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左曉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公共事務學院、網絡空間安全學院教授)
隨著信息技術和人類生產生活交匯融合,各類數據迅猛增長、海量聚集,對經濟發展、社會治理、人民生活都產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響。數據安全已成為事關國家安全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在黨中央的高度重視和周密部署下,當前我國數據安全工作進入戰略規劃和頂層設計的關鍵階段,不但直接關系國家發展利益,更在相當大程度上決定了今后國家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將數據安全納入總體國家安全觀,這是由國家安全斗爭形勢和國家發展戰略所決定的。
數據安全已處于國與國對抗斗爭的前沿陣地
數據是國家的戰略資源,圍繞數據控制與反控制的斗爭十分激烈。美西方國家實施“棱鏡”等大規模監聽、監控計劃;大力發展網絡戰部隊,以癱瘓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竊取重要數據為攻擊目標;在企業的產品中安裝“后門”,非法獲取用戶數據、控制或操縱用戶系統和設備。特別是,數據安全已上升為美西方國家遏制中國的核心議題,是“中國威脅論”的最新翻版。例如,為了限制中國的5G技術,部分西方國家聯合提出了“布拉格提案”,專門對源自中國的5G技術“抹黑”,其炮制的四項安全準則中,有三項與數據安全直接相關。美國國土安全部甚至向全美商業企業發布《數據安全商業咨詢》,要求防范來自中國的產品。
由于美西方國家多年持續圍繞數據安全向中國“潑臟水”,我們的國際環境不容樂觀,中國企業在海外面臨極大挑戰。數據安全問題也上升到了外交最高對話層面。目前各國領導人在會面時,數據安全幾乎成為必談議題。2020年9月8日,為應對國際形勢變化,我國發起《全球數據安全倡議》,旨在通過明確政府行為規范、推動企業共擔責任、合作應對安全風險等務實舉措,為加強全球數字安全治理、促進數字經濟可持續發展提出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
數據流動重塑國際政治經濟格局
眾所周知,美國形成今天的“一超獨霸”地位,“美元霸權”是關鍵原因。但美國認為,新時代需要新霸權,美元霸權將會被數據霸權取代。2021年,美國外交學會刊文《數據即權力》,將數據的競爭與當年美國獲得“美元霸權”相提并論:“1944年7月,在諾曼底登陸僅幾周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果仍然懸而未決,美國在新罕布什爾州的布雷頓森林接待了來自43個與美國意見一致的國家的代表。代表們舉行會議,商定戰后國際貨幣體系的新規則。這次會議產生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這兩個機構旨在幫助各國在災難性的世界大戰后重建世界。在另一場危機之后,美國再次有機會建立支持和平、繁榮和安全的新國際規則,問題在于它現在是否會接受挑戰。”這個“新國際規則”便是數據規則。美國智庫提出,美國已經在數據治理立法上有所落后,現在應當直面中國帶來的挑戰,針對數字經濟時代國際貿易的特點重新組織制定國際貿易規則新框架。通過信息流引領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物資流,美國智庫對數據規則的重視毫不奇怪,反倒是我們國內相當多的人還停留在技術層面看待數據。
國家安全體系中,任何一個安全都離不開數據安全
影響國家安全的因素眾多,但唯有數據安全和網絡安全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影響。網絡安全是整體的而不是割裂的,數據安全也具有這樣的特點,而且更加突出。例如,當前正在興起“網絡生物安全”交叉學科,背景就是一些國家通過入侵別國的生物實驗室,竊取或篡改數據,以制造生物武器,或者在他國引發生物災難。經研究,總體國家安全觀中的任何一個領域的安全均會受到數據安全的影響。
數據已經成為新生產要素,數據安全決定其要素作用能否發揮
在當前全球經濟增長乏力背景下,數字經濟成為撬動經濟增長的新杠桿,成為各國提振經濟的重要方向,各國都在構建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明晰的權屬和有序的流動,是生產要素的本質要求和前提條件。但恰恰在這一問題上,實踐中還有很多問題需要突破。例如,數據權屬有待進一步明確,限制和制約數據安全有序流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存在。近幾年,全國各地都在紛紛對大數據立法,設立數據交易所的積極性也很高。但事實上,關于數據開發利用、數據要素流動的一系列問題都沒有解決,其中最核心的是數據安全和權益保障問題。
當前,我國已初步完成數據安全頂層設計,基本建立政策法規體系。要通過探索黨管數據體制機制,引領平臺監管正確方向,創新數據安全執法手段,將數據要素開發利用工作與數據安全基本制度緊密結合等方式,進一步加強數據安全相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