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遲福林(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
經濟發展的動力和源泉來自于市場不斷擴大、分工不斷深化,并具體體現為區域經濟一體化程度的持續提升。從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現實看,一體化程度越高的地區,其增長動力越足、競爭力越強,比如珠三角地區、長三角地區等。新形勢下如何推動東北振興,關鍵是要破題東北經濟一體化。
新形勢下推動東北振興
統籌發展和安全的國家戰略與東北經濟一體化。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高質量發展、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高水平對外開放等一系列問題。面對日益復雜變化的國際環境,我國堅持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就是要在開放中謀求發展空間,在開放中掌握發展主動,在開放中尋求“雙循環”新的發展機遇,在開放中形成統籌發展和安全的新格局。新形勢下東北全面振興,就是要在國家統籌發展和安全中扮演特殊的重要角色。
一是糧食安全。2022年,東北地區糧食總產量占全國的20.87%。其中,黑龍江糧食產量達到1552.6億斤,連續13年位居全國首位,吉林達到816.16億斤,遼寧達到496.9億斤。適應國際形勢變化,通過推進東北農業經濟一體化,進一步提升東北糧食產量,對國家確保糧食安全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二是能源安全。我國對石油、銅和鐵礦石等的對外依存度均處于較高水平。目前,東北石油產量約占全國18.6%,鐵礦石產量約占全國17.1%。未來,適應全球能源供應格局的新的變化趨勢,東北能不能挖掘自身能源儲備與生產能力,打造成為國家能源生產基地和儲備基地?應當說,未來這一需求相當大,也有一定的空間。
三是產業安全。東北在全國的產業安全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但從現實情況看,當前東北地區經濟存在著產業同構和同質競爭的問題,經濟一體化程度不高。以先進制造業為例。2022年,工信部公示的第三輪先進制造業集群決賽優勝者名單中,東北僅有兩個集群上榜,其中長春汽車集群與上海市新能源汽車集群的創新能力和基礎實力以及“武襄十隨”汽車集群的網絡協作和生態水平還有一定差距。應當說,東北地區產業集群度不高,與市場活力不強是直接相關的。例如,有研究表明,2019年,在市場化指數及五個分指標方面,東北均落后于全國平均水平。也就是說,東北地區產業集群度不高,資源配置空間范圍有限,制約其增長潛力的有效釋放。
充分發揮東北優勢與東北經濟一體化。從東北自身發展的需求看,新形勢下對東北經濟一體化的需求日益增大。以教育為例,東北的教育資源比較好,共有11所211大學、4所985大學,科研機構多、研發力量較強,具有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的比較優勢,但東北的生產性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的融合與國內發達地區以及國際水平相比還有比較大的差距。這一融合蘊藏著的巨大增長潛力,亟待釋放。
加快形成東北改革發展新格局
推進東北振興,關鍵是要破題東北經濟一體化,總的思路性建議是:以城市圈為載體、以優化區域產業空間結構調整為重點、以國有經濟布局一體化為關鍵、以基礎設施一體化為基礎、以開放布局一體化為引領,形成東北改革發展的新格局。
一是推進空間布局一體化。以規劃銜接為重點形成東北經濟一體化發展的“大空間”。例如,制定東北地區協同發展規劃,根據東北地區各省區資源條件,合理分工、優化布局,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加強東北區域政策的協調性和統一性。今年是“十四五”規劃中期評估之年,可以對東北地區經濟發展進行整體評估,并以此為契機,強化各省區空間布局與規劃對接。
二是推進基礎設施一體化。2021年,東北三省高速公路密度全國的排名在25名左右,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打造東北一體化的“大基建”,除了港口外,在鐵路、航空等傳統基礎設施和數字經濟等新基礎設施建設上,實現統一規劃、統一布局;以中心城市為重點,結合各自功能定位,打造交通運輸大樞紐;統籌推進東北區域基礎設施網絡提質升級,構建現代化綜合交通樞紐體系。
三是推進產業發展一體化。通過一體化發展形成東北“大產業”,圍繞東北振興的優勢產業,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強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對接協同,打造裝備制造等優勢產業集群。
四是推進區域市場一體化。圍繞東北“大市場”,以市場主體需求導向,進一步優化東北營商環境,打破市場分割,建設東北統一大市場,使之成為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有機組成部分。
五是推進開放布局一體化。抓住《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機遇,促進東北“大開放”。例如,按照黨的二十大報告的要求,大連等自由貿易試驗區如何加快推進“戰略性轉型”;加強與日韓在制造業及生產性服務貿易領域的開放合作;在某些園區率先探索實施《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相關規則,帶動形成東北開放合作一體化的新格局。
六是推進生態環保一體化。圍繞東北地區“大生態”,建立健全區域生態環境協同保護、治理和監管體系對接;促進綠色低碳示范區建設,推動東北區域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推進東北經濟一體化的建議
在全球面臨發展與沖突的突出矛盾的背景下,需要以務實行動盡快實現東北經濟一體化的某些重要突破。
第一,抓住RCEP的重要機遇,在深化東北亞區域合作中形成東北經濟一體化的重要推動力。從實際看,如果東北地區在東北亞合作當中起到重要的支點作用,不僅有利于保障安全,也將在促進自身發展上有所作為。比如,用好RCEP的政策,推進東北與日韓制造業產業鏈的深度融合;抓住服務貿易發展的趨勢,力爭推進東北與日韓服務項下的自由貿易進程。
第二,加快國有經濟布局調整和優化,增強東北地區國企競爭力。東北地區國有企業改革是一篇大文章。要以增強東北地區國企國資活力為目標,以國有資本多元化為重點,以成立若干個國有投資運營公司為突破口,探索東北國企混合所有制的新路子。
第三,加快打破區域市場分割,推動區域市場一體化進程。一方面,突出東北各省區比較優勢,形成合理分工、優勢互補的新格局。比如,遼寧突出金屬冶煉、鋼鐵加工、智能制造、燃料化工、石油化工;吉林突出汽車制造、醫藥制造;黑龍江突出食品制造、醫藥制造。另一方面,加快打破市場分割,提升東北市場一體化水平。比如,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建立區域經濟補償機制,協調好各省的經濟利益,降低省際交易的制度性成本。
第四,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支持和培育民營經濟發展。下一步,東北地區要進一步支持和培育民營經濟發展,關鍵是要優化以營商環境為重點的發展環境。比如,協同打造便捷高效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推行“承諾即準入,準入即準營”的管理辦法;加快建設東北區域一體化的信用政策法規制度和標準體系,加強信用信息共享開放。
第五,以明顯強化省際協調為重點,打破行政區劃分割。從我國的實踐看,推進跨行政區域的一體化的關鍵是強化跨境協調、省際協調或市際協調。這就需要爭取國家支持,加快強化東北地區的省際協調,在統籌協調下,放大“沈大哈長”四大中心城市的帶動輻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