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景向輝(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信息情報研究院國家安全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是中國于2021年、2022年、2023年相繼提出的三大全球性重要倡議?!叭蟪h”有力彰顯中華文明鮮明的自主性、包容性、和平性精神底色,反映了新時代中國鮮明的全球治理觀,已經引起世界各國有識之士與廣大民眾的深思與回應。認真思考和深刻理解“三大倡議”所蘊含的歷史洞察、實踐指引、責任擔當,有助于進一步廓清和祛除世界歷史進程中那些被刻意遮蔽的文明之塵、被刻意誤導的發展之霾、被刻意施加的安全之禍,必將有力引領世界歷史發展大勢,產生持久深遠的影響。
全球文明倡議“為天地立心”,有力彰顯新時代全球治理觀的包容性理念
文明是積存于人類心靈最深處的文化與心理情感,不同的文明觀是指導和框定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思維言行,乃至政黨、國家等政治實體決策實踐最根本層面的“集體無意識”。這也是當前時代背景下文化、文明的議題爭論在全球日趨激烈的重要原因所在。習近平總書記2023年3月15日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的主旨講話中,提出了以“共同倡導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共同倡導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共同倡導重視文明傳承和創新”“共同倡導加強國際人文交流合作”為主要內容的全球文明倡議。“四個共同倡導”深入闡釋了中國共產黨人秉持的新時代文明觀的豐富內涵,倡導各國牢牢把握認識和評價自身文明的自主權與主導權,“充分挖掘各國歷史文化的時代價值”;再度對“文明隔閡論”“文明沖突論”“文明優越論”等論調作出有力的批判與回應,再度表明了“不將自己的價值觀和模式強加于人,不搞意識形態對抗”的鮮明立場,表達了中國共產黨同各國政黨一道“攜手共行天下大道”,“同國際社會一道,努力開創世界各國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的真誠愿望。
文明、發展與安全問題是導致當前全球深陷動蕩與變革的總根源,即世界各國在何種文明觀指導下,如何看待、處理自身與他人的發展與安全問題。其中,文明觀處于最根本、最核心的位置。全球文明倡議秉持“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的理念,“為天地立心”,有力彰顯中華文明的包容性。中華文明博大寬廣、穩固而不守舊、傳承而又求變求新,在“故”與“新”、“定”與“變”、“我”與“他”中不斷通達往返;在與周邊或域外文明的交流互鑒中以我為主、為我所化、為我所用,不斷煥發新的生命力,成為古老文明“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杰出典范。這一偉大成就的取得歸根結底在于中華文明秉持不唯我獨尊,不非此即彼、求同而又存異的包容性文明觀。西方一些政治集團和利益集團之所以大力鼓吹“文明隔閡論”“文明沖突論”“文明優越論”等論調,之所以大搞意識形態對抗和輸出,根本原因在于其文明觀和思維觀的狹隘性、自私性、排他性。
全球發展倡議“為生民立命”,有力彰顯新時代全球治理觀的自主性理念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古今中外均同此理?!懊褓F君輕”“政在養民”的民本思想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具有悠久的歷史傳承。發展的途徑只能是依靠人民,最終目的也只能是造福人民,舍此無他。這也是天下大道、人間正道。新時代的中國共產黨人將其概括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響亮地喊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習近平主席2021年9月21日在第七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的講話中,提出了以“堅持發展優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普惠包容”“堅持創新驅動”“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行動導向”等“六個堅持”為主要內容的全球發展倡議,倡導共同推動全球發展邁向平衡協調包容新階段。講話有力地駁斥了西方一些政治和利益集團表面宣稱“多邊”實際奉行“單邊”的自私與偽善,強調踐行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國際關系理念,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強調各國發展的自主性,明確指出“民主不是哪個國家的專利,而是各國人民的權利”。這一重要講話及倡議必將進一步廓清和祛除世界歷史進程中那些被刻意誤導的發展陰霾,有力推動世界各國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全球發展倡議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為生民立命”,有力彰顯新時代發展觀的自主性。發展是一個國家生存、競爭、延續首先要面對的最根本問題,而發展的文化自主、道路自主、理論自主、方向自主是決定發展成效、成敗的根本前提。自主性是主動性之源。從人類歷史發展的長河來看,自主性是一種極其稀缺的資源。有自主方有主動,“命由他主”必然導致被動失敗。文化自卑、道路不明、理論有誤、方向出偏必然導致發展走向歧途末路。歷史上一些政治集團、金融集團覬覦他國資源、財富甚至政治主權,其最陰險也最有效的一招就是在他國文化根源、指導思想、理論指導等源頭性的問題上出歪主意、壞點子,并動用所謂的“理論家”造勢蠱惑,歷史一再證明這一招屢試不爽。
全球安全倡議“為萬世開太平”,有力彰顯新時代全球治理觀的和平性理念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國家安全是民族復興的根基,社會穩定是國家強盛的前提?!卑踩且粐采砹⒚胬m之基。習近平主席2022年4月21日在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提出了以“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堅持尊重各國主權、領土完整”,“堅持遵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堅持重視各國合理安全關切”,“堅持通過對話協商以和平方式解決國家間的分歧和爭端”,“堅持統籌維護傳統領域和非傳統領域安全”這“六個堅持”為主要內容的全球安全倡議,深刻闡釋了新時代中國的全球治理安全觀。這一重要倡議有力地駁斥了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基于冷戰思維的有毒有害安全觀,必將進一步廓清和祛除世界歷史進程中那些被刻意施加并且仍在持續的安全之禍,有力推動世界各國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全球安全倡議秉持“共同維護世界和平安寧”的理念,“為萬世開太平”,有力彰顯新時代安全觀的和平性。在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國如何更好統籌發展與安全的問題更加凸顯。黨的二十屆二中全會將“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這一黨治國理政的重大原則列為“三個更好統籌”之一。從歷史上來看,不同于西方一些國家“危險制造者”“禍亂制造者”的歷史身份,中國是最早確立和平理念的國家,追求和平一直是中華文明的重要基因和孜孜以求的價值追求。中國也不只是因為最近在國際舞臺上的勸和促談才被視為“和平締造者”,“親仁善鄰、協和萬邦是中華文明一貫的處世之道”。從古至今,無論是思維還是實踐的層面,數千年的中華文明發展史均表現出以“先禮后兵”“后發制人”為鮮明特征的防御性。尤其是在戰爭觀上,其鮮明的慎戰、反戰、止戰價值觀,表現出有別于西方的宗教倫理觀的深刻認識與理解。注重和平性、防御性已經成為中華文明高度發達、高度成熟、高度良善的重要標志,也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重要精神標識。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的發展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長,無論發展到什么程度,中國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闭雇磥恚袊鴮⒗^續以自身發展的“和平之錨”“穩定之錨”為世界發展源源不斷地注入強大的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