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黃建偉(南京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二級教授、院長)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提升社會治理效能。在社會治理領域,“用數據決策、用數據服務、用數據治理、用數據創新”逐漸成為共識。在“數智賦能”網格化社會治理方面,各地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的戰略部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積極推動網格化社會治理智能應用平臺建設,“數智賦能”網格化社會治理取得明顯成效。
與此同時,目前仍存在一些突出問題,這些問題成為制約網格化社會治理“數智賦能”的堵點。“數智賦能”網格化社會治理,前提是平臺共建的協同聯動,基礎是系統共享的供需對接,關鍵是數據共治的人才匹配。調研發現,不少網格化管理服務部門及其關聯機構均存在“重建設、輕應用,重業務管理、輕數據治理”的現象,平臺共建的協同聯動不夠、系統共享的供需對接不暢、數據共治的人才匹配不足成為網格化社會治理“數智賦能”的三大堵點,這些堵點顯然是“數智賦能”的主要短板。
針對“數智賦能”網格化社會治理三大堵點形成的主要短板,建議按照“系統變革、整體重塑,融合共享、集約共建”的基本原則,盡快將“數智賦能”網格化社會治理全方位、全過程、全領域融入全省、全國“數字政府”中長期建設規劃,從而全面補齊“數智賦能”的短板,鍛造更多有效實用并可進一步拓展的“長板”。鑒于目前各級網格化管理服務機構與同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一體化運行,可由各省省委政法委牽頭負責,專門增設 “網格化社會治理首席數字官”以及“數字網格員”席位、有效整合各地網格化系統、科學規范市縣網格化平臺建設,高位推動公共數據歸集治理,建立網格化社會治理數據共享池,在夯實共享池“底板”基礎上,精準補齊共享池“短板”,培育共享池可拓展的“長板”。具體而言,要做到“一格一級一數官”“一件一類一體事”“一數一源一標準”“一級一屏一云腦”,全面疏通網格化社會治理“數智賦能”的堵點,確保城鄉網格這個“神經末梢”暢通無阻,從而真正實現“一網通辦”“一網統管”“一網協同”。
率先推行“一格一級一數官”試點
數字化人才是網格化社會治理“數智賦能”的“第一生產力”,“疏堵”始終要靠人,關鍵是靠具備有疏堵能力的數字化人才。高等教育強省和經濟強省具有率先推行“一格一級一數官”試點的資源優勢和經濟條件,建議在網格化社會治理智能應用平臺建設基礎較好的地市先行先試,在每一個綜合網格和專屬網格設置至少一名專職“數字網格員”,在每一級網格化管理服務機構至少設立一名專職的“網格化社會治理首席數字官”。“數字網格員”“網格化社會治理首席數字官”的工作機制、崗位職責、崗位數量、選拔條件、考核評價、保障措施等可由各省省委政法委牽頭負責,省政務辦、省大數據管理中心、省民政廳等網格化聯動部門通過聯席會議研究確定。各地市可根據本地實際采用公開招考、公推公選、組織選派以及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招聘“數字網格員”與“網格化社會治理首席數字官”。
積極探索“一件一類一體事”改革
探索“一件事”通辦:將政務服務領域的數字化改革經驗延伸至網格化社會治理領域,瞄準社會治理的“堵點”“難點”和“痛點”,將關聯性強、辦事需求大、辦事頻率高的多個部門事項,從群眾辦事的視角,通過登入一個入口或只進一扇門就可集合成一次,申請組合辦結“一件事”。探索“一類事”統辦:在“一件事”集成的基礎上,劃清網格化服務管理部門及其關聯部門權責邊界,將食品安全、噪聲治理、車輛違停等梳理成不同業務場景,通過社會治理綜合平臺,形成一類事清單,打通業務系統,融合治理數據,實現協同共治。探索“一體事”聯辦:圍繞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兩大職能,梳理網格運行一體事清單,接入全省政務協同應用平臺,推動各級網格化管理服務機構、網格員的辦公系統和各類業務系統整合接入,實現多部門聯動、全過程服務。
高位推動“一數一源一標準”治理
“一數一源一標準”就是采集網格化社會治理所需的每一條基礎數據有且只有一個對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負責的法定采集機構,該法定采集機構對每一條基礎數據或每一張數據表均進行標準化處理。“一數一源一標準”的治理必須自上而下高位推動。一方面加強網格化社會治理所需數據的高質量供給。采用現代信息技術優化數據收集方式,在不重復采集的前提下摸清底數,并運用適當的數字技術來確保數據真實、準確、完整、安全。另一方面,實施數據全鏈路管控。對各個網格采收的數據,在對其進行細分的基礎上建立標準統一的數據目錄清單,構建數據“發現—反饋—清洗”的自閉環工作機制,根據網格化社會治理的職能范疇對其業務進行解構,形成業務流后的流程再造,產生數據流后實施數據解構,推動數據融合應用,促進數據流通共享,讓“信息孤島”連成“數字大陸”。
全面實施“一級一屏一云腦”智聯
“一級一屏一云腦”是指從上至下每一個行政層級都可以通過一張“屏幕”看到從不同的“微網格”裝入同一個數據云腦的監控探頭和人臉識別系統,并利用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實現智能聯勤,從而真正實現網格化社會治理“一網打盡”。一是要科學設置“一屏”視頻觸角。在科學劃分微網格的基礎上,確保每個微網格的關鍵部位有監控探頭、人臉識別系統,警網融合、全域覆蓋;二是要有效匯聚“每級”網絡平臺。社區、村每個微網格的視頻監控平臺都能匯入上下貫通的網絡平臺并在鄉鎮級(街道)層面實現與網格化平臺的融合。三是充分發揮“云腦”智聯效能。將區縣一級的社會面監控探頭等整合到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通過智能抓取監控信息并進行數據智能分析,發現機動車亂停、占道經營、環境污染、市容市貌、安全穩定等問題后,及時推送給有執法權的網格化聯動部門處置,增強基層社會治理的智能感知能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提升社會治理效能”,強調“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提高市域社會治理能力”。黨的二十大報告為中國式現代化的社會治理提供重要指引、為完善新時代的網格化管理指明了正確方向。率先推行“一格一級一數官”試點、積極探索“一件一類一體事”改革、高位推動“一數一源一標準”治理、全面實施“一級一屏一云腦”智聯是提升社會治理體系效能的賦能之舉,是完善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基層治理平臺的疏堵之策,是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過程中形成具有中國特色、時代特征、市域特點的社會治理模式的創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