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在經濟發展新形勢下,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是順應科技革命浪潮、契合國家戰略需求的必然之舉,也是實體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黨的二十大為我國經濟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確了發展實體經濟是當前經濟工作的落腳點,推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高質量融合發展是當前推進經濟工作的主攻方向。
數字技術的應用,有助于實體企業降低成本、提質增效。數字技術和數字平臺的使用,能夠幫助實體企業降低交易和管理過程中的各項成本,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一是數字化交易平臺能夠對供給和需求兩方面的信息進行整合并精準匹配,大大降低了企業在原材料購買和目標客戶選擇過程中的信息收集成本。二是大數據對供求信息的整合匹配促進企業優化生產經營決策,對產品進行動態靈活定價,使供求動態均衡的實現成為可能,有助于降低企業存貨管理成本,從而最大化企業利潤。三是智能化管理可以加快企業內部各部門之間的信息互聯溝通,提升部門協作效率,實現對生產流程各個環節的實時監督管理,幫助企業優化業務流程和組織架構,降低管理運營成本。四是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的使用,有利于企業合理制定長期發展戰略和投資戰略,分散和規避經營風險。
數字產業的興起,有助于推動實體產業轉型升級、融合發展。數字產業涵蓋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業、互聯網服務業、電信業、電子業和電子信息制造業等一系列產業,其發展決定著數字技術的發展方向和質量,具有極強的先導性和戰略性。一方面,數字產業與實體產業具有緊密的前后向聯系,數字產業通過技術溢出效應加快實體產業技術創新,加速實體產業產品和服務的更新換代,促使實體產業突破傳統邊界,整合行業間資源,進行協同生產、協同采購、協同創新,推動產業融合發展,優化產業內部結構,實現價值鏈地位攀升。另一方面,實體產業的發展增加了對數字產品的需求,對數字技術也提出更高要求,倒逼數字產業不斷發展創新,加速推進數字產業與實體產業融合發展的良性循環進程。
數實融合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一是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使數據要素和數字技術滲透進實體經濟生產流通的全過程,改變了生產要素之間的組合方式,提升了實體經濟整體的資源配置和生產效率。二是數字經濟新模式、新業態將推動居民消費升級,尤其是“長尾效應”使消費者個性化、多樣化的需求也得到滿足,從需求側拉動經濟增長。三是數字技術極大便利了信息的共享和傳遞,加快了高新技術在實體經濟中的應用普及速度,降低了創新過程中的信息成本、試錯成本,有利于實體經濟增長由要素投入驅動向創新驅動的轉變,提升經濟增長的全要素生產率,賦能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是新科技革命浪潮下實現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面對當前數實融合過程中的挑戰,應從以下方面進行戰略定位:
一是要加快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步伐。數字基礎設施是數字經濟運行的基礎和載體,其建設水平直接決定了數字技術的發展水平和普及程度。要建設技術領先、安全性強的數據平臺、計算中心和產業基地,提高數據算力和信息傳輸速度,為高質量的數字技術創新和應用提供堅實的硬件基礎。要重視中西部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提升數字經濟在中西部地區的發展水平,彌合地區間的數字鴻溝。
二是重視數字技術領域的基礎性研究,關注數字人才隊伍建設。高創新性是數字經濟的重要特征,基礎性數字技術能夠在多個產業廣泛應用,是數字經濟賦能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數字技術創新要瞄準科技發展前沿,集中優勢資源,加大數字技術研發投入,有針對性攻克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數字技術領域“卡脖子”問題。推進數字技術產學研合作,培養尖端科技人才和跨界技術人才,改革高校人才培養機制,改善科研環境,強化科研激勵,充分激發數字人才的創新活力。
三是發揮頭部企業宣傳示范作用,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引導實體企業和互聯網企業開展深度合作,鼓勵實體企業利用數字技術更新研發設計,開展創新業務,優化經營管理,實現提質增效。培育數字產業園區和產業集群,充分發揮數字產業規模經濟、范圍經濟和網絡效應,吸引實體企業主動合作,實現融合發展。
四是加強數字治理,優化數實融合的市場環境。加快政策工具創新,優化和豐富監管方式,提升數字行業治理監管能力,保護數據安全。探索跨地區、跨部門協同監管機制,適應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發展,保障經濟主體合法權益,優化數字經濟發展環境。進一步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關注數據要素領域市場規則和產權交易制度的建設,健全相關法律法規,使數據要素作為新的生產要素充分參與實體經濟運行,提升實體經濟發展質量。
【本文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課題“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研究”(批準號:2022GK10)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