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載人航天精神、抗疫歷史敘事研究、歷史自信、中國式現代化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徐川:載人航天精神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精神力量】
江蘇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徐川認為,實施載人航天工程以來,廣大航天人牢記使命、不負重托,培育鑄就了載人航天精神,必將為新時代新征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強大的精神力量。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要進一步弘揚“特別能吃苦”的精神,事不避難、義不逃責,到基層和艱苦地區,在一線崗位和關鍵技術攻關中錘煉黨性、砥礪意志、提高能力,全身心投入黨的偉大事業。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要進一步弘揚“特別能戰斗”的精神,堅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決心和斗志,在各種斗爭中經受鍛煉磨礪,在實踐歷練中增長經驗智慧,知難而進、迎難而上,全力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困難和挑戰。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要進一步弘揚“特別能攻關”的精神,以問題導向、需求導向瞄準世界一流,以新的姿態向科學技術進軍,“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在人類科技史上書寫中華民族新輝煌。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要進一步弘揚“特別能奉獻”的精神,在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新征程上,把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精神品質轉化為前進動力,將偉大的精神財富轉化成為源源不絕的物質創造力。
摘編自《光明日報》
【余新忠、徐旺:歷史敘事研究助力講好中國抗疫故事】
南開大學歷史學院余新忠、徐旺表示,取得疫情防控重大決定性勝利,創造了人類文明史上人口大國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跡,需要倍加珍惜我國疫情防控來之不易的成果,正確看待和書寫三年多抗疫斗爭的歷史,講好中國抗疫故事。我國古代有很多關于瘟疫流行和應對的歷史記錄,這些關于瘟疫的歷史敘事具有重要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對于我們今天正確看待和書寫三年多抗疫斗爭史具有重要啟示意義。要深入研究古代相關歷史記錄,這些研究都基于史料的梳理與比照,重點關注瘟疫的歷史演變以及防疫與社會的互動關系。要做好文化價值挖掘工作,推動仁愛思想的發展,強化貴德求實的精神,推動自強不息和惻隱悲憫精神的生發,激發家國情懷。要在歷史敘事中注重涵育民族精神,研究者應努力跨越學科邊界,促進史學研究方式方法的更新,以期在融匯整合的基礎上形成新的研究成果。
摘編自《人民日報》
【蘭夕雨:在歷史共同體記憶構建的時空場域中堅定歷史自信】
四川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中心研究員,四川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蘭夕雨指出,堅定歷史自信是一種理想信念的塑造,我們黨通過借助歷史記憶時空場域,建構科學敘事內容,轉化敘事效能以及結合共同體記憶與情感敘事策略,在記憶與敘事中厘清“何以自信”“因何自信”“自信為何”及“自信何以堅定”等基本問題,從而使歷史自信內化為歷史自覺、轉化為歷史主動。一方面,借助歷史記憶時空場域厘清“何以自信”。中國共產黨人何以自信,借助一系列革命圣地、革命舊址和紅色遺跡,構建出以精神譜系為主線,以空間紀念為依托,以歷史時間為串聯,以歷史事件為載體的歷史記憶場域。另一方面,建構科學敘事內容明確“因何自信”。我們黨明確了構筑信心信念的底層邏輯,通過理論敘事、使命敘事、成就敘事、意義敘事、經驗敘事等,建構出一整套科學的敘事內容,回答了我們黨“因何自信”的問題。同時,轉化敘事效能探賾“自信為何”。依靠黨的領導增進敘事效果,建立奮斗目標明確敘事指向,擘畫實踐藍圖轉化敘事內容,回答清楚“自信為何”的原則、目標和道路問題,以此提升敘事建構的有效性、方向性和功能性轉化。此外,以共同體記憶與情感敘事策略彰顯“自信何以堅定”。我們黨通過還原真實情境、講好情感故事、營造情感氛圍等敘事策略,將情感要素貫穿其中,構建出具有牢固情感紐帶和深層次命運情感聯系的共同體記憶,彰顯出我們黨對百年奮斗重大成就、歷史經驗和新時代新征程的新趕考之路具有堅定的歷史自信。
摘編自光明網
【何虎生、雷引杰:以旺盛活力激發動力,續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何虎生,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雷引杰表示,只要科學有效協調活力與秩序的關系,保持活力與秩序的動態平衡,就一定能匯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續寫中國式現代化的新篇章。要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把現代化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把改善人民生活作為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系的結合點,加快構建與新發展格局相適應的新安全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動。要完善社會治理制度,在黨的領導和政府主導下,讓社會調解和居民自治參與社會治理,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會發展新局面。要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完善正確處理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的有效機制,健全城鄉社區治理體系,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干事創業的積極性,鼓勵科學家、企業家、藝術家等各方面人才特別是青年人才創新創造,使每個社會細胞都健康活躍。
摘編自《北京日報》
(光明網記者 趙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