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郭靜原
科研成果只有轉化落地,才能真正發揮價值。我國制造業規模已連續13年位居世界首位,但制造業大而不強,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產品附加值不高、科技經濟結合不緊密等問題仍然比較突出,亟需通過產業鏈和創新鏈深度融合,瞄準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提升產學研協同創新效率,加快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競爭力。
企業與高校院所科研團隊的合作應各展所長,在科技創新中實現優勢互補。但在實踐中,要打通科研成果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仍面臨不少問題。一方面,一些高校、科研院所仍然以發表論文的數量來評價科研成果的質量,對應用研究和成果轉化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大量科研成果“不接地氣”,實現產業化難度高;另一方面,一些企業缺乏長遠發展考慮,更傾向于向科研單位直接購買小試技術成果,使得很多合作停留在表面,只能解決部分技術問題,不能切實提升自身的科研水平,也無法形成長期、深入的合作孵化。
建設高效協同的產學研創新體系,少不了政府牽線搭橋。近年來,不少地方密集出臺政策、加大資金支持,不斷深化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一批打磨得較為成熟的產學研合作機制,加速科技成果轉化,促進相關產業提檔升級。政府要發揮統籌協調作用,通過搭建政產學研用一體化協同創新平臺,打破傳統合作模式的溝通屏障,引導各創新主體間信息、技術、人才等要素的充分釋放與高效流動,為更高水平、更大規模、更多場景的產學研融合培育土壤。
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要讓企業當好“出題人”。企業在市場中摸爬滾打,最懂客戶的需求,對產品技術創新難點感觸也最深。必須樹立企業的科技創新主體地位,著力構建龍頭企業牽頭、高校院所支撐、各創新主體相互協同的創新聯合體,找準選題、聯合破題、全力解題,建立健全分工明確、成果共享、風險共擔的合作機制,開展重點產業鏈關鍵技術難題攻關。只有讓市場成為配置科技創新資源的決定性力量,才能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效率。
當前,產學研合作進展如火如荼,各地資源共享、協同互補,不斷推動創新發展。北京市積極布局建設高精尖產業領域共性技術平臺,著力補齊創新生態短板,不斷貫通產學研用鏈條;深圳市光明城引入一批大科學裝置平臺,并面向院校、科研機構、企業開放,助力眾多高新技術企業解決核心技術問題;7個中央企業創新聯合體集聚了58戶央企,帶動超過180家高校、科研院所等創新主體廣泛參與,形成攻關合力……
讓優秀的科研成果源源不斷地走出實驗室、走向生產線,實現科研單位、企業、市場和政府之間的良性互動,科技企業仍需增強產學研創新牽引力,提出技術創新問題和需求,推動高校、科研院所契合市場創新攻關,促進創新鏈、產業鏈和市場需求有機銜接,助力創新成果有效轉化落地。相信經過多方共同努力,在產學研高效協同創新的帶動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步伐將更加穩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