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惠東坡(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新聞傳播系教授,碩士生導師,全球修辭學會-視聽傳播學會常務副會長)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文化多樣化的深入發展,世界各國之間的交流與互動日益頻繁。在這個過程中,不同國家和文明都希望能夠用自己的敘事方式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立場,影響國際輿論,塑造良好的國際形象。作為一個正在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奮力前行的發展中國家,中國需要構建一個能夠反映我國國家形象、民族精神、社會發展、文化特色和價值取向等多方面內容的敘事體系,即中國敘事體系。中國敘事體系注重道德規范、情感表達、象征隱喻和美學創造,是我國思想體系和知識體系的外在表達形式。中國敘事體系是不同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方式、時代精神和文化傳統的表達范式、敘述模式和敘事風格,它反映了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審美情趣、價值取向和精神追求。構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中國敘事體系,是新時代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重要任務,是提升中國話語權和國際影響力的重要途徑,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中國敘事體系是中國向世界展示自身形象、傳播自身聲音、提供自身方案的有效載體。在當前國際形勢發生深刻變化和全球治理面臨新挑戰的時代背景下,加快中國敘事體系的全球化建構,是提升中國話語權、增強國際影響力、增強文化自信、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迫切需要。面對全球化時代的機遇和挑戰,我們要積極探索中國敘事體系全球化建構的創新路徑。
(一)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敘事體系。敘事體系是傳播思想觀念、表達價值立場、塑造國家形象、引領輿論導向的重要手段。我們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結合當代中國發展實踐和世界發展趨勢,創造性地提出能夠體現中國立場、中國智慧、中國價值的理念、主張、方案,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敘事體系。
(二)培育具有國際認同感的敘事邏輯。敘事邏輯是指在敘事過程中所遵循的思維方式和表達方法,它反映了一種對歷史和現實、對自身和他人、對問題和解決方案等多方面內容進行分析和闡釋的邏輯關系和邏輯順序。敘事邏輯是影響敘事內容和敘事效果的關鍵因素,因此,我們要從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和各國人民的共同福祉出發,基于中華文明的深厚積淀和中國奇跡的成功實踐,順應國際社會訴求,構建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具有人類共同價值的認知體系。我們要堅持開放包容、互學互鑒,在尊重不同文明特色和價值取向的基礎上,尋求最大公約數和最大同心圓,培育具有國際認同感的敘事邏輯。
(三)運用具有國際吸引力的敘事技巧。敘事技巧是敘事體系的外在形式和表達方式,是對敘事內容和形式進行選擇和組織的技能和方法,也是影響敘事傳播效果和受眾反饋的重要因素。我們要在保持中國風范、中國特色、中國氣派的基礎上,根據不同國家受眾的信息接受偏好、思維特點、文化信仰、風俗習慣等,形成符合國際目標受眾、具有精準傳播特點的敘事方式。要運用多種媒介和平臺,采用多樣化和個性化的傳播方式,創造更多傳播精品,增強敘事的創造力、感召力、公信力,展示具有國際吸引力的敘事技巧。
(四)構建具有國際協同效應的敘事主體聯動體系。敘事主體是敘事體系的實施主體和參與主體,是決定敘事質量和水平的重要因素。我們要依靠全媒體資源優勢,構建以官方敘事為主導,學界敘事為支撐,民間敘事為補充的敘事主體聯動體系。我們要加強對官方媒體、專業媒體、民間媒體、新興媒體等各類傳播主體的培訓和指導,提高他們的國際敘事能力和水平,形成具有國際協同效應的多元敘事主體。
(五)營造具有國際共鳴力的敘事氛圍。敘事氛圍是敘事體系的外部環境和社會條件,在對外傳播中,是指在講述中國故事時所面對的國際輿論場和文化環境。我們要積極參與全球治理和國際合作,展現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形象和擔當,贏得國際社會的尊重和信任。加強國際文化交流,促進中國與世界各國人民的相互了解,促進中外文化互鑒。我們要積極回應國際社會關切的熱點問題和難點問題,及時澄清對中國的誤解和偏見,有效化解對中國的疑慮和敵意,營造具有國際共鳴力的敘事氛圍。
(六)加強中國敘事的頂層設計和戰略規劃,完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敘事機制。敘事機制是敘事體系的保障措施和運行規則,是影響敘事質量和效能的重要因素。頂層設計和戰略規劃是中國敘事體系全球化建構的前提和保障,是統籌協調各方力量、形成合力推進的重要手段。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緊密結合國內外形勢變化和國際傳播任務要求,制定中國敘事體系全球化建構的總體目標、基本原則、重點領域、主要任務、工作機制等,明確責任分工、資源配置等,形成科學合理、系統完善、操作可行的頂層設計和戰略規劃。要加強法治保障和制度建設,完善中國敘事體系全球化建構相關法律法規、政策措施、標準規范、評估機制等,形成科學合理、規范有序、穩定可持續的制度機制。要加強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培育一支懂中外文化、通中外語言、精中外傳播、能中外交流的高素質專業化敘事人才隊伍,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機制。
(七)推動具有國際貢獻力的敘事實踐。敘事實踐是敘事體系的實踐載體,即具體的敘事活動和行動,是影響敘事價值實現的重要因素。我們要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主線,在全球傳播中國聲音,展示中國形象,講好中國故事,提升中國話語權。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平臺和傳播渠道,創新傳播方式和手段,增強傳播吸引力和感染力,讓世界更多了解中國、更好理解中國、更加信任中國。積極參與國際話題和議題,主動闡釋中國立場和主張,堅決反擊各種歪曲和抹黑,維護國家利益和尊嚴。深入挖掘中華文化的智慧和價值,展示中華民族的歷史和文明,弘揚中華民族的精神和品格,增進中外文化交流和互鑒。
(八)豐富和提高敘事文本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敘事文本是指敘事時所使用的語言文字或其他符號。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就要構建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敘事文本。我們要充分利用網絡、新媒體等現代傳播手段和平臺,借助圖文、音視頻、動漫等多模態符號增加信息量和表現力。運用比喻、隱喻等修辭傳播方式增加敘事文本的生動性和趣味性,打造具有時代感和藝術感的優秀作品。運用符合國際慣例和國別特征的語言風格和表達方式構建中國敘事邏輯,提高敘事文本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通過充分展示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獨特的社會制度、豐富的發展實踐、廣闊的未來前景等,增強敘事文本的說服力和影響力。
總之,中國敘事體系全球化建構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配合。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根基,以“一帶一路”倡議為載體,以新媒體技術為手段,創新路徑和方法,講好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故事,增進世界對中國的了解和認同,擴大中國在國際輿論場上的話語權和影響力,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