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文字實錄】
2021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廣西桂林全州縣才灣鎮毛竹山村,考察當地蓬勃發展的葡萄產業。從“毛竹村”到“葡萄村”,這個“窮山村”如何一躍成為鄉村振興“網紅村”的呢?
毛竹山村曾是全州縣數一數二的貧困村。村里甚至流傳著一首民謠:“毛竹山,泥瓦房,生活苦,南瓜湯,有女不嫁毛竹郎”。隨著脫貧攻堅的勝利、鄉村振興戰略的逐步實施,當地村民開始在黨員的帶動下,大力發展葡萄產業,從“一家一戶”的試種,到“家家戶戶”的普及,產業愈發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全州縣葡萄逐漸走向全國,小小葡萄成了毛竹山村的支柱產業。隨著毛竹山村的振興路越走越開闊,當年流傳的民謠也改成了“毛竹山,葡萄香,家家戶戶住樓房,共同富裕奔小康”。
毛竹山村是無數鄉村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類似這樣的鄉村還有很多。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引領我國“三農”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十年來,伴隨著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無縫對接”開展,我國農業生產更加高質高效,生產能力不斷提升的同時,農民生活更加富裕富足,美麗鄉村更加宜居宜業,新農村改革發展蹄疾步穩。2021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31元、較2012年翻了一番多,城鄉收入差距持續縮小,農民收入增速連年跑贏城鎮居民,農民群眾的“錢袋子”一年比一年鼓,農民群眾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我們更看到,如今的廣大農村,經過危房改造、“廁所革命”,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等一系列專項實施方案,人居環境持續整治提升:屋舍儼然,山水相望,文化墻上詩情畫意,彩色田野更成為美麗鄉村的特色風景,環境質量和農民幸福指數節節攀升,很多鄉村成了城市的“后花園”。不僅是環境美,鄉親們的生活更美。公共設施提檔升級,農村供水供電、交通道路、寬帶網絡和學校醫院等設施加快建設。越來越多的“淘寶村”“生態村”“美麗鄉村建設示范村”進入了大眾視野,留住美麗鄉愁的同時,也成為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新鄉村。
今日的鄉村面貌煥然一新。站在國計民生和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的高度,在鄉村振興戰略要求下,在共同富裕目標指引下,我們必將加快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譜寫出新時代“三農”工作新篇章。
(出品人:楊谷;總策劃:陳建棟;總監制:吳叢叢;策劃:蔣正翔、施墨;監制:李澍、張晞;腳本:劉夢甜;拍攝:常世林;制作:臧穎;配音:李澍)
相關鏈接:
【實踐新論·非凡十年】實現“雙碳”目標:不僅是中國方案,更是中國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