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農業現代化、鄉村振興、制造強國建設、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黃澤清:以數字化轉型賦能農業現代化】
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研究員黃澤清指出,當前數字經濟正不斷向農業農村領域滲透,應抓住數字經濟發展機遇,以鄉村產業的數字化轉型賦能農業現代化。發展鄉村數字產業,需立足“鄉土資源”的數字化,將數字技術貫穿于農產品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發展鄉村文化、旅游等多種業態模式,開發農業產業新功能;需聚焦“特色優勢”的數字化,讓數字技術賦能鄉村特色優勢,因地制宜培育出優勢特色產業,打造出具有區域競爭優勢甚至國際競爭性的農業品牌,將鄉村資源優勢、生態優勢、文化優勢轉化為產品產業優勢,挖掘鄉村產業新價值;需完善“產業融合”的數字化,把互聯網、云計算等數字技術運用到多種功能農業上來,利用數字網絡平臺推動農商直供、農商互聯、產銷銜接,帶動相關行業協同發展,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
摘編自《光明日報》
【彭建強:推動鄉村振興需把握好重點關系】
河北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彭建強認為,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需運用辯證思維,從我國農村實際出發,重點把握好四對關系。一是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的關系。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必須既立足當前又著眼長遠,遵循鄉村建設規律堅持科學規劃、循序漸進、穩扎穩打,積小勝為大成。二是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的關系。鄉村振興戰略是黨中央的頂層設計,各地要結合自身實際制訂實施方案,體現地域特色、農村特點和鄉村風貌,因村制宜,精準施策,發揮億萬農民的主體作用和首創精神,著力解決好落地問題。三是充分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關系。要聚焦農民和土地的關系、農民和集體的關系、農民和市民的關系深化農村改革,發揮政府在規劃引導、政策支持、市場監管、法治保障等方面的積極作用,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四是增強群眾獲得感和適應發展階段的關系。要充分考慮財力可持續和農民可接受,集中力量優先抓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加快補齊農村發展短板和民生短板。
摘編自《經濟日報》
【劉虎沉: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制造強國建設邁上新臺階】
同濟大學特聘教授劉虎沉認為,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對筑牢我國實體經濟根基,推動制造強國建設邁上新臺階意義深遠。一方面,要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找到“卡脖子”“掉鏈子”的薄弱環節,從技術創新主體關注的問題出發,使相關政策能夠落實到位,支持和引導企業加強基礎研究,努力破解關鍵核心技術難題,打造更多有話語權的產品和技術,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創新突破。另一方面,要完善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加快先進制造業技術標準和質量標準與國際先進技術、標準對接,強化品牌培育、發展、壯大的促進機制和政策支持,提升產業質量競爭力。此外,要加強全面質量監管,著力構建系統完備、科學有效的質量監管法律規范體系,對先進制造業重點領域實施全鏈條、全方位的監管,筑牢質量安全防線。
摘編自《科技日報》
【馬俊杰、曹銀貴:做好生態產品價值核算,促進國家公園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授馬俊杰、曹銀貴認為,做好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是促進國家公園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重要基礎。當前我國國家公園生態產品價值核算亟待解決四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國家生態產品類型多樣,跨地區管理增加了核算難度;二是生態產品分類的認識模糊性造成核算結果虛高或遺漏;三是生態產品評估模型和參數的多樣性導致核算結果的不確定性;四是國家公園具有生態保護和文化傳承雙重特征,文化服務缺乏特色難以真正量化國家公園的生態產品價值。解決好國家公園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的問題,可以從建立面向國家公園的本地化核算體系著手,一方面建立科學的國家公園生態產品核算目錄,對國家公園生態產品的概念和內涵外延特征以及分類進行研究,特別是對所處的地域文化進行深入挖掘,并在此基礎上建立國家公園生態產品清單;另一方面,在建立國家公園生態產品清單的基礎上,建立可比的、認可度高的國家公園生態產品核算模型和本地化實物量參數庫和價值量參數庫,并隨著社會經濟發展變化進行動態更新。
摘編自《經濟參考報》
(光明網記者徐倩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