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現代化產業體系、文化強國、偉大抗美援朝精神、網絡強國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羅胤晨、文傳浩:以“雙化協同”助推現代化產業體系邁上新臺階】
重慶財經學院綠色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羅胤晨、云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文傳浩指出,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對于我國在未來發展和國際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關系重大。當前,我國數字化綠色化協同發展呈深入之勢,但在體制機制、基礎設施、要素培育、鏈條韌性和區域布局等方面仍存在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對此,應進一步強化“雙化協同”,助推現代化產業體系邁上新臺階。一是要完善頂層設計、理順體制機制,明晰數字化綠色化“制度協同”。統籌協調中央與地方之間、不同部門間“雙化協同”的方向、領域和重點,聯動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以高水平開放對“雙化協同”要素、載體、政策等進行前瞻謀劃,探索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經驗示范及推廣的長效機制。二是要夯實新型基礎設施,升級數字化綠色化“載體協同”。加強人工智能、物聯網和算力中心等數字基礎設施的循環聯通和數據共享,打造先進泛在、全域感知、數智賦能、綠色高效的數字軟硬件生態系統,夯實現代化產業體系“數字+綠色”底座。三是要暢通資源流動配給,激活數字化綠色化“要素協同”。拓寬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等多重要素協同通道,利用綠色技術創新、數字技術創新的交融耦合驅動產業數智生態轉型。四是要提升鏈條銜接韌性,強健數字化綠色化“組織協同”。發揮平臺企業技術、流量和數據優勢,支持建立跨行業、區域性、專業型產業互聯網平臺,開展協同采購、制造和配送等現實應用,提高產業鏈供應鏈協作效率及一體化協同水平。五是要優化區域功能布局,聯動數字化綠色化“空間協同”。借鑒“工業上樓”“工業智聯”等模式,釋放工業數字化綠色化的就近協同效應及生態集聚效能,實現“點”空間集約集群、節能減碳。
摘編自《光明日報》
【辛向陽:建設文化強國,不斷打開文化發展新空間】
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辛向陽表示,一個國家是否強盛,文化強不強是一個重要方面。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進程中,中華民族創造了高度發達的文明,我們的先人們發明了造紙術、火藥、印刷術、指南針,在天文、算學、醫學、農學等多個領域創造了累累碩果,為世界貢獻了無數科技創新成果,對世界文明進步影響深遠、貢獻巨大,也使我國長期居于世界強國之列。要實現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這個目標,要把握好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增強公共文化建設能力。公共文化是事關文化強國建設的基礎工程。應大力優化城鄉文化資源配置,加大各方面人力、物力、財力投入,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建設。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推進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博物館等公共文化場館免費開放和數字化發展,提升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功能,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二是要增強優質文化產品供給能力。要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深入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加快發展新型文化消費模式等,改造提升傳統文化業態,發展數字創意、網絡視聽、數字出版、數字娛樂、線上演播等產業,推動文化產業全面轉型升級,提高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三是要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要把提高社會文明程度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大任務,堅持重在建設、以立為本,堅持久久為功、持之以恒,努力推動形成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思想觀念、精神面貌、文明風尚、行為規范。
摘編自《經濟日報》
【湯俊峰:偉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
國防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湯俊峰表示,抗美援朝戰爭不僅奏響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凱歌,而且鍛造出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人民軍隊崇高風范的生動寫照,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具體體現,必須永續傳承、世代發揚。一是砥礪不畏強暴、反抗強權的民族風骨。要增強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志氣、骨氣、底氣,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壓,在任何困難和風險面前腿肚子不抖、腰桿子不彎,知難而進、迎難而上,越是艱險越向前。二是匯聚萬眾一心、勠力同心的民族力量。要努力尋求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不斷鞏固和發展各民族大團結、全國人民大團結、全體中華兒女大團結,形成海內外全體中華兒女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生動局面,匯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偉力。三是鍛造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要在面對困難和挑戰、阻力和變數時,不畏縮、不躲閃,毫不動搖、毫不退縮去斗爭,直至取得最后勝利。四是激發守正創新、奮勇向前的民族智慧。要在面對來自各方面的風險挑戰、各種阻力壓力時,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展現大智大勇、銳意開拓進取,用中國智慧創造出更多更大讓世界驚嘆的中國奇跡。總之,我們要銘記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雄赳赳、氣昂昂,向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繼續奮勇前進。
摘編自《人民日報》
【鄒瀟湘、徐艷飛:以網絡強國建設新成效為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新貢獻】
中國網絡空間研究院鄒瀟湘、徐艷飛認為,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指引下,我國信息化驅動引領作用顯著發揮,網信領域取得全方位、開創性成就,發生深層次、根本性變革。具體體現在:頂層設計加速完善;數字基礎設施“大動脈”作用凸顯,多項指標居全球前列;數字經濟規模穩步增長;數字政府建設有力推進;數字社會氛圍逐漸形成。我們要認真總結信息化發展取得的發展成就和寶貴經驗,加快信息化發展步伐,切實把信息化發展時代潮流轉化為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增強綜合國力、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強勁動力。一是以自立自強為原則,夯實數字基礎設施底座;二是以創新驅動為引擎,促進數字產業化高質量發展;三是以賦能發展為動力,加快傳統行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四是以攻克短板不足為底線,健全自身發展生態;五是以普惠公平為目標,塑造和諧數字社會。
摘編自光明網
(光明網記者 鄭芳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