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吳少進(廣西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南寧師范大學基地教授)
傳播普及黨的創新理論是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指導實踐的基礎和前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作為基層學習傳播科學理論的大眾平臺,在積極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上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和條件。新時代新征程,充分發揮好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在傳播普及黨的創新理論中的重要作用,是健全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指導實踐工作體系的題中之義。
彰顯大眾化的理論品格。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首要任務就是傳播普及黨的創新理論,讓其走進群眾、走進基層,形成理論掌握群眾、群眾運用理論的生動局面,不斷增進廣大群眾對黨的創新理論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就要緊緊把握貫穿黨的創新理論的主題主線,彰顯大眾化的理論品格,使理論傳播和思想教育更接地氣、更有活力、更有溫度。這就要求我們準確把握人民性這一黨的創新理論的最鮮明品格,傳播普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的觀點,傳播普及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的觀點,用“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幸福是奮斗出來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等名言金句來闡釋黨的初心使命,展現黨的創新理論蘊含的為民情懷。通過傳播普及黨的創新理論的人民性鮮明品格、用心用情講好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從而匯聚起基層干事創業的強大合力。
善用大眾化的話語表達。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理論傳播要善于用群眾的語言、群眾喜聞樂見的表達方式講大道理、講大邏輯,才能讓群眾聽得懂、聽得進、用得上。黨的創新理論本身就是來自群眾實踐的科學理論,最深刻也最富有群眾性。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從建設試點到全面推進的進程中,探索和形成了許多貼近群眾思想實際和生產生活實際的理論話語表達形式,對強化黨的創新理論的思想引領功能發揮了積極作用。新時代新征程,需要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這方面的優勢和功能,讓黨的創新理論深入人心、落地生根。一是凝練群眾聽得懂的話語表達方式。圍繞廣大群眾的接受習慣和接受能力,把理論的政治話語轉化為群眾的生活話語,把理論的一般闡述轉化為本土案例,用方言土語、白話口語、網言網語講清理論的邏輯和道理,用喜聞樂見的唱山歌、講故事、拉家常、說知心話等淺顯易懂、生動形象的表達方式傳播黨的“好聲音”,使黨的創新理論鮮活化、具體化。二是摸索群眾聽得進的話語表達方法。理論傳播要讓群眾愿意聽、聽得進,而愿意聽、聽得進是因為感受到黨的創新理論有用,對改善生活、提升品質有指導意義。這就要求將黨的創新理論、決策部署細化為與群眾實際生活緊密相關的小話題,用小切口呈現大主題、小故事演繹大道理。善于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成就、本地城鄉面貌變化、群眾實際生活改善用算賬對比、圖表展示等方法表現出來,生動直觀地講述黨的創新理論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善于創新反映黨的創新理論歌曲、戲曲唱段的教與學,寓教于樂,以群眾熟悉的旋律和曲調,創作民歌小戲,不斷豐富理論傳播形式,持續增強理論傳播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契合大眾化的認知方式。“走心、真信、真用”是理論傳播成功的標志,這也反映了主體的理論認知從感官體驗通過情感傳遞上升到理性認同的過程。因此,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在深入開展理論傳播的過程中,要以人民為中心,強調個性與人性的融入,注重人的感官、情緒、認知等情感體驗和情感傳遞,采取沉浸式傳播、互動式體驗等契合大眾化的認知方式,把理論傳播與文化生活、情景體驗、情感交流等結合起來,讓群眾從旁觀者、傾聽者轉變為參與者,并在潛移默化、潤物無聲中受到教育、增進認同。一是在沉浸式傳播中強化教化引導。沉浸式傳播可以通過臨場感體驗、零距離交流、交互性共情的視聽享受帶給群眾直抵心靈的理論宣傳作品,讓他們在參與體驗的情感認知引導下,更好地掌握黨的創新理論的核心內容和要義精髓。沉浸式傳播與傳統的單向灌輸性理論宣講相比,能更好地保障群眾的獨立主體地位和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克服了強制性、單向化的弊端,在主動、自愿的前提下,黨的創新理論的教化引導效果也就順理成章地得以實現。因此,新時代文明實踐的設計要善于借助沉浸式傳播的新技術,用具有沖擊力的視覺、震撼性的聽覺生動呈現黨的創新理論得以形成的時代背景、實踐經驗、現實條件,憑借邏輯嚴密、層層展開的內容情節營造沉浸氛圍,引導群眾深度沉浸其中、自覺跟隨體驗,實現精神和情緒的同頻共振。二是在互動體驗中激發情感共鳴。互動體驗是一種在較為輕松、和諧、平等、信任的互動氛圍中體驗知識與情感交流的方法,是現實生活中激發群眾情感認同的有效途徑。基于基層群眾的生產生活實際,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要善于利用工作化、生活化的場景傳播理論,將群眾的生產生活現場打造為理論傳播普及的“主戰場”。具體實施時,可以結合群眾日常生活中的所困所惑采取主題探討式互動、結合群眾生產過程中的創新創造開展案例分析式互動、結合理論傳播效果評價的實施組織角色換位式互動等多種互動體驗方式,通過真切的探究體驗不斷激發群眾的情感共鳴,使黨的創新理論在有效的互動體驗中得以傳播和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