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劉軍(中國國際關系學會副會長、華東師范大學俄羅斯研究中心執(zhí)行主任)
當前,百年變局下的世界正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跨國性和全球性問題日趨復雜,地緣政治沖突加劇,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國際社會面臨和平赤字、發(fā)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等挑戰(zhàn)。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中國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同各國發(fā)展友好合作,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深化拓展平等、開放、合作的全球伙伴關系,致力于擴大同各國利益的匯合點”“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踐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推進國際關系民主化,推動全球治理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fā)展”。這些重要論述,充分體現了對于完善全球治理體系的深切思考。
西方國家主導的全球治理體系陷入困境
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世界格局深刻重組,國際秩序加速調整。然而,國際社會尚未就全球治理體系的變革形成信息溝通和共享的合作文化,不能在有效和真正的多邊主義框架下開展積極的交流與對話,全球治理方面深層次、系統(tǒng)性的制度建設難以推進。
從全球治理的實踐來看,西方治理模式的困境也凸顯完善全球治理體系的緊迫性。近年來,西方治理出現的多元文化矛盾激化、民粹主義興起等治理危機,日益成為全球治理的重大障礙。西方國家陷入治理困境的一個重要因素,在于其對全球發(fā)展合作在理念上的拒斥和實踐上的背離。面對一系列新挑戰(zhàn),西方國家越來越難以在復雜敏感的多維度交織的全球治理中達成共識和集體行動。在這一背景下,完善全球治理體系,重構全球治理體系的核心理念與基本共識,已經成為當下極具緊迫性和現實性的重大命題。
為完善全球治理體系提供新方略
深化拓展平等、開放、合作的全球伙伴關系,其努力的方向就是擴大同各國利益的匯合點。全球治理需要世界各國平等地參與、開放地運行,在相互合作中向前發(fā)展,因此,平等、開放、合作的全球伙伴關系將為全球治理插上騰飛的翅膀,跨越既有的全球治理過程中的困境,實現各國利益的交匯融合,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系。全球伙伴關系的深化拓展有賴于新型大國關系、新型周邊關系等的構建。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促進大國協(xié)調和良性互動,推動構建和平共處、總體穩(wěn)定、均衡發(fā)展的大國關系格局。堅持親誠惠容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周邊外交方針,深化同周邊國家友好互信和利益融合。秉持真實親誠理念和正確義利觀加強同發(fā)展中國家團結合作,維護發(fā)展中國家共同利益。這為新型國際關系的構建指明了努力與前進的方向,也有利于推動形成全球伙伴關系網絡。
建立在平等、開放、合作基礎上的全球伙伴關系網絡為完善全球治理提供了重要的新機遇。尤其是通過以共享發(fā)展來深化拓展全球伙伴關系,進而擴大同各國利益的匯合點,為當前處于困境中的全球治理打了一劑“強心針”,能夠極大地調動國際社會完善并進一步推進全球治理的信心。從根本上看,發(fā)展不僅是解決全球各國民生問題的基礎,也是推進全球治理的重要抓手。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推動全球、地區(qū)等層面在共同發(fā)展中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公約數,使每個國家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時,也兼顧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合理關切,能夠為完善全球治理提供現實基礎和重要保障。中國提出全球發(fā)展倡議,強調深化拓展全球伙伴關系,為推動完善全球治理體系提供了新方略。
推動全球治理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fā)展
面對全球性挑戰(zhàn),不斷深化拓展全球伙伴關系,積極推動完善全球治理,是世界各國的共同使命,也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一環(huán)。要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的改革和建設,以共商共建共享的方式,推動全球治理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fā)展。
首先,要踐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推進國際關系民主化。在國際社會凝聚共識,攜手推進并完善全球治理,使其朝著公正合理的方向發(fā)展。反對搞針對特定國家的陣營化和排他性小圈子。其次,要堅持經濟全球化正確方向,繼續(xù)積極推動經濟全球化不斷向前發(fā)展。經濟全球化帶來生產要素的全球流動與資源配置,能夠更好地惠及各國人民。要推進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促進雙邊、區(qū)域和多邊合作,培育全球發(fā)展新動能。再次,要展現大國責任擔當,推動國際政治、經濟組織等多邊機制更好地發(fā)揮作用。大國應加大對全球發(fā)展合作的資源投入,致力于縮小南北差距,防止出現全球貧富兩極分化。還要推動世界貿易組織、亞太經合組織等更好發(fā)揮作用,擴大金磚國家、上海合作組織等的影響力,增強新興市場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在全球事務中的代表性和發(fā)言權。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只有各國行天下之大道,和睦相處、合作共贏,繁榮才能持久,安全才有保障。”面對全球性公共問題,國際社會只有攜手團結,共同應對,深化拓展平等、開放、合作的全球伙伴關系,才能推動全球治理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