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民營經濟、數字經濟、農業綠色低碳發展、共同富裕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石建勛、劉宇:多措并舉,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
同濟大學國家創新發展研究院副院長、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石建勛,上海第二工業大學講師劉宇認為,民營經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主體,也是新時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是一項長期政策,也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頂層統籌、多策并舉。一方面,增強市場主體信心、穩定預期是促進民營企業發展壯大的關鍵。必須長期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兩個健康”的方針政策,始終為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排憂解難,讓他們迸發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相關政府部門應積極發揮作用,進一步優化民營企業營商發展環境,破除制約民營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的制度障礙,依法維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鼓勵和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另一方面,民營企業面臨的困境突出表現為“兩難”,即融資難和盈利難。從民營企業自身而言,需要踐行新發展理念,深刻把握自身發展存在的不足和面臨的挑戰,積極主動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轉換增長動力,堅持做強實業、做精主業不動搖,自覺走高質量發展路子,在更高起點上推動企業不斷進步,成為強大的創新主體,加快轉型升級,向產業價值鏈高端延伸。
摘編自《光明日報》
【李芃達:持續推動數字經濟創新發展】
李芃達表示,作為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主引擎,我國數字經濟蓬勃發展,一方面通過不斷提升通信、軟件、電子信息制造等重點產業核心競爭力,為現代產業體系增添新動能;另一方面數字技術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將加快其轉型升級,有效破解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根本難題。因此要實現數字經濟創新發展,首先,就必須牢牢牽住科技自立自強這個“牛鼻子”。要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完善激勵機制和科技評價機制,激發各類創新主體活力;要細化扶持政策,在減稅降費、降低融資門檻等方面給予創新型企業適度支持,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政策鏈等深度融合,更好構筑自立自強的數字技術創新體系,把關乎產業發展的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其次,創新是發展數字經濟的根基。要建立健全以國家實驗室為引領、全國重點實驗室為支撐的創新體系,著力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支持企業牽頭、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建的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打造產學研用融合的技術創新平臺,開展貫穿數字經濟全產業鏈的技術攻關。最后,作為最具創新活力的主體,企業也要深刻把握技術發展規律,仔細梳理自身技術短板,能夠具備創新定力,聚焦主責主業,集中優勢資源,堅決打贏產業技術攻堅戰,助力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
摘編自《經濟日報》
【何可:夯實農業綠色低碳發展的基礎】
華中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農業綠色低碳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何可認為,農業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產業,也是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領域。目前,我國農業綠色低碳發展依然面臨著科技創新能力不強、制度創新滯后、教育培訓力度不夠等諸多挑戰,需要多措并舉、積極應對。一是夯實農業綠色低碳發展的科技基礎。加大農業綠色低碳發展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加強科學研究基礎設施、生態資源監測系統等建設;加強農業綠色低碳發展科技集成創新,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協同的創新平臺,推動不同領域、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農業科技的深度融合和創新集成;加快農業綠色低碳發展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支持涉農院校、農業龍頭企業等主體牽頭轉化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創新水平高、科技支撐力強的綠色低碳新技術、新產品、新裝備。二是夯實農業綠色低碳發展的制度基礎。構建協調統一的農業綠色低碳發展法律體系和標準體系,制定和完善農業綠色低碳發展相關的技術標準,建立因地制宜的農業面源污染、碳排放、碳匯監測評估體系。完善“政府有為、市場有效”的農業綠色低碳產品價值實現機制。三是夯實農業綠色低碳發展的教育基礎。建立系統完整的農業綠色低碳發展教育體系,完善專業化多層次的農業綠色低碳發展人才培養模式。同時加強新農科建設,推動農業與生態、環境、能源等相關學科的交叉融合,培養具有系統思維和綜合素養的農業綠色低碳發展人才。探索有效有力的農業綠色低碳發展教育激勵機制。
摘編自《經濟參考報》
【湯榮光:共同富裕的中國特色和世界意義】
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上海市委黨校教授湯榮光表示,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不僅歷史進程相互貫通、理論架構相互自洽、實踐取向相互承接,還彰顯務本開新的價值意蘊,即共同富裕以其原創性實踐彰顯中國特色和世界意義。具體表現在,首先,共同富裕既是理想境界,更是實踐創舉。人的全面發展是共同富裕的目的,共同富裕是人的全面發展的手段。共同富裕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目標,也是自古以來我國人民的一個基本理想。實踐雄辯證明,中國發展道路就是共同富裕之路。其次,共同富裕既有共同期盼,更有成果積聚。共同富裕在中國有著深厚的歷史根基和民意基礎。我們黨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造福人民為最大政績。為了實現現代化,中國從“現代化的遲到國”蝶變為“世界現代化的增長極”。為了實現共同富裕,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最后,共同富裕既顯中國特色,更顯世界意義。共同富裕極大豐富了人類現代化的內涵,凸顯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社會主義性質。“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的重要論述不僅惠及更多的社會群體,兼顧各階層利益,而且面向當今世界構筑起全方位合作平臺,能夠促進各國共享繁榮,創造出超越西方資本主義的人類文明新形態。
摘編自《新華日報》
(光明網記者 王曉秋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