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李 珍(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第二研究部副主任、一級巡視員)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薄耙獔猿质卣齽撔?,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展示中華民族的獨特精神標識,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绷暯娇倳浀闹匾撌?,從戰略高度出發,科學解答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時代課題,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飛躍,為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創造中華文化新輝煌、推進民族復興偉業提供了根本遵循。
(海報:楊經國)
新的高度: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這一重大論斷,深刻揭示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鮮明理論品格:它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源頭活水,把馬克思主義的思想精髓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特質融會貫通起來,以原創性理論貢獻標注了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新高度,也標注了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新高度。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中國傳統的歷史經驗、民族智慧和民族精神融入馬克思主義創新發展過程中,使之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這一思想中的許多基本理論觀點,如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新時代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都吸收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思想精華,是對中國傳統理念加以馬克思主義的改造、升華而形成的。它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也實現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賡續和重塑,在價值體系、思維方式、思想觀念等方面賦予其鮮活的當代價值,書寫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新的篇章。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反映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夢想和追求,特別是近代以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凝結著中國人民的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習近平總書記立足新時代偉大實踐,首次對中華民族長期奮斗中形成的民族精神作出科學概括,創造性提出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并把它們統一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共同價值追求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傳承、踐行、豐富、發展了中國精神,使中國精神在民族復興的壯麗征程中煥發出新的時代光芒。
時代價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事關全局的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關鍵作用,深刻揭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地位作用,指出它“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把這一問題的認識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體現出我們黨堅定的文化自信和高度的文化自覺。
習近平總書記在多次講話中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并強調“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吸吮著中華民族漫長奮斗積累的文化養分”,使得“我們走自己的路,具有無比廣闊的舞臺,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展,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
基于這些認識,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任務,要求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發展脈絡、基本走向,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創造、價值理念、鮮明特色,增強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系統梳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讓收藏在禁宮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思想精華和時代價值,把其中“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
這些重要論述及理念以寬廣的世界視野、深刻的歷史思維、長遠的戰略眼光,擘畫了鑄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新輝煌的光明圖景,開啟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繁榮發展的嶄新局面,也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更加堅強的精神支撐。
歷史使命: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重大命題。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決議》進一步指出,“兩個結合”是黨領導人民百年奮斗取得偉大歷史成就的根本經驗之一。第二個“結合”的提出,從馬克思主義創新發展的內在機理入手,深刻揭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的重要地位,在黨的創新理論發展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科學闡明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歷史必然性,大大深化了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規律性認識。任何科學理論和制度,必須本土化才能真正起到作用。從思想文化發展規律來看,價值觀念、文化心理上的融通合一,是影響這一過程最深層、最關鍵的因素。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要更好發揮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作用,就必須深入推進它的本土化進程,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進一步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
在這個基本前提下,第二個“結合”事實上指明了新時代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使命和發展方向。中華民族有五千多年的燦爛文明,但近代以后,由于西方列強入侵和封建統治腐敗,遭遇到文明難以賡續的深重危機。正是因為中國共產黨人用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華文明,使它再次迸發出強大精神力量。今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再創新輝煌,同樣需要通過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緊密結合,來實現自身的提升與飛躍。只有回應時代需求,承擔起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深入發展的歷史使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才能長盛不衰、枝繁葉茂,才能更好服務于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服務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繁榮途徑: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我們既要固本守根,也要創新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處理好繼承和創造性發展的關系,實現中華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黨的十九大報告把這一要求與“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一起,確定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重要途徑。“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解決了傳承和發展什么樣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何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重大問題,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繁榮發展指明了科學途徑。
要堅持辯證揚棄觀,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要以科學的態度對待傳統文化,既不能驕傲自大、固步自封,也不能妄自菲薄、數典忘祖。要以唯物史觀為指導,對傳統文化進行深入研究、正確取舍,著力挖掘、闡釋傳統文化中積極的、優秀的內容,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做好基礎性工作。
要堅持科學方法論,古為今用,推陳出新,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要結合新的實踐和時代要求豐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形式和內涵,在解決現實問題中展現其生命力和創造力。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普及化,找到它與現代生活的連接點,充分發揮其資政育人、文以化人的作用,不斷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
要堅持胸懷天下,洋為中用、海納百川,虛心學習借鑒吸納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要抓住機遇,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具有當代價值、世界意義的文化精髓提煉出來、傳播出去,更好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去,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中華文化影響力,讓中華文明同各國人民創造的多彩文明一道,為人類提供正確精神指引?!?/p>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