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美式民主”、全球發展中的中國方案、《新時代的中國網絡法治建設》白皮書、縣域富民產業與就業創業、國家數字治理架構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肖君擁:“美式民主”不過是美國霸權主義的延續】
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教授肖君擁指出,美國長期以來憑借霸權標榜并輸出的所謂“人權”與“民主”,在世界許多地方推行霸權主義,操縱意識形態,造成部分國家社會動蕩、種族沖突、人民罹難,給世界動蕩埋下禍根。民主應當以幫助人民實現美好生活為目標,而不是美式民主謀求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美國經過長年的話術引導,讓很多人誤認為其制度是“民主”和“自由”的理想組合載體,但實際并非如此。歷史地看,美國“國父”們在制憲設計中明顯偏好“自由”、憂懼“民主”。制憲就是追求建立一個強大的聯邦政府,從而保護自由、宗教和財產?!白杂伞焙汀懊裰鳌笔莾蓚€截然不同的概念,將二者綁定恰恰陷入了西方話語陷阱。當西方資產階級革命興起時,“自由”和“平等”相容,因為當時自由和平等的共同敵人是專制。但隨著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各種經濟自由權的擴大,貧富差距擴大,自由與平等的矛盾也就日漸顯露。即便美國有意將“民主”轉化為“選票政治”,其多年的政治實踐奉行的是精英政治,長期存在著“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現象?!懊朗矫裰鳌辈贿^是美國霸權主義的延續、輸出價值的工具而已。總而言之,“美式民主”和“平等”大相徑庭。在美國,能做主的并不是人民。因此,需要擦亮雙眼觀察美國民主政治運行,以平等理性的思維去深入認識“美式民主”的虛偽和雙標,不被其“人權”“民主”的話術蒙騙。
摘編自《光明日報》
【于運全:為人類妥善應對全球性挑戰貢獻中國方案】
中國外文局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院長于運全認為,當今世界,人類相互聯系和彼此依存的程度前所未有,人類面臨的全球性問題數量之多、規模之大、程度之深也前所未有。我國積極推動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完善全球治理,為人類妥善應對全球性挑戰貢獻中國方案和中國力量。一是落實全球發展倡議,破解全球發展難題。中國將秉持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共建“一帶一路”,不斷擴大同各國發展的利益匯合點,積極開展減貧、緩債、防災減災國際合作,營造有利于發展的國際環境,為培育全球發展新動能作出貢獻;二是落實全球安全倡議,維護世界和平安寧。最近,在中國、沙特、伊朗共同努力下,沙特、伊朗北京對話成功舉行并取得重大成果,成為有力踐行全球安全倡議的一次成功實踐。國際社會高度評價中國為中東地區實現和平、穩定與安全提供的助力;三是落實全球文明倡議,促進人類文明進步。中國不僅以獨特的現代化道路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極大豐富人類文明百花園,更通過舉辦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展“絲路一家親”行動等為全球文明交流互鑒搭建橋梁、織就紐帶。我們要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與各國共同推動現有文明交流機制發揮更大效能,進一步豐富全球文明交流內容、創新全球文明交往形式,探索構建全球文明對話合作網絡,努力開創世界各國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
摘編自《人民日報》
【楊東:為健全數字經濟法治規則謀篇布局】
中國人民大學交叉科學研究院元宇宙研究中心負責人、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東表示,新發布的《新時代的中國網絡法治建設》白皮書為健全數字經濟法治規則謀篇布局。在“健全數字經濟法治規則”方面,白皮書主要提出了三個方面:第一,推動構建數據基礎制度;第二,明晰數字市場運行制度;第三,規范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具體來看,針對數據基礎制度,數據是數字經濟的“血液”,數據基礎制度更是包含了數據產權、交易流通、收益分配和安全治理四項重要內容。要推動以上四項制度構建,離不開數字經濟三維結構,具體是指平臺、數據和算法三者互相耦合,形成有別于工業經濟的市場結構。北京、深圳等地涌現的數據交易新模式也對以上理論進行了呼應,無論是數據登記還是數據交易都無法離開平臺和算法,換言之,離開平臺和算法的數據其利用效率和價值將會大幅降低,交易成本和安全風險也會大幅度提升。同時,白皮書不僅僅分享了中國網絡法治建設的經驗做法,也為未來數字社會繪出了宏偉藍圖。基于科技治理模式所構建的新型關系,用戶、數字平臺、平臺內經營者等都是平等參與主體,實現一種區別于科層制的扁平化治理體系,保障各方可以進行開放式的談話,從監管者的視角了解監管目標以及從平臺的視角觀察監管要求,從而真正實現網絡法治建設的重大使命。
摘編自光明網
【檀學文:推動縣域富民產業與就業創業相互促進發展】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貧困與福祉研究室主任檀學文表示,我國各地實踐經驗表明,縣域富民產業發展與就業創業之間存在系統性、互動性聯系。第一,以專業化產業分工奠定縣域就業基礎。越來越多的地方結合本地資源特色和產業傳統,按照比較優勢原理選擇專業化分工,以及具有規模經濟和聚集經濟優勢的特色主導產業,并做大做強產業,進而實現經濟總量和就業增長以及勞動生產率提升。第二,以發展產業體系促進就業規模擴張。各縣域在選定符合比較優勢的主導產業后,需要進一步發展產業體系形成競爭優勢,通過產業擴張促進就業規模擴張。縣域特色產業的發展戰略包括延伸產業鏈、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發展產業集群等。第三,以培育市場條件實現產業與就業良性互動。各地培育市場條件的具體舉措包括完善農村電子商務、生產道路和農田水利、產地批發市場、鮮活農產品存儲及冷鏈物流等生產性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和科技示范園區等,建設區域性專業市場更能奠定產業引領地位。第四,以積極就業創業服務促進富民產業培育。地方政府如果能夠實施積極就業創業政策,使就業創業服務與富民產業培育相互嵌入,兩者便可以相互助力。為提升縣域富民產業培育成功概率并促進農民增收,各地要認識到縣域富民產業和就業創業各有其客觀規律,它們之間應是相互促進的關系,不能僅將前者視為后者的手段。這樣一來,各地在培育富民產業時可以更多側重于培育市場條件和產業基礎設施,使創新創業成為產業發展的動能,把提升人力資源水平作為實現當地產業升級和就業增收的重要手段。
摘編自《經濟日報》
【何哲:國家數字治理架構應遵循三個基本原則】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何哲表示,新信息時代的國家體系,已經不能簡單地被看作是一種龐大地域范圍的極具多樣性的松散結構。至少在數據層面,新信息技術已經極大地增加了國家宏觀數據治理能力。在主權范圍內的一切數據都變成可以訪問和管理的東西。甚至對于大的跨國公司而言,全球范圍內的數據,一體化管理亦是一種現實。而在統一的數字體系之上,傳統分立式的治理架構亦會逐漸改變。因此,國家數字治理架構,必須要圍繞著新信息時代的新的社會結構來構建。其中將包括三個基本原則。首先,統一是建設原則。統一原則可以簡化為一句話,國家擁有對主權范圍內數據體系的最高管理權。這種國家管理權與個人自由權利并不沖突,本質上是人民主權在數據領域的延伸。這種管理權與商業組織的數據擁有權并不沖突,商業組織可以繼續保持其使用權,但國家要掌握其具體的數據資源情況,并具有最高范圍的控制權以構建整體的國家數據體系以及根據需要用于應對特殊情況。其次,流通是運作原則。流通的根本目的是在分立的社會分工部門之間建立橫向的聯系。而這種橫向流動,是長期以來傳統分治式治理體系夢寐以求但無法實現的。數據的水平流通是逐漸實現的,包括行政體系內的數據流通、企業之間的數據流通、政府與企業之間的數據交換。最后,安全是底線原則。任何時候,國家數據體系的建設,都應該以安全作為底線原則。這種安全包括三個層面:一是作為數據本身的安全;二是作為數據流通的安全;三是作為數字權利的安全。
摘編自《北京日報》
?。ü饷骶W記者 鄭芳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