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沈江平(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21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
從2015年第一個黨內法規性文件《黨委(黨組)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實施辦法》的頒發,到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制度化建設已成為新時代意識形態工作的關鍵一環。這里所言制度化,是指依托于系統化的指導思想、領導主體、技術支撐等子系統,使理論可操作,實踐可持續,推動網絡意識形態的創新治理。新時代,網絡意識形態是意識形態治理的重要陣地和前沿場域。所謂網絡意識形態,是指多元主體在互聯網空間映現社會關系而形成的認知系統,借助網絡工具得以呈現于網絡空間的觀念的上層建筑,其形成、呈現和發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會經濟基礎,在一定條件下對現實實踐具有反作用。因此,不斷夯實制度化建設,推動網絡意識形態治理是擺在國家治理現代化面前的一項重大課題。
夯實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這個根本制度。夯實這個根本制度,就必須在意識形態領域將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制度化,作為黨和國家指導思想并使之制度化。這個原則在網絡意識形態工作同樣要不打折扣地執行。從蘇東劇變到后來“茉莉花革命”“天鵝絨革命”“玫瑰革命”“栗子花革命”等形形色色的“顏色革命”幾乎都是首先從放棄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思想開始,最后造成國家政權的分崩離析。在網絡意識形態論爭愈加復雜和激烈而多元社會思潮和文化觀念競相登場的當下,捍衛網絡意識形態話語權,就要秉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的制度化建設。網絡世界已成為意識形態話語權爭奪的主戰場、主陣地,其斗爭強度愈加凸顯、呈現形式日益復雜,馬克思主義面臨網絡中的多元價值觀念、各種“主義”和社會思潮的侵擾。網絡意識形態安全的本質就是捍衛意識形態指導思想在網絡空間的主導地位不受異質力量的干擾。意識形態指導思想關乎國家安全和政治穩定,關乎一個國家的興衰和執政黨的合法性。作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是社會主義正當性的理論基石,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真經”。如果沒有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我們黨的合法性基礎就會衰微,偉大復興中國夢就會失去科學價值引領而誤入歧途。唯有夯實這個根本制度,畫好意識形態同心圓,才能具備有序推進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治理的基本前提,從而長時間地保持網絡空間的健康發展。
捍衛黨領導一切這條紅線。“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這就將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牢牢掌握在黨的手中并將之制度化,把黨的領導制度化貫徹和體現于意識形態等各個領域。對于執政的中國共產黨而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網絡思潮,是應對網絡帶來的挑戰和捍衛黨的領導的必然選擇。在網絡意識形態工作將黨領導一切制度化,進一步提升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才能守好意識形態這個精神圣地。作為意識形態斗爭最前沿陣地,新聞輿論工作警醒我們,從哪里獲取信息,哪里就應是意識形態斗爭的主戰場和主陣地。要正視網絡全民化、年輕化這個事實,要將網絡輿論作為意識形態工作的重中之重予以高度重視。意識形態領導權的喪失,幾乎就是一個政權垮臺、亡黨亡國的先期征兆。“思想的征服是最廉價的征服,意識形態的控制是最徹底的控制。”當網絡意識形態成為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必須牢牢掌握網絡意識形態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捍衛黨領導一切這條紅線,就必須使網絡意識形態工作全面體現黨的意志、反映黨的主張,維護黨中央權威、維護黨的團結。當然也要看到,網絡意識形態領導權并不是自發形成、自動獲得的,更不是天上掉餡餅。網絡意識形態領導權離不開民眾在實踐中的選擇和認同,也與黨自覺選擇和建構密切相關。實踐中,我們要嚴密防范和抑制網上攻擊滲透行為,批駁各種錯誤思潮言論,進行網絡斗爭,扎實掌握網絡意識形態戰場主動權,解決好“不敢抓”“沒人抓”“不會抓”的問題,讓互聯網這個西方敵對勢力眼中的“最大變量”成為捍衛我們黨的領導權的“最大增量”。
牽好技術創新這個“牛鼻子”。“互聯網核心技術是我們最大的‘命門’,核心技術受制于人是我們最大的隱患。”從承載運行機制看,網絡意識形態說到底是依托于網絡信息技術來運行,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說,先進的網絡信息技術掌握在誰手里,網絡意識形態的主導權就由誰來掌控。比較而言,在尖端技術儲備、芯片制造工藝、操作系統研發等網絡核心設備和關鍵技術方面,差距不容忽視。一句話,網絡技術命脈不能掌握在他人手中,網絡技術層面的競爭事實上是關乎國家核心利益的意識形態層面的斗爭。網絡意識形態工作要獲得平等對話權,有賴于在一些核心技術和關鍵設備制造的突破,破除西方發達國家的技術壟斷,構建技術領先的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屏障。要緊緊牽住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這個“牛鼻子”,抓緊突破網絡發展的前沿技術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關鍵核心技術,加快推進國產自主可控替代計劃,構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術體系。要推動形成技術創新的制度化,實現重大突破,補齊核心技術“短板”。事實已經證明,核心技術買不來,更不是用主權換來的。實踐中,我們要加大基礎研究力度、打好核心技術研發攻堅戰、推動產學研強強聯合和協同作戰,吹起沖鋒號和集合號,破解“卡脖子”“掐命脈”的關鍵技術和關鍵產品,為網絡強國戰略和網絡意識形態工作提供堅強技術保障。同時,還要避免坐井觀天,要統籌和優化國際國內資源,推動網絡信息技術自主創新,形成技術創新制度化的強大凝聚力。
恪守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這條底線。網絡空間是現實社會的延續,“無論什么形式的媒體,無論網上還是網下,無論大屏還是小屏,都沒有法外之地、輿論飛地。”推進網絡法治制度化,既是新時代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治理的制度性基礎,也是構成捍衛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在網絡空間中話語權的先決性條件。脫離了法治有效管控的網絡空間就會亂象叢生,從而導致去中心化、非理性化、極端個人化等現象日益觸發網絡意識形態風險。要立足于網絡空間中不斷涌現的新問題,秉承創新的現代法治理念,建立健全相適應的法律法規,不斷完善互聯網信息內容、網絡信息服務和網絡社會管理等方面法律法規,推進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治理體制機制功能與結構的法治化。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堅持“立”“破”并舉,先后頒布和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國家網絡空間安全戰略》《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關于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互聯網直播服務管理規定》等網絡法律法規與相關制度性文件,還出臺了“微信十條”“賬號十條”“APP 新政”“直播新規”,確保網絡實名制落到實處。這樣一套逐步完善的法律體系和規章制度將保障我國的互聯網未來始終在法治的軌道上健康運行。只有扎實推進網絡法治制度化,實現良法善治,才能保障網絡空間意識形態風清氣正、健康發展,構建“網絡命運共同體”。
能否耕好守好網絡意識斗爭這塊田、能否頂住打贏網絡意識形態斗爭這個主戰場,直接關系著我國意識形態安全和政權安全。制度化提升網絡意識形態工作,牢牢掌握網絡意識形態主導權,使網絡意識這個“最大變量”釋放“最大正能量”,需要我們夯實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制度化建設,捍衛黨領導一切的這條紅線,破解網絡技術創新的資本操控,牽好技術創新這個“牛鼻子”,協調統籌國內國外有利因素,推動技術創新,堅持依法治網,提高大眾網絡法治思維,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塑造新型網絡文化,形成制度化管控常態機制,藉此提升網絡意識形態風險的防范能力,切實維護網絡意識形態安全。
(本文系北京市社科基金共建重點項目:“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研究”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