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賈平凡
日前,北約馬德里峰會公布了新戰略概念文件《北約2022戰略概念》。作為指導北約戰略轉型的綱領性文件,戰略概念每10年左右更新一次。《北約2022戰略概念》是冷戰結束以來北約出臺的第四版戰略概念文件,其備受關注的主要是,把俄羅斯從“戰略伙伴”轉變為“最重大和最直接的威脅”,首次將中國以“系統性挑戰”之名登記在冊并大肆渲染。同時,新“戰略概念”文件強調,未來10年,北約將繼續履行3項核心任務:威懾防御、危機預防管理以及合作安全。顯然,北約所謂新戰略不過是“新瓶裝舊酒”,依然浸透著制造“假想敵”、搞陣營對抗的冷戰思維。
作為冷戰思維驅動的“對抗”“沖突”制造機器,北約現在擺出“哪里需要就去哪里”“想去哪里就去哪里”的架勢,越來越成為威脅世界安全穩定的“系統性挑戰”。
北約雖一直自稱是防御性組織,但其“對抗”基因與生俱來。北約一直深陷冷戰思維和集團政治的桎梏,將世界劃分為“我們”與“他們”,強調“我們”的安全不可分割,追求絕對安全,絲毫不顧“他們”的安全處境,也不惜犧牲“他們”的安全利益。以美國為首的一些北約國家想方設法拓展西方意識形態的勢力圈,將觸角伸向亞太地區,尋找并樹立新對手。
冷戰結束至今,從單純防御轉變為“防御+干預”,再到聲稱要搞“全球化的北約”,4版“戰略概念”文件清晰反映了北約戰略的轉變歷程:1991年的首份戰略概念文件,主旨是東擴,即吸納東歐和原蘇聯地區國家為北約成員,壓制俄羅斯,擴展歐洲安全空間;1999年通過的戰略概念文件強調,北約要“走出防區”,從“集體防御”轉向防區外“積極干預”,并基本確立了北約可以在不經聯合國安理會授權的情況下采取軍事行動的原則;2010年通過的戰略概念文件試圖使北約更貼近所謂“現實需求”,增強其合法性、有效性和行動效率,并為此重新界定了北約的核心任務、安全環境和應對手段;新戰略概念文件除了延續以往的目標和任務,還極力渲染來自俄羅斯、中國的“威脅”,把北約深嵌在大國博弈的格局中。
北約新戰略概念文件中包藏的是美國“禍心”。為推動北約染指亞太,美國強行將一眾盟友拉上其打壓中國的“戰車”,為此不惜顛倒黑白:明明蓄意圍堵中國,卻聲稱北約意在“自保”;明明主動挑起對抗,卻妄稱中國“分裂北約”。不僅如此,美國還不遺余力煽動歐俄對抗,企圖借此持續削弱俄羅斯,強化對歐洲安全的主導權。遏華、削俄、控歐,美國“一石三鳥”的算盤打得挺精。不難想象,如果國際局勢按照美國設計的路徑演變,亞太地區將風波不斷,亞歐大陸將烽火難息。到頭來,坐收漁翁之利的只有美國。
慘痛的歷史教訓表明,霸權主義、集團政治、陣營對抗不會帶來和平安全,只會導致戰爭沖突。北約這種以意識形態劃線、挑動政治對抗甚至試圖發起一場新冷戰的做法必須引起世界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