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宋東澤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近期,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在調查研究之前冠上“大興”一詞,充分說明這是一項重大的政治要求、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一項覆蓋全黨的重大戰略舉措。要通過大調研解決大問題,大調研也要取得大收獲。因此從理論、歷史和實踐三重邏輯上深刻把握調查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理論邏輯: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重視調查研究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政治本色。馬克思主義認為,實踐是認識的來源,也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馬克思強調,“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闭{查研究正是對客觀實際情況的調查了解和分析研究,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調查清楚,把問題的本質和規律把握準確,把解決問題的思路和對策研究透徹。調查研究是尊重客觀規律、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典型形式,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根本方法,也是貫徹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必然要求。
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區別于其他理論的顯著特征。作為先進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我們黨不僅在調查研究實踐上積累了寶貴經驗,而且上升到理論方面形成系統的認識。毛澤東同志強調,不做調查沒有發言權、不做正確的調查同樣沒有發言權;調查研究是了解情況的基本方法;調查研究以解決問題為根本目的;調查研究的實質是一個作風問題。鄧小平同志強調,要把調查研究作為永遠的、根本的工作方法;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正確的決策離不開調查研究,正確的貫徹落實同樣也離不開調查研究;調查研究是獲得真知灼見的源頭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建設和完善制度保證調查研究經?;?;要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這些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調查研究的極端重要性,為全黨開展調查研究、做好各項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調查研究包括調查和研究兩個環節,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調查”就是深入實際,全面準確掌握客觀情況。對調查了解到的真實情況和各種問題,堅持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報喜又報憂,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通過調查把問題的本質和規律把握準確,把解決問題的思路和對策調查透徹?!把芯俊本褪菍φ{查獲取的客觀情況,運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進行綜合分析、抽象概括,在調查的基礎上進行深入細致的思考,通過對調查材料的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分析綜合,把零散的認識系統化,把粗淺的認識深刻化,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形成正確的決策,以調查中的“事”去求得研究中的“是”。
歷史邏輯: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傳家寶
注重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中國共產黨的百年發展史就是一部不斷通過調查研究解決問題的歷史。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就高度重視調查研究工作。1927年,毛澤東同志用32天的時間,實地考察了當時農民運動發展最迅猛的湖南的5個縣,“召集有經驗的農民和農運工作同志開調查會,仔細聽他們的報告”,最終撰寫形成《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尋烏調查》《永新調查》《寧岡調查》《興國調查》《長岡鄉調查》《才溪鄉調查》等,作為經典文獻成為理論聯系實際的杰出代表作。1941年8月,黨中央發布了《中共中央關于調查研究的決定》和《中共中央關于實施調查研究的決定》兩個文件,決定設立中央調查研究局,把調查研究作為黨的一項重要工作制度確立下來。新中國成立后,在黨的八屆九中全會上,毛澤東同志向全黨發出“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的號召,要求1961年成為實事求是年、調查研究年,進一步推動了全黨形成調查研究之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調查研究工作依然是傳家寶。1978年,鄧小平同志在北方四省一市搞調查研究,并發表“北方談話”,成為黨的工作重心轉移的先聲。1980年,針對“小康”目標可行性,鄧小平同志專門到幾個省做了調查研究。1992年初,鄧小平同志考察南方,經過調查研究,發表了重要講話,把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推向了新階段。面對新的發展形勢和歷史任務,江澤民同志提出,“各種問題的解決都取決于正確的決策,而正確的決策來源于對客觀實際的周密調查研究。”胡錦濤同志提出,“各級領導干部要堅持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第一線,圍繞改革發展穩定的一些重要問題,開展系統的調查研究,了解真實情況,掌握工作主動權。”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調查研究的理論與方法貫徹到實踐中,并把調查研究作為“關系黨和人民事業得失成敗的大問題”。中央八項規定的第一條就是要改進調查研究。以黨的二十大報告起草為例,按照黨中央部署,54個單位承擔重點課題調研任務,圍繞26個專題開展調研,形成80份調研報告,共計132.7萬字。各課題組共召開1501場座談會、18場視頻座談會,參會人數達19022人次。習近平總書記先后主持召開5場黨的二十大報告起草和黨章修改工作征求意見座談會。黨的二十大報告起草過程,成為深入調查研究、總結實踐經驗、廣泛凝聚共識的過程。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全黨更要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找到破解問題的辦法和路徑,更好地完成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使命任務。
實踐邏輯:調查就是解決問題
做好調查研究,要直奔問題、摸清情況。要堅持問題導向,增強問題意識,敢于正視問題、善于發現問題。通過深入了解實際情況,明確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從中找出規律和辦法。要緊密圍繞《關于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提出的12個方面的調研內容和6個方法步驟,突出重點、直擊要害,直奔問題去,特別是對那些具有普遍性和制度性的問題、涉及改革發展穩定的深層次關鍵性問題以及難題積案和頑瘴痼疾等,要研究透徹、找準根源和癥結。要真正把情況摸清、把問題找準、把對策提實,使調查研究工作同中心工作和決策需要緊密結合起來,更好地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決策參考。
做好調查研究,要深入實際、深入群眾。調查研究在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上,既體現為“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認識過程,又體現為“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要深入實踐,多層次、全方位、多渠道地調查了解情況,既要到工作局面好和先進的地方去總結經驗,又要到困難較多、情況復雜、矛盾尖銳的地方去研究問題;既要解剖典型,又要了解全局;既要綜合運用座談訪談、隨機走訪、問卷調查等傳統方法,又要充分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開展調查研究,提高科學性和實效性。要深入群眾,把調查研究作為密切溝通領導干部和人民群眾的橋梁,了解群眾的煩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尤其對群眾最盼、最急、最憂、最怨的問題,更要主動調研、聽到實話、察到實情、獲得真知、收到實效。
做好調查研究,要解決問題、推動工作。要善于研究問題,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方法論,深入分析問題,作出科學決策。要善于解決問題。對調研中反映和發現的問題追著走,形成問題清單、責任清單、任務清單,列出解決措施、責任單位、責任人和完成時限。對事關戰略全局、事關長遠發展、事關人民福祉的緊要問題,要科學統籌、優先解決;對短期能夠解決的問題,抓緊時機、馬上解決;對一些帶有共性、規律性的問題,注意總結和反思,把我們的事業更好地推向前進。(宋東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