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常華仁(西南民族大學民族文學與世界文學研究分中心助理研究員)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高度重視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區發展,將其放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偉業中加以推進,把不斷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民族地區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項事業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民族八省區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28個人口較少民族全部實現整族脫貧,有力推動了民族地區現代化進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把推動各民族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共同奮斗作為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務,促進各民族緊跟時代步伐,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接續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民族地區現代化建設之路,推進各民族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實現共同發展、共同富裕,使各民族共同走向現代化,是新時代民族工作的重要戰略任務。
堅持黨的領導,把牢民族地區現代化的道路方向
黨的領導是保證民族地區現代化沿著共同富裕方向前進的關鍵支撐。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高度重視民族工作,始終從戰略全局高度來把握民族關系、謀劃推進民族地區發展,為民族地區現代化建設指路領航。全面加強黨對民族發展工作的領導,才能確保民族地區現代化始終沿著正確軌道向前推進。要把黨的全面領導貫穿于民族地區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把牢現代化建設的正確方向,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總體布局來認真謀劃、穩步推進民族地區現代化建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讓各民族共同富裕、共同繁榮、共同進步,共享現代化建設成果。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保證民族地區現代化行穩致遠的必由之路。理論和實踐充分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根本道路。需要看到,民族地區在資源稟賦、發展條件、比較優勢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推進民族地區現代化,要把民族地區獨特的區位優勢和發展條件轉化為探索中國特色民族地區現代化道路的強勁動力和不竭源泉。要做到在發展中解決發展的問題,統籌協調處理好資源開發和環境保護、經濟發展和民生保障等方面問題,堅持發展導向、問題導向,在發展中尋求最優解。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為民族地區現代化凝心聚力的重要鑰匙。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要解決好民族問題,物質方面的問題要解決好,精神方面的問題也要解決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民族工作的主線,是黨的民族工作的“綱”。只有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綱”,才能為黨和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提供重要思想保證。要充分認識到民族平等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只有不斷夯實民族團結的思想基礎,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才能充分調動各民族的積極性,激發主動投身民族地區現代化建設的活力。
不斷與時俱進,把握民族地區現代化的重要原則
立足新發展階段,認識民族地區現代化的新情勢。進入新發展階段明確了我國發展的歷史方位,對民族地區現代化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更加兼顧速度和質量、效率和公平,實現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的跨越式現代化發展。要統籌考慮需要和可能,按照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循序漸進,自覺主動解決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等問題。對于民族地區來說,實現現代化必須要在正確認識和理解新發展階段的特征內涵、要求方向、時代意義基礎上,進一步制定民族地區現代化發展的路線和方針,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貫徹新發展理念,把準民族地區現代化的路線圖。貫徹新發展理念明確了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指導原則。我國發展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要根據新發展階段的新要求,堅持問題導向,更加精準地貫徹新發展理念,舉措要更加精準務實,切實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要把創新放在推動現代化的第一位置,更加重視技術、知識、人才等要素在發展中的作用;堅持協調理念,統籌協調好城鄉、區域之間發展的障礙,實現城鄉、區域資源的高效配置;堅持綠色理念,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把民族地區的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現代化的突出位置;堅持開放理念,要充分發揮邊疆民族地區的區位優勢,在國際貿易和投資中主動作為;堅持共享理念,在發展過程中讓更多方面參與,讓各族群眾共享現代化建設成果。
構建新發展格局,聚焦民族地區現代化的著力點。構建新發展格局明確了我國經濟現代化的路徑選擇。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破除行政體制束縛,強化產業鏈分工配套和區域協同,打造優勢產業鏈和產業生態圈。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方向,激發民族地區現代化的需求動力,催生各方市場主體協力推進現代化的活力。提升和優化產業服務效能,積極推進公共服務平臺和專業服務平臺建設,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為民族地區現代化的持續安全和穩定增長提供堅強保障。
加強統籌謀劃,把準民族地區現代化的戰略舉措
民族地區是我國的資源富集區、水系源頭區、生態屏障區,也是文化特色區、邊疆地區,其地位十分重要。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推動各民族共同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戰略舉措,為民族地區現代化指明了前進方向。
完善差別化區域支持政策,提升自我發展能力。要進一步實施完善差別化的區域支持政策,繼續在財政政策、金融政策、資源開發與生態補償政策上適當傾斜、予以扶持。同時,堅持對內開放和對外開放相結合,即推動多層次的國內經濟交流和與國外邊境貿易,將政策的外部效應進一步轉化為民族地區的內生動力,實現良性互動、持續發展。
支持產業結構調整,協調經濟發展和生態建設布局。優化民族地區現代化的基礎條件和發展環境,為產業發展壯大創設優越條件。民族地區生態環境普遍脆弱,要協調好經濟發展和生態建設布局,堅定不移地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守護各族人民共同的生態家園。
支持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當前,脫貧地區和脫貧人口發展基礎仍然較為薄弱,對于民族地區來說,要扎實做好易地搬遷后續幫扶工作,加大就業、產業、后續配套設施等方面幫扶力度,持續提升脫貧地區基礎設施條件和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增強脫貧地區發展活力和后勁。同時,要繼續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堅持和完善東西部協作、對口支援和社會力量參與幫扶機制,廣泛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支持脫貧地區鄉村振興。
完善沿邊開發開放政策,深入推進固邊興邊富民行動。沿邊開發和固邊興邊富民行動充分利用了民族地區的區位優勢,有效推動了邊疆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產業、貿易結構調整。要更加主動地將民族地區發展同“一帶一路”建設統一起來,制定更加有為的政策、開展更加深入的行動,提高沿邊開發開放水平,加大對沿邊重點地區開發開放,深入推進固邊興邊富民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