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呂煒、王偉同(東北財經大學)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緊扣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推動財政制度優化和機制創新,健全與中國式現代化相適應的現代財政制度,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題中應有之義。
完善公共服務供給的財政保障機制。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人口規模巨大是我國的基本國情,城鄉、區域間公共服務供給不均衡是我國公共服務發展的基本狀況。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要求我們加快完善公共服務供給的財政保障機制,健全公共服務體系,擴大公共服務覆蓋面,提升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增強公共服務的均衡性、可及性。一方面,在充分考慮國家財政負擔能力的前提下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務供給體系并逐步提高公共服務水平,構建供需匹配的公共服務供給機制。要聚焦基本公共服務需求,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續用力,全方位改善人民生活;以提高公共服務供需匹配為導向,根據人口規模和結構特征變化帶來的需求變化,及時調整公共服務供給類別、數量、結構。另一方面,進一步增強公共服務的均衡性和可及性。統籌城鄉、區域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提高偏遠落后地區公共服務供給水平,增強公共服務的均衡性;加強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擴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推動形成多層次的公共服務體系,增強公共服務的可及性。
發揮財政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作用。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財政是再分配的重要工具,通過稅收對收入分配狀況進行調節、通過轉移支付優化不同區域間的財力配置,有利于縮小收入差距,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動發展成果由全民共享。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要充分發揮稅收、轉移支付等財政工具在調節收入分配、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方面的積極作用。一方面,進一步優化稅制結構,更好發揮稅收的收入調節功能。健全直接稅體系,完善個人所得稅制度,加強對高收入者的稅收調節和監管;深化增值稅改革,完善留抵退稅政策和各項稅收優惠政策,充分調動市場活力、促進市場良性競爭;健全地方稅體系,使地方政府有能力因地制宜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另一方面,完善財政轉移支付體系,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在平衡區域間基本財力配置基礎上,完善財政轉移支付體系,提升基層財政保障能力;提高專項轉移支付效率,保證資金定向精準投放;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欠發達地區的財政支持力度。
完善面向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財政政策。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財政在推動經濟增長、厚植群眾物質生活基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豐富人民群眾精神生活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根據當前經濟形勢,推動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財政支出強度,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完善稅費優惠政策,注重“補短板、強弱項、固底板、揚優勢”;進一步優化科技領域稅收優惠政策,深化財政科技經費分配使用機制改革,增強經濟高質量發展動力;加強財政、貨幣政策的協調配合,使積極的財政政策與穩健的貨幣政策協同發力、綜合平衡、默契配合、統籌兼顧,保持宏觀經濟健康平穩發展。另一方面,加大對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財政支持力度,完善公共文化領域各級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方案,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支出規模和質量,支持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和文體活動舉辦,不斷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
構建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財稅政策體系。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財政要在生態環保投入、完善綠色發展政策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一是有力支持生態環保事業,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積極推進國家公園建設。二是更好發揮財稅政策調節功能。落實節能環保、新能源、生態建設等相關領域的稅收優惠政策,研究支持碳減排相關稅收政策,更好地發揮稅收對經營主體綠色低碳發展的促進作用,引導企業加快綠色發展轉型,促進綠色產業發展。三是發揮綠色采購政策的積極作用。合理高效的綠色采購政策有利于充分發揮財政優化資源配置的作用,推動綠色產業創新發展,促進實現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雙贏。要加快實施政府綠色采購政策,建立綠色采購引導機制,加大綠色產品采購力度,支持綠色技術創新和綠色建材、綠色建筑發展。
增強財政在提高綜合國力方面的積極作用。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走和平發展道路必須有強大的綜合國力作支撐。財政在提高綜合國力、保障國家安全等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要深化財政制度改革,充分發揮財政在提高我國綜合國力方面的積極作用。健全現代預算制度,進一步深化預算績效管理,健全預算執行管理體系,確保財政支出“花在刀刃上”。完善財政資金直達機制,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發揮財政在擴大內需、穩定物價、帶動投資等方面的積極作用,保障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兼顧穩增長與防風險,加強財政資源統籌,合理控制債務規模,強化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嚴肅財經紀律,牢牢守住安全發展底線,提升抵御風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