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張德勇(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作為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春節既是闔家迎新春的日子,也是消費集中爆發的時間。在七天假期里,盡管有疫情的影響,但整體來看,消費市場紅火有生氣,再一次印證了中國具有巨大的消費潛力。今年春節又適逢冬奧盛會,掀起的冰雪運動熱潮帶來了新的消費元素,為火熱的春節消費市場再添一把火。春節消費市場虎虎生威,傳遞出消費穩步復蘇的強烈信號,凸現了中國超大規模市場的顯著優勢,展現了中國經濟的強大活力和韌性,為經濟持續穩定恢復貢獻了積極力量。
春節消費釋放消費潛力
春節七天假,既是難得的休閑時刻,也是難得的消費黃金周。央行2月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1月31日-2月6日春節期間,全國非現金支付業務量為208.4億筆、金額14.9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分別增長10.0%和16.2%。當非現金支付手段越來越進入尋常百姓家時,這一業務量及其金額的增長,相當程度上說明了春節消費市場的紅火,把因受疫情影響而壓抑的消費潛力著實激活了一把。
線下消費與線上消費加速融合,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線下消費風采不減,依然是春節消費的主流。濃濃的年味不僅體現在一家人守歲過大年上,也體現在走出家門享受節日的氣氛,逛街、餐飲、購物等是必不可少的年味節目。為迎接虎年春節消費熱潮,各商家鉚足勁備貨迎客。不但有傳統的金銀首飾、服裝鞋帽、家用電器等常態化消費品,也有首店、網紅店、特色店等新消費業態,讓春節里走街串巷、享受假期休閑的人們有更多的消費選擇。
線上消費蓬勃發展,已成為春節消費市場主流風尚。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催生了消費新方式,線上消費成為人們日常普遍的消費選擇。同時,當前常態化疫情防控的特殊場景,也加速了這種融合的速度。網上趕大集購年貨、網購禮品送親朋好友、網上觀影賞劇等,諸如此類的“宅經濟”“云消費”在春節消費市場如火如荼,生動反映了消費擴容升級的大趨勢,也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因疫情防控而導致的線下消費乏力。
2021年,我國人均GDP達80976元,折合12551美元,預計超過全球人均GDP水平,接近世界銀行劃設的高收入經濟體人均水平門檻。經濟發展速度位居世界前列,人均收入水平持續提升,決定了我國消費潛力巨大。春節期間線下消費與線上消費充分融合,消費潛力集中釋放,其背后反映的是我國經濟的穩步發展,是餐飲業、旅游休閑業、文娛業等具體行業的持續恢復,并演繹著消費擴容提質的必然趨勢。
春節消費助力消費復蘇
數據顯示,春節假期全國國內旅游出游2.51億人次,同比減少2.0%,按可比口徑恢復至2019年春節假期的73.9%;國內旅游收入2891.98億元,同比減少3.9%,恢復至2019年春節假日同期的56.3%。上述數據是春節消費市場的一個縮影。受疫情多點散發的影響,人流、物流等資源還不能實現完全的順暢流動,春節消費市場難免要受到一定影響。盡管這樣,但總體而言,春節期間,我國消費市場總體運行平穩,穩中提質,在滿足人們多層次多樣化的消費需求之際,也有助于促進消費持續走向復蘇。
春節假期,人們在消費市場上已不局限于有什么買什么,而更多的是什么好買什么,更加注重消費的品質化、個性化和特色化,從數量型消費轉變為質量型消費,從實物消費轉變為實物消費與服務消費并重,不但市場銷售規模持續擴大,而且消費結構優化升級。某電商平臺年貨節消費數據顯示,智能家居成為“造家”標配,智能馬桶、觸控多功能風暖浴霸、恒溫花灑、電熱毛巾架等高端產品進入不少消費者的年貨采購單。另外,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的2022年一季度暨春節文化消費調查指出,文化體驗成為春節節假日休閑和拉動消費的主要內容。看電影、聽戲曲、逛博物館、泡圖書館等活動成為過春節的新年俗,為人們歡度春節增添了又一份的喜慶。
值得提及的是,春節期間,以“Z世代”為代表的年輕群體,正成為消費主力軍。他們生活在科技高度發達的時代,深受互聯網、手機、社交媒體等的影響,張揚的個性、旺盛的精力、瀟灑自信和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讓他們在消費觀和消費行為上與“前浪”各代有明顯的不同。手機、智能手環、VR眼鏡等“孝心年貨”,沖牙器、美容儀、空氣炸鍋、筋膜槍等“網紅”小家電,成為年輕群體青睞的年貨佳品。他們引領消費新潮,不僅熱絡了春節消費市場,也意味著消費復蘇充滿了源源不竭的后勁。
春節消費凸顯市場優勢
14多億人的大市場、多層次的消費需求、多樣化的消費選擇以及便利化的支付手段,全方位拱火了春節消費市場,讓春節不僅是闔家慶新春的日子,也是消費需求集中釋放的時刻。除了滿足基本生活需要,大家更是追求豐富多彩的消費,享受高品質生活的樂趣。春節假期,省內游、跨省游比例分別為78.3%、21.7%,近程自駕游、親子游、主題公園游、冰雪游等短途休閑活動增量明顯;全國城市影院電影票房為60.35億元,觀影人次為1.14億,位列春節檔影史票房第二……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在春節期間表現得淋漓盡致。
消費依托上這種市場優勢,蘊含著巨大的內需潛力,帶動需求與供給有效對接,推動整個經濟順暢循環。今年春節與冬奧盛會相逢,冬奧會掀起的冰雪運動消費潮為春節消費市場注入新動能。在冬奧會開幕的晚上,超過100萬網友涌入奧林匹克某電商平臺官方旗艦店,“一墩難求”,冬奧吉祥物冰墩墩及其許多周邊產品幾乎“秒空”。冬奧會帶旺了冰雪消費,沖鋒衣、滑雪板等冰雪裝備成為新“爆款”,各大滑雪場也從原來的“小眾”項目走向“大眾”參與。京東數據顯示,春節期間,滑雪運動類商品、冰上運動類商品整體成交額分別同比增長達322%、430%。
冬奧會實現了“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目標,既推動了冰雪消費本身的快速升溫,也帶來了餐飲、旅游、住宿等行業的同頻共振,讓春節消費市場更熱鬧起來。這說明,憑借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如果有好的創意、好的產品、好的時機,就很容易激活消費潛力,形成巨大的消費張力。龐大的人口規模、較快的經濟發展、持續提升的居民收入水平、門類齊全的工業制造部門、系統完整的產業鏈供應鏈等,從供給到需求兩方面成就了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并藉由這種優勢,讓春節消費市場有溫度、消費者有熱度,也昭示了中國作為消費市場的魅力正不斷增強。
春節消費折射經濟持續穩定恢復
2021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65.4%,拉動GDP增長5.3個百分點,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穩步提升,成為國民經濟穩定的主要動力。春節七天假,又有冬奧盛會加持,消費市場紅火興旺,在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向往的同時,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為消費市場穩定復蘇開了好頭,反映了我國消費市場的巨大潛力,展現了中國經濟十足的活力和強大的韌性,為今年經濟平穩開局、從而推動經濟持續穩定恢復開了好頭。
同時,正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的,必須看到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在世紀疫情沖擊下,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和不確定,我國經濟發展面臨新的下行壓力。但是,即便有疫情影響,春節消費依然呈現了我國消費潛力巨大、消費持續穩定復蘇、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消費擴容升級趨勢明顯等特征。這是發揮消費對經濟發展起基礎性作用的有利因素,有助于進一步錨定以促消費擴內需推動經濟持續穩定恢復的政策取向。
盤點春節消費,推動消費市場穩定復蘇,持續發揮消費的基礎性作用,需要加強統籌協調,堅持系統觀念。鑒于疫情仍具有多點散發特點,因此需要更科學精準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最大限度減少對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影響,使人財物能等盡可能順暢地流動起來,為消費市場穩定復蘇創造有利條件。消費是國民經濟循環中的重要環節,要從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的角度去推動消費市場穩定復蘇,重在突破供給約束堵點,重在打通生產、分配、流通等各環節,從而打造諸如創意消費、數字化消費等消費新增量、培育消費新動能、釋放消費新活力。重要的是,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加大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觀調控政策有機結合力度,把穩增長擺在重要位置,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著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從而促就業、增收入、穩預期,在更加良好的宏觀經濟環境下拉動消費,實現消費擴容提質與經濟發展的相互促進和良性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