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湯志偉(電子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智慧治理研究院院長)
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的數據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的人口占全國人口的18.70%,與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而15-59歲人口的比重下降6.79%。人口老齡化是社會發展的重要趨勢,也是我國的基本國情。然而,面對發展日新月異的時代,部分老年群體好似數字時代的一葉孤舟,被迫成為數字弱勢群體,無法完全融入數字時代。數字鴻溝問題正嚴重影響老年人平等享受數字紅利的權利,例如拿著現金的老人面對到處手機支付的商店手足無措;不會線上預約、拖著病體前往醫院的老人被告知早已沒號;沒有智能手機,掃不了健康碼和場所碼的老人被商場、公交地鐵拒之門外;高齡老人受困于“刷臉”“掃碼”“線上支付”的新聞已是屢見不鮮。積極推進老年群體融入數字時代,享受數字紅利,需要全面考量老年群體數字融入的困境,挖掘背后的影響機制,從而找到彌合路徑。
一、老年群體難以逾越的三級數字鴻溝
數字鴻溝表示社會群體在應用信息通信技術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各種不平等,從數字技術利用的角度一般可以分為“接入溝”“使用溝”與“知識溝”。
老年群體數字融入的“接入溝”。“接入溝”以數字可及性為標準,指的是數字技術擁有者與缺乏者之間的差異。第4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網民規模達1.19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3.2%。這說明仍然有一半以上的老年人沒有接入互聯網,無法享受數字技術發展帶來的紅利。從接入意愿和接入條件二維框架出發,“接入溝”分為:具有接入意愿,但是現實條件無法接入;具有接入意愿,現有條件能夠接入;條件允許接入,但沒有接入意愿;沒有接入意愿,也缺乏接入條件。在接入意愿與接入條件的雙重影響下,困于數字接入鴻溝的老年人沒有上網設備,無法有效獲取到基本公共服務,難以享受到一名數字公民在數字社會中的權利。
老年群體數字融入的“使用溝”。“使用溝”強調的是由于社會或是自身因素導致的在技術使用上產生的差異,是數字鴻溝的主要表現形式,也是老年群體數字鴻溝急需解決的重點問題。騰訊發布的《老年用戶移動互聯網報告》指出,基礎性操作是老年人使用手機中的最大問題,由于使用功能障礙,手機的作用得不到正常發揮,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得不到最大限度的滿足。一方面在于老年人自身的使用障礙,受經濟資源、身體機能、學習稟賦等原因,很多老年人或許是支付不起智能手機的費用,或許是難以記住智能手機的復雜操作,不懂軟件安裝、不會文字輸入,只能使用僅具有撥號等基礎功能的老年機,陷入被動局面。另一方面由于企業在設計智能產品、推出智能服務的過程中忽視了老年群體的需求,產品本身就帶有使用門檻,存在字體不夠大、驗證碼操作繁瑣等情況,使老年人難以上手。
老年群體數字融入的“知識溝”。“知識溝”主要指利用數字技術產生的效果差異。信息作為數字社會最重要的資源之一,數字知識鴻溝使得老年群體在信息獲取、信息處理與信息運用上困難重重。信息獲取手段大多為書籍、廣播、電視等單向傳播媒體的老年群體,在新媒體環境下容易相信大眾媒體的信息,缺乏自我判斷的意識,常常受到網絡謠言的困擾,更嚴重的則成為網絡詐騙的受害者,生活受到巨大影響。此外,老年群體在使用政務APP、線上辦理等事項上依然具有難度,常出現老年群體網絡問政的集體失聲現象,“知識溝”影響了老年人政治參與度,進一步形成“權力溝”。
綜上,老年數字鴻溝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客觀環境推力不夠和主觀融入動力不足共同導致了老年群體成為游離于數字時代邊緣的尷尬群體。客觀來看,市場逐利行為降低老人數字設備可及性與使用性,老年人智能設備的款式較少,適老科技應用不足。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在政府與社會各服務部門的應用使得一部分老人在這樣的智能化生活場景中難以適應。同時數字原住民創造的流行文化、網絡語言等全新話語體系將老年群體進一步推向文化融入困境。主觀來看,老年人生體機能的退化,不可避免地阻礙老人學習技能、操作設備。同時由于在學習上網的過程中學習速度慢、理解少、效果差,老人感知有用性與易用性低,較大的挫敗感易使其不愿接觸網絡、不愿使用智能設備,科技恐懼、科技排斥等心理因素嚴重影響了老年人數字融入。
二、老年數字鴻溝的彌合路徑
政府加強引導,發揮頂層設計與政策引領的作用。在解決老年數字鴻溝問題的過程中,一是加強數字薄弱地區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給予資金與技術的政策扶持,普及電信服務設施,推進網絡提速降費,增強老年群體的網絡可及性。二是布局老齡產業,推進適老化改造。基于數量龐大的老齡人口,“銀發經濟”的力量不可小覷,要進一步抓好《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互聯網應用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專項行動方案》等政策實施工作。三是保障老年群體用網安全,增強對數字弱勢群體的信息安全保護。尤其是要打擊惡意捆綁、竊取用戶隱私的信息犯罪,為老年人信息安全提供法律保障,同時加強對老年人的信息安全宣傳,特別是在醫療、金融領域,普及基本防護知識。四是關注老年人心理健康。在老年人軟、硬件設備的數字融入中,一方面重視數字化推進的人文關懷,增強老年人的獲得感與幸福感,另一方面保留傳統線下服務,與智能服務相互配合。
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激活老齡產業市場。在智能數字設備的供給端,企業具有重要作用,一是加強老齡智能終端產品的研發與設計,發展樂齡科技,滿足老年群體信息、生活、娛樂、社交上的個性化需求,保障其安全舒心使用。比如操作簡單的智能手機、具有老年屬性的智能家居等等。二是更多采用對老年友好的新媒體設計,對老年群體描繪精準的用戶畫像,提供適老化內容,設計適老化界面。比如網站提供老年模式,采用簡潔的圖標、放大的字體方便老年人瀏覽觀看。三是拓展智慧養老服務,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發展“互聯網+養老”服務,整合養老資源。
社區動員志愿力量,構建社會幫扶機制。大部分老年人的生活場域都在社區范圍之內,充分發揮社區的作用是促進老年群體數字融入的有效途徑。社區、村居委會等基層組織可以到戶聯絡老年群體,建立老年群體檔案,針對獨居、失獨等老年人建立特別幫扶機制;開設智能手機使用培訓、網絡文化解讀等老年課堂,激發老年人學習興趣,提高老年人互聯網使用技能;此外還可以借各類體驗宣傳、展覽展示等活動推廣數字新產品、新技術,以親身體驗幫助老年人適應現代數字生活。老年群體在活動中不僅能學到基本技能,還能交到同輩朋友,并在朋輩學習中相互激勵,克服在數字融入過程中的消極情緒。
家庭積極“數字反哺”,調動內部成員支持系統。年輕一代生于互聯網媒體時代,在網絡環境中具有天生的使用優勢。家庭作為最小單元的支持系統,以代際互動促進數字反哺,可以有效帶動老年人數字融入。面對不會操作智能手機、不會線上聯絡的老一輩,年輕子女的教育反哺能夠為家庭老人提供最直接、最有力的支持。面對面地教長輩新媒體使用,即時互動讓長輩第一時間獲得體驗反饋,遇到困難時也能最短時間內解決,這不僅能有效幫助老人掌握上網技能,還能通過子女的陪伴增強老人效能感與滿足感,避免數字排斥。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融不融入數字社會也是個人的選擇,不能強制所有老年人都掌握數字技術,他們也有斷連的權利。社會應尊重其選擇,在各行業、各部門數字化進程中為斷連群體保留通道,保障斷連群體的權益。同時,數字融入也需要防止數字沉迷,老年群體也有可能產生網癮問題。在助力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的同時,倡導健康、理性上網也非常必要。
(電子科技大學智慧治理研究院科研助理葉昶秀對本文亦有貢獻)
(基金項目:本文系深圳市社會科學規劃重點項目“深圳民生‘七有’研究”(SZ2021A007)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