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產業鏈韌性、高質量發展、數實融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肖興志:以數字經濟為提升產業鏈韌性開拓“強鏈”場景】
東北財經大學黨委書記肖興志指出,確保產業鏈穩定和安全,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有助于降低“卡鏈”“斷鏈”風險,為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夯實基礎。數據為提升產業鏈韌性提供了強大的支撐,數據服務于實體經濟的主要業態體現為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集中體現為數字技術貫穿產業鏈的各個環節,不僅擴大了供給側的生產邊界,而且激活了需求側的消費潛力,高效達成產業鏈的供需匹配,有助于提升產業鏈綜合競爭力。第一,數字經濟能夠智能化匯總分析海量信息資源,為提升產業鏈韌性作出精準研判,催生了平臺經濟的迅猛發展,有效激活了各類生產要素的供需活力,降低了包括信息搜尋成本、運輸成本在內的各類經濟活動的交易成本。大數據能夠密切監測分析企業全生命周期、產業鏈各環節運轉動態,為企業制定科學決策和診斷產業鏈薄弱環節提供前瞻性數據信息支撐。第二,數字經濟滲透至農業、工業和服務業的步伐加快,能夠顯著提升產業鏈上中下游企業的各類生產要素配置效率,產業數字化轉型使得研發和生產效率得到跨越式增長。第三,數字經濟發展帶動了新一代信息技術基礎設施的日益完善,以5G、人工智能、智能網聯汽車等為代表的數字基礎設施在制造業、交通運輸、旅游等產業應用場景的不斷拓展,能夠激發產業鏈各環節的高質量發展潛能,加速推動產業智能化改造,為產業鏈“強鏈”奠定物質技術基礎。第四,數字貿易成為國際貿易的新業態,不僅實現了線上實物的商品貿易,而且還能開展基于通信網絡的數字產品、數字化服務貿易業務,極大拓展了數字經濟對全球產業鏈重構的影響力。
摘編自《光明日報》
【萬勁波: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助推高質量發展】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研究員萬勁波表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我們要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助推高質量發展。一是依靠科技創新轉換發展動力。要把握機遇促進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融合發展,推動產業技術變革和優化升級,推動制造業產業模式和企業形態根本性轉變,依靠科技創新轉換發展動力,促進我國經濟加快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階段演化。二是努力把關鍵核心技術和裝備制造業掌握在自己手里。我們既不能依賴他人的科技成果來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也不能做其他國家的技術附庸,跟在別人后面亦步亦趨,必須走自主創新的道路。不斷提升我國發展的獨立性、自主性、安全性,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持續保障國家安全和強盛。三是讓科技更好造福人民。高質量發展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推動科技創新、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也要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科技發展始終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科技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將在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同時,讓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摘編自《人民日報》
【韓震: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中國化時代化進入新境界】
北京師范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北京師范大學哲學思維與發展戰略研究中心教授韓震表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既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也創造性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凸顯了其鮮明的時代特征,從而將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中國化時代化推進到一個新境界。第一,堅持人民至上既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也凸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顯著要求,這主要解決如何看待黨和人民的關系問題。第二,堅持自信自立既體現了我們黨和中國人民一貫的態度,也凸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明顯特征,這主要解決理論與實踐的主體性問題。第三,堅持守正創新既體現了我們黨和中國人民一貫的實踐風格,也凸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顯著特點,這主要解決理論在實踐中如何發展的問題。第四,堅持問題導向是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特點,既體現馬克思主義實事求是的實踐觀點,也體現了新時代在工作方法上的要求,主要解決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關系問題。第五,堅持系統觀念既體現馬克思主義有機整體性觀點,也體現了新時代明顯的理論思維特征,主要解決部分與整體、局部與全局的辯證關系問題。第六,堅持胸懷天下既體現馬克思主義的國際主義立場,也充分展現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更加廣闊的理論視野,解決的是中國與世界的關系問題。
摘編自光明網
【李揚:把握數實融合內在機制,形成提升內需發展合力】
江蘇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揚認為,恢復和擴大需求是當前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關鍵所在。圍繞擴大內需規模、更好滿足消費升級需求、提升內需發展效率等關鍵點,應切實把握數實融合的深遠意義和內在機制,堅持問題導向和系統觀念,加快形成發展合力。第一,積極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要以打造數字產業集群為導向,培育壯大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云計算、網絡安全等新興數字產業,積極發展量子科技等未來產業,推動數字產業提質增效。同時,要構建產業生態體系,形成產業間的共生關系,不斷提升產業的協同能力。第二,加快推進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要深刻理解“智改數轉”的內在規律,利用互聯網新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鏈條改造,培育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項目并加快案例推廣,加強培訓與政策協調,為企業提供數字化診斷服務和轉型方案建議。第三,努力促進區域間協調發展。要加快5G網絡與千兆光網協同建設,與市政、能源、交通等規劃銜接,推進IPv6規模部署和應用,加快實現區域互聯互通;統籌布局數據中心等數字基礎設施,促進東西部算力高效互補和協同聯動;加快數據基礎制度建設,打破“數據孤島”,統籌數據資源整合共享和開發利用;以項目和場景引導數字人才合理有序流動,構建統一的數字人才成長、評價機制。第四,不斷夯實數字安全基礎。要不斷完善標準、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建立數據分類分級保護基礎制度,健全網絡數據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工作體系,筑牢可信可控的數字安全屏障。
摘編自《經濟日報》
(光明網記者 鄭芳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