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賴繼年、陸青(江蘇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南京工業大學基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打破了“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現了現代化的另一幅圖景,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路徑選擇。作為發展的全新道路,讓現代化的發展呈現出社會主義文明本質,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原創性貢獻與價值旨歸。
開創人類文明新形態
中國式現代化深深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現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先進本質,展現了不同于西方現代化模式的新圖景,是一種全新的人類文明形態。該形態不僅在理念上以“天下大同”為出場,擺脫了西方的民粹化和對立思維的缺陷、試圖以單向度思維方式掌控世界文明的發展走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東方文化講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平等相待、和合與共是我們的共同訴求。”以西方現代化發展道路的“一維性”來挑戰現代化發展的“多維性”,正因為西方資本主義無法正視資本現代性的內在矛盾,因而在現代化發展的過程中總是陷入邊緣性、對抗性和被動性的沖突中。中國式現代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文明的價值塑造,以批判、揚棄和創新現代化的發展之路,構建起引領人類歷史前行的現代化文明。中國式現代化建構起的文明在價值上追求共同發展,是現代化的文明由一國到多國的真正文明的勝利。
中國式現代化用社會主義文明彰顯了全人類共同價值的發展新形態。該形態用社會主義文明開放、和平、包容、先進、“人的現代化”來替代西方文明的零和博弈與所謂的“自由、民主”的“資本的現代化”,是歷史的選擇和發展的方向。社會主義文明并不是追求博弈、對抗和沉溺于“修昔底德陷阱”,而是以國家平等的地位,以求同存異的思維和追求多元主體共同發展的新時代文明思維,回應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發展態勢,以和平發展謀求互利共贏,通過文明互鑒開拓新的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化文明時代。西方過分強調資本、個人和“權利”,而中國式現代化則以“人的現代化”回應西方在現代化理解和發展中的本質缺陷,在發展中更加注重人的本質、更加注重協調性。中國式現代化的先進性體現在制度上。社會主義制度是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承載,賦予的是以“人民至上”為中心的“人的現代化”的現實追求。中國式現代化的優越性體現在布局上,中國共產黨匯聚人民的力量和發展的合力,在現代化的發展中以“五位一體”進行時態超越西方的完成態、以推陳出新而避免已有的靜止化的在場,證明中國式現代化所開創的人類文明新形態是“中國原創”。中華文明與社會主義制度在融通耦合中不斷創造、不斷出場,在“五位一體”的深度推進中詮釋發展新面貌,證明中國式現代化“不是別的什么現代化”,而是新時代塑造的立體形態的“文明范式”。
開辟中國式現代化道路
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之路是一條包含文明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人的全面發展和遵循科學社會主義發展規律的發展道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代化道路并沒有固定模式,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能削足適履。”這條“自己的路”從一開始并不是直接生成的,而是經歷了曲折探索的發展階段。從“直接模仿”西方的現代化發展之路,到中華民國的“半現代化”道路,這兩條道路在現代化發展進程中過度依賴于西方,而忽視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矛盾之上的非獨立現代化道路。由于在現代化發展中陷入“直接”現代化的“被動”陷阱,在所謂的現代化發展中并沒有消弭社會矛盾,所涉及的現代化發展的本質制度也未曾改變。在未完全實現民族獨立和國家自主的階段,現代化發展仍舊由西方做主和干涉。這種源于西方但并未實現“超越”與“革新”的發展道路,無法在真正意義上成為中國現代化的發展之路。
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之路是一條在本質上與之前世界所有現代化發展道路均有所不同的發展新道路。黨的領導是形成發展新道路最本質的原因。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在堅持黨的領導下,中國式現代化不僅重新審視了西方現代化的發展實質,而且根據中國的特殊國情,發揮理論自覺和實踐自覺,逐步探索和開辟出新的發展道路和強國道路。中國式現代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在堅定民族自主性的同時,向一切世界先進文明學習,開辟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原創性貢獻在于,注重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以和平發展道路回應西方資本至上的霸權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貢獻還在于正視中國的發展道路與西方現代化道路的區別,在紛繁復雜的世界局勢和發展形勢中,將現代化的話語博弈與沖突轉換為現代化發展的理性認識。中國式現代化通過肩負起文明新形態的創新使命和前進路向,在把握歷史主動的同時,通過現代化發展道路的自覺設計,統籌頂層規劃,堅定發展目標,明確發展方向不動搖,使得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能夠在真正意義上成為促進世界現代化發展的原創性選擇。
開拓現代化發展理論新境界
中國共產黨在牢牢把握社會主義本質論的基礎上,在實踐中堅持問題導向,不斷豐富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建立社會主義是理論到現實的必然,發展社會主義則要以現代化作為方式和手段。中國式現代化之所以實現了不同于西方資本邏輯現代化的超越,重點在于在強調社會主義是中國式現代化本體意蘊的基礎上,把握發展的一般規律,在發展中堅持問題意識,在推進中樹立創新思維。在建設過程中產生新思想、豐富新理念,將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相結合,以不斷解決中國式現代化發展過程當中的問題。通過對資本的合理引導,讓資本服務于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和建設。在實踐中,創新和豐富馬克思主義社會發展階段的理論,遵循和利用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踐表明,中國式現代化既切合中國實際,體現了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也體現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將中國國情獨特性與現代化發展的普遍性完美融合,豐富和發展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生態,破解了“發展只能走西式之路”的絕對唯一,并以新形態的“中國版本”回應了“如何發展以及怎么發展”的重大問題。
中國共產黨在堅持實事求是原則的基礎上,在實踐中思考馬克思的原初語境,不斷證明科學社會主義具有旺盛生命力。黨在探索中國式現代化的過程中,不斷將科學社會主義與中國現代化的發展實際相結合,通過理論創新提出了關于社會主義發展、建設、改革等若干理論。在現代化的發展中不斷豐富人民精神世界,矢志不渝追求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將實踐作為實現原初語境與中國的現實語境內在統一的重要工具。恩格斯指出:“我認為,所謂‘社會主義社會’不是一種一成不變的東西,而應當和任何其他社會制度一樣,把它看成是經常變化和改革的社會。”在理論與實踐的辯證統一中,中國共產黨透視科學社會主義的共性本質,在發展中聚焦現實議題,拓展現代化發展的文明形態。無論是生態文明發展、全球治理的推動構建,還是在現代化發展領域的生動實踐,黨以全新的世界歷史視野,融入推動世界現代化發展的行動自覺中去。在現實的發展中深化對科學社會主義原則和社會主義發展規律的認識,破解關于社會主義事業何以發展和對科學社會主義“不能”與“不行”的質疑,在實踐中展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巨大優越性,也在實踐中賦予科學社會主義新的時代底色與新的時代內涵。
中國式現代化作為人類文明新形態,在堅持理論創新和把握歷史主動的過程中不斷創新發展,以揚棄西方現代化發展道路,實現本質超越。縱深探究中國式現代化,需要將現代化的異質性以及現代化發展的差異放置于馬克思的原初語境中進行理解。同時從目標透視、格局透視和話語透視,縱深探究中國式現代化的深層次意涵,從而進一步提升主體理解的深度和層次。中國式現代化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真正意義的現代化,實現了形態創生、道路創生和理論創生的內在統一。依據新的時空方位,更好詮釋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與本質,在把握國際話語權中堅定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自信,以全新文明范式的“連續”,實現文明鴻溝的“突破”與跨越。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與人類文明新形態研究”(21&ZD012)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