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周文華(北京聯合大學海外中國學研究中心教授)
在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的今天,國際社會愈發深刻地認識到,讀懂今天的中國必須讀懂中國共產黨。國際社會眼中的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是什么樣的形象,這是一個需要我們高度關注的重要問題,它關系到中國共產黨如何在知己知彼的基礎上更好地加強自身建設,并掌握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塑造方面的主動權與話語權,為其他政黨的國際形象建設提供借鑒。
國際社會迫切需要了解新時代的中國共產黨
新時代以來,中國共產黨在國際社會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國際社會也前所未有地表露出迫切需要了解中國共產黨的愿望和熱情。如加拿大駐華使館公共外交參贊馬丁認為,“當今世界上沒有一個組織比中國共產黨更值得理解”;牛津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拉納·米特認為,“中國共產黨是最重要但卻鮮為人知的政治組織之一”;美國波士頓大學教授傅士卓認為,“了解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國際社會對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形象的關注圍繞中共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及歷次中央全會的時間軸,從重點關注中國夢、一帶一路、亞投行、反腐敗等議題,到對“五位一體”、“四個全面”、國防外交等的綜合研究,再到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及國際影響的整體性研究,呈逐步發展、層層推進之勢,至中共建黨百年及中共二十大時掀起關注熱潮。
國外學者研究成果豐碩。他們對有些議題的研究幾乎與中國國內同步。2021年中共建黨百年之際,國際社會出版相關重點專著十數本,包括美國著名學者托尼·賽奇的《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沈大偉的《毛澤東以來的中國領導人》,加拿大齊慕實的《中國共產黨》,德國倪寧靈的《習近平時代的中國政治:治理創新與政策變革》等。盡管學者們傳統上偏重于學術研究,但也逐漸呈現出時代性政策性特征。
國外智庫研究明顯增多且行動迅速。他們對中共重要會議尤其反應迅速。2022年中共二十大前后,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外交關系協會、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等紛紛圍繞“中共二十大對美國意味著什么”等主題組織研討。他們的有些觀點與國內的研究接近,有些觀點則存在一定差異,但不管怎樣,其出發點都是服務于自己國家對華政策的需要。
華裔學者或中外合作研究增多。主要著作有:紐約大學熊玠的《習近平時代》《大國復興》,布魯金斯學會約翰·桑頓中國中心主任李成的《習近平時代的中國政治》,丹佛大學趙穗生的《習近平時代的中國雄心》,我國學者門洪華與諾丁漢大學曾銳生合著的《習近平時代的中國》等。他們的研究成果及影響值得我們特別關注。
國外政要非常關注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形象。前民主德國總理漢斯·莫德羅認為,中國共產黨擁有明確的綱領和清晰的指導思想,擁有創新能力和貫徹能力,能夠應對世界的變化。法國前總理拉法蘭、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等都高度評價中國共產黨在脫貧攻堅中的卓越領導作用。美國眾議院前議長紐特·金里奇2021年出版《美國最大的挑戰:直面中國共產黨》認為,美國要對中國共產黨做出回應,就需要新思維和許多重大變革。意大利、西班牙、阿根廷等國的共產黨領導人均高度評價中國共產黨。
在研究范式與方法上,國際社會對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形象的研究,既有國家與社會關系范式也有中央與地方關系范式,既有定性研究也有定量研究,既有橫向比較也有縱向比較。他們的關注點各有側重,在總體上呈現出一幅豐富生動的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形象圖。
國際社會積極勾勒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形象
中國共產黨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中國共產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中國共產黨執政興國的最大底氣。正是因為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的價值追求,才得到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法國前總理拉法蘭強調,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最本質特征,為人民服務的中國共產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支柱。英國著名學者、《大國雄心》作者馬丁·雅克認為,中國共產黨是100年來最成功的政黨,它發展出新的治國能力,提高了全球治理水平;它是深深植根于人民的、自信的政黨。
中國共產黨善于自我革命。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國共產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自我革命精神是中國共產黨永葆青春活力的強大支撐。布魯金斯學會李成認為,十八大以來中國政治結構、政治規則、決策過程等發生重大變化,中國共產黨重視自身建設,從嚴治黨、反腐敗等得到廣泛支持。美國庫恩基金會主席、中國改革友誼獎章獲得者羅伯特·勞倫斯·庫恩認為,中國共產黨與時俱進的自我完善能力將引領中國變得更強大并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
中國共產黨是適應型政黨。中國共產黨永葆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把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同時,以求真務實的態度面對國內國際的風險、問題與挑戰,體現出較強的適應性。哈佛大學托尼·賽奇強調中國共產黨的適應性和靈活性。德國特里爾大學韓博天認為,中國共產黨的政策風格靈活多變,能有效應對新的發展任務和國內外環境。法國學者魏柳南等認為中國共產黨在執政方式、意識形態、保持凝聚力等方面具有適應性。
中國共產黨是推動人類進步的政黨。中國共產黨始終以世界眼光關注人類前途命運,始終把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作為自己的使命,“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得到廣泛認可并被寫入聯合國決議。埃貢·克倫茨認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穩步有序地解決社會問題并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維護世界和平穩定注入強大動力,為世界各國樹立了榜樣。新加坡國立大學馬凱碩認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取得巨大成就,其他國家應學習中國經驗,包括向世界開放經濟,把絕對貧困發生率降到零等。
總體上看,進入新時代以來,國際社會涌現數量可觀的研究成果,其中既有客觀真實的研究,也受文獻資料、研究范式、語言文化、價值取向、地緣政治等方面的局限,出現一些不實言論。受國內外多因素疊加影響,不同國家和地區塑造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形象時既有各自的特殊性又有一定的規律性。對此,我們在關注該議題時要堅持共性與個性、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統一。同時,綜合運用多學科的相關理論與方法,如運用哲學領域的“后真相”相關理論分析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的成因,探索構建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的新路徑。我們要系統梳理國際社會眼中的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形象,追蹤、評析國際社會相關研究的代表性成果與觀點,開展不同國家和地區間的比較研究,在知己知彼的基礎上更好地向國際社會傳播真實立體全面的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形象,掌握這方面研究的國際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