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戴長征(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院長)
當前,全球發展面臨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因素日益增多,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仍在加重,又一次站在歷史十字路口的世界將何去何從取決于各國人民的選擇。2021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提出全球發展倡議,旗幟鮮明地強調“發展是實現人民幸福的關鍵”,為國際社會攜手緩解全球發展困境提供了中國方案,為世界共創共享和平繁榮美好未來貢獻了中國力量。作為習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全球發展倡議堅持發展優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普惠包容,堅持創新驅動,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行動導向,以豐富的理念內涵與清晰的實踐目標繪制實現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宏偉藍圖,在提煉本土經驗、凝聚國際共識、回應現實關切、引領時代方向等多個維度上彰顯著獨特而重大的價值。
提煉中國式現代化經驗貢獻中國智慧和方案
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階段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本土經驗,為中國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奠定了重要實踐前提,全球發展倡議也是中國以自身發展成就積蓄世界發展動能、以自身發展經驗推動世界發展實踐、以自身發展道路豐富世界發展選擇的生動詮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既造福中國人民、又促進世界共同發展,是我們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康莊大道,也是中國謀求人類進步、世界大同的必由之路”。不同于部分西方國家將自我發展經驗鼓吹為金科玉律、將自我價值信條上升為政治標準的偏狹做法,全球發展倡議在總結和提煉中國式現代化寶貴經驗的基礎上,注重交流互鑒而非價值輸出,注重實踐引領而非空談說教,在“中國夢”與“世界夢”的融通中展現著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的世界意義。
全球發展倡議反映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人民本位觀、普惠發展觀、可持續發展觀的邏輯延伸,將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視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將各國間和國家內部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視為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將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視為永續發展的必要保障,凸顯著對于人的全面發展的價值關懷,也是中國以發展中國家身份為“全球南方”的普遍均衡持續發展作出的有益探索。習近平主席指出,“各國一起發展才是真發展,大家共同富裕才是真富裕”。長期以來,獲得獨立自主地位的廣大發展中國家在全球化浪潮下迅速發展,但也受制于世界體系客觀存在的“中心—邊緣”結構的影響,在部分領域出現了南北差距日益拉大的趨勢,在國際話語權上更是勢單力薄,難以讓自身發展理念和發展需求得到應有尊重。在許多國家內部,底層民眾和貧困人口尚缺乏物質層面的基本民生保障,包含生存權和發展權在內的基本人權仍時常遭受威脅,擺脫極端貧困狀態、縮小社會貧富差距在一些地區仍任重道遠。中國式現代化是正視這些問題、解決這些問題的歷史進程,中國在參與和引領全球發展治理的過程中自然不會忽視這些隱蔽的“暗角”,全球發展倡議的推進落實必將展現中國的大國擔當。
國家發展治理與全球發展治理息息相關,由中國式現代化引發的治理知識擴散和實踐經驗傳播能夠為人類社會作出貢獻。從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從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到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從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到推動健康中國建設,從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到穩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中國發展治理的豐富經驗將為全球范圍內的發展援助、區域合作、人權保障和生態保護等事業樹立新范本、提供新思路、開辟新方向,讓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的價值為世界人民所共享。
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凝聚國際社會發展共識
堅持胸懷天下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獨特精神品質,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始終關心人類社會的前途命運,致力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全球發展倡議之所以能夠在國際社會引起積極而熱烈的反響,根本在于其精神內核與全人類共同價值深度相通。習近平主席指出:“和平與發展是我們的共同事業,公平正義是我們的共同理想,民主自由是我們的共同追求。”在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的感召下,全球發展倡議將激發世界人民對于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促使各國發展觀在求同存異中匯聚融合,以更為強勁的發展共識為人類文明的進步提供源源不絕的精神動力。
和平與發展是全球發展倡議的基本精神內核。中國長期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向國際社會作出關于和平發展的莊嚴承諾,全球發展倡議正是中國為國際和平與世界發展貢獻的又一項公共產品。為凝聚加快發展的政治共識、拓展促進發展的公共平臺、增強協同發展的國際合力,中國積極推動全球發展倡議與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對接,與各方一道為如期實現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不懈努力。如今,“全球發展倡議之友小組”不斷壯大,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全球發展與南南合作基金、全球發展知識網絡、全球發展促進中心等機制日益成熟,和平赤字與發展赤字的有效緩解指日可待。
公平與正義是全球發展倡議的核心價值目標。全球發展倡議旨在破除西方中心論、狹隘單邊主義、霸權主導模式等阻礙世界發展的思想桎梏,重塑世界人民對于捍衛公平正義的信心。秉持公平的理念,中國推動構建平等均衡的全球發展伙伴關系,主張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承擔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呼吁為欠發達國家提供更多資金和技術支持以彌合南北鴻溝。遵循正義的原則,全球發展倡議通過實際行動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和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更踐行著習近平主席強調的“以人民之心為心、以天下之利為利”的大國擔當。
民主與自由是全球發展倡議的重要實施原則。針對美國動輒以所謂“自由國際秩序”和“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之名行霸權治理之實的行徑,習近平主席指出,“國際上的事由大家共同商量著辦,世界前途命運由各國共同掌握”。全球發展倡議將在發展領域更好地推動國際關系民主化,更好地保障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發展道路的權利。為此,中國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將“一帶一路”打造為中國與有關國家發展倡議對接的亮麗名片,并通過全球發展高層會議、世界青年發展論壇、智庫媒體高端論壇等平臺,讓全球發展倡議的藍圖由各國人民共同繪制。
超越國際競爭負面效應回應各國人民現實關切
當今國際形勢波譎云詭,大國競爭與地區沖突高潮迭起,國際社會追求可持續發展的實踐常被干擾和破壞,各國人民憧憬發展的呼聲常被掩蓋和忽視,構成了對于全球和平發展、合作發展、可持續發展的迫在眉睫的挑戰。習近平主席強調,面對變局,最根本的是把握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必然趨勢,抓住各國人民對和平與發展的共同訴求,走合作共贏道路。全球發展倡議旗幟鮮明地提出堅持發展優先,致力于超越由國際競爭帶來的諸多制約發展的負面效應,矯正在動蕩不安中有所偏離的歷史航向,讓求和平、謀發展的各國人民共同愿望得到充分的重視和更多的實現。
全球發展倡議不是坐而論道的泛泛之談,而是直面全球發展突出矛盾、回應各國人民現實關切的堅實倡議和務實行動。美國執意奉行對華競爭性政策,嚴重削弱中美之間的戰略互信,制約大國協調的有效開展,降低公共產品的供給效率。美國在經貿科技層面“筑墻設壘”“脫鉤斷鏈”的自私舉措,威脅著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在意識形態層面宣揚所謂“民主對抗威權”的虛偽敘事,導致發展問題過度政治化的現象愈加突出;在地緣政治層面主導的各類小多邊合作,加劇了印太地區陣營對壘的風險與中小國家選邊站隊的壓力,是全球發展領域的最大致亂之源。此外,俄烏沖突及其衍生的地緣政治競爭黯淡了歐亞地區經濟合作的前景,引起了經濟制裁和經濟報復手段的螺旋升級,加劇了國際金融秩序的紊亂,致使原本存在的國際能源危機、糧食危機和難民危機愈加嚴峻,成為全球發展領域最為緊迫的現實挑戰。
全球發展倡議的目標不止為解決一時一地的發展問題,更重要的是在深層邏輯上化解全球發展的亂象根源和現實挑戰。在理念層面,中國倡導團結平等、均衡普惠、協調合作、包容互鑒的精神,超越冷戰思維、零和博弈、強權政治的傳統國際關系思維窠臼,促進國際社會主流發展觀的進步。在行動層面,中國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動雙邊、區域和多邊發展合作,在減貧脫貧、公共衛生、糧食安全、能源安全、氣候變化、互聯互通等諸多領域與志同道合的國家和國際組織并肩協作,以培育新型大國關系的外交實踐跨越所謂“修昔底德陷阱”,以引領全球治理體系改革的大國擔當超越所謂“金德爾伯格陷阱”,為全球發展提振信心。
開辟人類文明新形態為全球發展指引前進方向
世界發展的歷史也是人類文明不斷演進的浩瀚征程,物質文明的日益富饒與精神文明的日益充盈相伴相生。而今,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全球發展向何處去、如何促進全球發展不僅關系到經濟和社會發展本身,還關系著人類文明未來的前進方向。習近平主席在提出全球發展倡議時強調,“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公共產品的提供者”。在這個充滿挑戰而又充滿希望的時代,全球發展倡議更為宏大深遠的價值還在于為全球發展指引新方向、為時代變遷注入新動能、為人類文明開辟新形態。
全球發展倡議指引著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中國堅定站在對人類文明負責的高度,秉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致力于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通過發起“一帶一路”綠色發展伙伴關系倡議、建設“一帶一路”生態環保大數據服務平臺、實施綠色絲路使者計劃、設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等行動促進世界經濟發展與全球生態保護的協調統一。在全球發展倡議框架下,中國將與國際社會一道完善全球環境治理,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加快綠色低碳轉型,實現綠色復蘇發展,共建繁榮、清潔、美麗的世界。
全球發展倡議指引著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日新月異的進步,如何引領一個健康普惠發展的數字經濟時代是國際社會需要面對的重大課題。全球發展倡議呼吁以創新驅動發展,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性機遇,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打造開放、公平、公正、非歧視的科技發展環境,挖掘經濟增長新動能,攜手實現跨越發展。中國既勇于站在數字技術革新的潮頭引領方向,又注意防范數字技術的負面效應和數字風險的跨國影響,提出《全球數據安全倡議》、申請加入《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推動數字“一帶一路”建設等舉措正是中國為全球數字治理貢獻智慧和力量的真實寫照。
全球發展倡議指引著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鑒。盡管不同國家、不同種族、不同文明之間的差異往往導致觀念分歧與利益矛盾,但在人類文明薪火相傳的時空視野下,多樣文明的交流互鑒與和諧共生才是世界人民共同向往的新形態。在邏輯上,中國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議是全球發展倡議的自然延伸,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必然是國際社會凝聚發展共識、聚焦發展議程、落實全球發展倡議的觀念基礎與積極效能。可以期許,在全球發展倡議的引領下,中國與世界的共同發展終將為人類文明譜寫更加波瀾壯闊的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