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張可云(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教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新型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彰顯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正確性與優越性。我們要深入理解、全面把握新型城鎮化與中國式現代化的內在聯系,遵循規律,因勢利導,以新型城鎮化助推中國式現代化,推動實現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
新型城鎮化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動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城鎮化“是擴大內需和促進產業升級的重要抓手”。推進新型城鎮化,有助于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深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動能。城鎮化是人類生產生活在區域空間上的聚集,是推動科技創新、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的重要引擎,有助于集聚創新要素、激發創新活力。新型城鎮化伴隨著城鎮人口和中等收入群體的快速增長,成為促進消費的重要載體,有助于擴大消費需求。新型城鎮化拉動傳統基礎設施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房地產、建筑、交通、電力等關聯行業發展,并由此產生大量固定資產投資,有助于持續擴大內需、加快轉變發展方式。讓新型城鎮化釋放更大發展動能,要確保城鎮格局同經濟發展動力格局相匹配,進一步加大對傳統基建和新基建的投資力度,推進公共服務設施提標擴面,充分釋放投資需求潛力和創新創造潛力;優化消費環境,創新消費場景,適應個性化、差異化、品質化消費需求,推動生產模式和產業組織方式創新,持續擴大優質產品和服務供給,推動供需協調匹配,激發城鎮消費活力。
新型城鎮化促進實現人的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解決好人的問題是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關鍵”。新型城鎮化堅持以人為核心,是以滿足人民需要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目的的城鎮化,同中國式現代化在根本目標和發展方向上具有高度一致性。比如,新型城鎮化把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實現市民化作為首要任務,在工農互促、城鄉互補中促進城市和鄉村相互融合、共同繁榮,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全體人民共享現代文明成果。新型城鎮化倡導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家園,既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又凸顯優秀文化傳承,豐富人的精神世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大力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加快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提前完成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目標。2022年底,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5.2%。要繼續深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有序實現市民化,推動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同工同酬;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率先在縣域內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增強城鄉經濟聯系,暢通城鄉經濟循環,推動城鄉融合發展。
新型城鎮化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社會治理支撐。推進新型城鎮化,有利于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社會治理是一門科學,管得太死,一潭死水不行;管得太松,波濤洶涌也不行。”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過程,也是不斷增強群眾參與城市治理積極性、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過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城市規劃在城市發展中起著重要引領作用”。要提高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水平,增強城市發展規劃的科學性。綜合考慮公共秩序管理和群眾生產生活需要,合理安排各類公共設施和空間布局,加強對城市規劃、建設實施過程與結果的監督和評估。改革完善城市管理體制,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落實惠民便民措施,加強城市公共管理,建設和諧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現代化城市。持續提升城市治理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著力打造智慧城市,推進市域信息基礎設施聯通、網絡暢通、平臺貫通、數據融通,增強政府決策部署的科學性、風險防控的精準性和公共服務的便捷性,精準高效滿足群眾需求,不斷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