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王茂祥(江蘇省智新產業數字化研究院執行院長、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中國企業聯合會特約研究員)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對于促進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完善黨中央對科技工作統一領導的體制,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優化配置創新資源,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目前,我國正面臨著內外部環境的深刻復雜變化,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經濟發展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化,對于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打造我國未來發展新優勢極其關鍵。
優化科技創新“軟環境”
良好的文化環境直接影響著一個國家和社會的創造活力,更對孕育和促進創新人才與創新成果產生具有關鍵性作用。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科技創新的“硬環境”已經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軟環境”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制約了科技創新資源效能的發揮和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必須全面營造寬松、包容、協同的科技創新環境,創造寬松自由的創新空間。首先,要在全社會形成鼓勵創新、崇尚創新、參與創新、服務創新的氛圍,形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氛圍,始終保持勇爭一流的精神狀態。促進公平競爭,為各類創新人才成長和施展才干創造良好條件。其次,對于企業來說,要允許創新失誤、寬容創新失敗,培養員工創新思維,促進員工牢固樹立創新發展、敢為人先、敢于創造的理念。此外,政府要不斷強化創新的法治保障,加強科技創新成果的知識產權保護,并完善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的政策法規和激勵保障制度,培育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環境,加快推進科技創新成果轉化。
明確科技創新方向與目標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學研究既要追求知識和真理,也要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和廣大人民群眾??萍几淖兪澜?,歸根結底是如何讓科技的進步服務于人的發展。因此,必須立足我國國情,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以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為突破口,找準科技發展趨勢,明確我國科技創新方向。要加強頂層設計,瞄準生物技術、空間技術、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等,加強科技創新布局,協同部署產業鏈和創新鏈;圍繞價值鏈中高端開展技術布局工作,建設區域創新集群,迎接新產業變革,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并要在關鍵領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努力搶占科技和產業制高點??傊?,圍繞科技創新策源驅動和體系化能力提升,加強對關系根本和全局的重大科學、技術問題的研究和部署,發揮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作用,強化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任務部署,提出切合實際的科技發展目標。
促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實踐反復告訴我們,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必須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加快突破“卡脖子”技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一些重要科學問題和關鍵核心技術已經呈現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要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要直面問題、迎難而上,聚焦集成電路、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醫藥等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實施一批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開展重大技術攻關,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此外,制造業生產技術的創新,特別是基礎原材料生產技術的創新,是產品質量的關鍵。要深入推進生產技術創新,不斷解決制造業發展中存在的關鍵技術問題,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重視科技創新人才培養
科技創新的第一要素是人才,人才是第一資源,人才是創新的根基,是創新活動中最為活躍、最為積極的因素。要培養一大批勇于創新、善于創新的科技領軍人才、企業家和高技能人才,加強科技創新人才的梯隊建設。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鼓勵和支持企業家發揮創新帶動作用。深化復合型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強化職業教育及培訓。注重引進海內外高端創新人才,全方位實施個性化引進和支持措施。建立科技人員和科技成果利益捆綁機制,探索對創新人才實行股權、期權、分紅等激勵措施,極大地調動廣大科技人員的創造精神,充分釋放其創新潛能。
加強科技創新能力建設
新型舉國體制是在充分發揮市場經濟基礎上政府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體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重要體現。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對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引導科技創新重點突破,實現跨越式創新發展,具有關鍵作用。我國進入向創新型國家邁進的關鍵期,要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其中,要不斷優化戰略科技力量的空間布局,推動重點領域項目、基地、人才、資金一體化配置。更好地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切實解決科技創新資源分散化、碎片化現象。搭建科技創新平臺,提高創新資源的集聚能力和使用效率。從頂層設計角度加快創新資源整合,實現資源共享,形成創新合力。在若干重點領域加快推進國家實驗室及工程研究中心等體系建設,加強前瞻布局。加強基礎學科建設,強化學科深度交叉融合,從起點上強化原始創新能力建設。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力爭在關鍵領域實現自主可控,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
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
當前,科技創新工作步入“深水區”,迫切需要深入實施相關改革舉措,破除體制機制壁壘,完善科研管理體制和機制。必須探討的首要問題是構建符合市場導向的創新激勵機制(包括人才培養與激勵機制),最大限度激發市場主體的創新活力,增強創新主體的凝聚力。此外,要完善國際科技交流合作機制,主動布局和積極利用國際創新資源。不斷完善以需求為導向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促進科技和產業的緊密結合;建立健全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形成多方合作、相互協同的良好創新生態;探索完善多元化的資金投入機制,鼓勵和引導企業、社會重視和加強對基礎研究、技術創新及產品研發的投入和支持。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必須加快科技創新步伐,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在新征程上打造發展新優勢。只要我們順應時代發展要求,堅定不移地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推動科技創新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就一定能夠切實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不斷書寫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