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編者按: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在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的指導下,光明網聯合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國家高端智庫,推出“理響中國之鏗鏘有理·黨校公開課第五季”專題視頻。13位黨校教師以獨特的青年視角,通過深入淺出的理論闡釋、生動鮮活的理論故事和“高顏值”的理論視頻,推動廣大青年與黨的創新理論“共情”,打造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精品力作。
本期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講師宋昌素,解碼如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
聊到這個話題,我腦海里會想到2022年央視春晚上一個非常火爆的節目——《只此青綠》。這個舞蹈之所以能感動你我,我想,不僅是因為曼妙的舞姿、華美的服裝,更因為我們內心深處對這股“青”流,對“天人合一”的認同和向往。
我們為什么要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除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天人合一”已經刻進我們的DNA里,為我們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提供了豐厚的思想滋養。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還是由中國實際所決定的,因為我國環境容量有限,生態系統脆弱,生態環境保護任務依然艱巨。
從全球范圍來看,人類活動已經逼近地球承載力的極限,保護生態環境成為全球共同的挑戰,中國給出的方案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體現了我們的中國智慧和大國擔當。
更重要的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中國共產黨人踐行初心使命的必然選擇,因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包括了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
新時代十年來,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取得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我們的祖國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生態奇跡。
如果說過去我們是從保護自然和治理污染的角度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那么新征程上,我們是從發展的視角看待這個問題。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到祖國大江南北看一下新時代“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畫卷是如何展開的:
第一,加快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
第一站,我們去到遼東半島,看一座鋼廠是如何推動發展綠色轉型的。一提到鋼廠,大家會想到什么?高高的煙囪,滾滾的濃煙是不是?今天我們要看的鞍山鋼鐵廠,則是完全不同的場景,這是一座在花園里的鋼廠。這得益于他們推動產業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比如他們通過研發先進的除塵灰回收技術,不僅有效減少了污染排放,還帶來一個多億的經濟效益,探索出一條高質量綠色發展之路。
第二,推動形成綠色生活方式。
除了生產要綠色,在生活中我們也要爭做“小綠人”,那什么是“小綠人”呢?接下來我們來到第二站——位于長三角的麗水市,這里有一個有意思的做法,叫做“攢生態信用積分”。比如說日常生活中你有綠色出行、注意垃圾分類、注意節約用水用電等,都可以被計為生態信用積分。有了這個生態信用積分,不僅可以直接當錢花,去超市換購日用品,還可以享有低息貸款。通過這個好做法,來激勵大家養成綠色生活習慣。
第三,深入推動環境污染防治。
第三站我們來到位于長江中游的岳陽市。岳陽市曾經是“化工圍江”的典型代表,污水橫流,灰塵滿天。通過精準、科學、依法治污,2021年位于岳陽市的洞庭湖水質接近地表水Ⅲ類,“江豚在微笑,麋鹿在奔跑,候鳥在歌唱,人類在欣賞”的和美畫卷正在鋪就。我們要持續深入推動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
第四,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
沿江而上,我們來到第四站——位于青藏高原的三江源國家公園。國家公園是“國之大者”,我們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就是要保護自然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國家公園不是無人區,比如三江源國家公園就設立了“一戶一崗”的生態管護員制度。通過這個制度,當地老百姓可以親自參與到自然生態的保護中,每年還可以有兩萬多元的收入。這樣一來,三江源國家公園的草場變綠了,野生動物變多了,老百姓的生活也變得更好了。實力演繹“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
第五,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
城市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也非常重要。我們來到第五站——可以遙望雪山的成都。成都過去是“在城市里建公園”,現在是“在公園里建城市”,這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一次城市實踐。在這座公園城市里,我們不僅有綠道可以騎行,在水下書店讀書,在農田里耕作,就連結婚領證都可以在公園里進行。想想都覺得很美好!所以說,這不是簡單的建園、增綠,而是讓城市當中的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和諧共生,讓城市的發展更有溫度、市民的生活更有質感。
第六,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
最后,我們來到第六站——位于祖國北疆的內蒙古庫布齊沙漠,我們會看到一匹“駿馬”赫然呈現在我們眼前。這幅“駿馬圖”是國家電投集團的一個光伏發電項目,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光伏板圖形電站。從建成到現在已經累計發電24億度,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85萬噸,取得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社會經濟效益。應該說,“駿馬圖”只是我國深入推動能源革命、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參與全球氣候治理的一個縮影。在新一輪能源革命推動社會文明進步中,我們已經站到了并跑甚至領跑的位置。
從北到南,從東到西,從野外到城市,從生產到生活,一個個場景,構成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卷!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彰顯了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底色,彰顯了我們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的決心和信心。
從“天人合一”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青綠千載,山河無垠。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并融入了我們的政策、制度和文化之中。沒有人不喜歡綠水青山,沒有人不想要綠水青山。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讓我們攜起手來,一起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自然和生態環境,一起追青逐綠!
?
????出品人:楊谷 林振義
總策劃:陳建棟 孫曉莉
總監制:吳叢叢 黃偉
策劃:蔣正翔 施墨
監制:張晞 李澍
統籌:韓丹 桑熙 陳航
編輯:徐倩陽 劉夢甜
編導:路天悅 梁爽 常世林
設計:王愛民 楊經國
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指導
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支持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國家高端智庫、光明網聯合出品
?
相關閱讀:
【理響中國|鏗鏘有理·黨校公開課】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新境界
【理響中國|鏗鏘有理·黨校公開課】如何理解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
【理響中國|鏗鏘有理·黨校公開課】如何鑄就社會主義文化的新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