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胡昊(上海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工程系教授、博導)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交通大國,正在向交通強國邁進。近日,國務院印發《“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到2025年,綜合交通運輸基本實現一體化融合發展,智能化、綠色化取得實質性突破,綜合能力、服務品質、運行效率和整體效益顯著提升,交通運輸發展向世界一流水平邁進。
2019年9月和2021年2月,我國先后頒布了《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系統擘畫了未來30年我國交通運輸發展的宏偉藍圖,為交通運輸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丁笆奈濉爆F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后貫徹落實“兩個綱要”的首個五年規劃,也是“十四五”時期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的頂層設計。一體化、數字化、綠色化既是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三個鮮明特征,也是《規劃》提出的關鍵發展目標。
綜合交通運輸發展的重要方向
一體化。一體化是綜合交通運輸發展的客觀要求,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交通網絡一體化。區域綜合交通發展要一體銜接,規劃和建設多層級一體化的綜合交通樞紐與網絡,突出綜合交通在國家區域發展重大戰略、城市群交通一體化發展和都市圈通勤交通網建設中的重要作用。二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與國土空間開發一體化。要統籌集約利用綜合運輸通道線位、橋位、土地、岸線等資源,提高國土空間綜合利用率。三是運輸服務一體化。多種運輸方式要融合發展,航空網、鐵路網、公路網、水運網實現互聯互通,特別是要解決“最后一公里”“關鍵一公里”等問題,發展貨物多式聯運、旅客聯程聯運,提供高質量的運輸服務,實現人享其行、物暢其流。
數字化。《規劃》提出:“十四五”期間,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基本原則是創新驅動,深化改革,尤其是要注重新科技深度賦能應用,提升交通運輸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水平。近年來,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加速創新,日益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數字化是交通運輸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特征,是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關鍵要素。推進交通數字化轉型,就是要轉變發展理念,強化科技賦能,通過數字化推動交通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重點聚焦幾個方面:一是聚焦數字化基礎設施和裝備,加強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車路協同、船舶自主航行、船岸協同、智能公交、智慧停車、智慧安檢等領域技術研發,推進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網聯化升級工程,加大智能鐵路、智慧公路、智慧港口、智能航運、智慧民航、智慧物流建設力度;二是聚焦數字化管理和服務,實現更高品質的交通服務、更加精細的運營管理;三是聚焦交通數字化發展生態,推動交通科技自立自強和數據開放共享,引導市場主動參與,營造自主創新的良好生態。
綠色化?!半p碳”目標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安排,將推動全社會加速向綠色低碳發展模式轉型。由于我國實現“雙碳”目標的時間緊迫,各行業均面臨非常嚴峻的減污降碳壓力。交通運輸行業通過綠色發展實現“雙碳”目標,對我國“雙碳”戰略的實現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交通運輸行業的綠色低碳轉型,要從調整運輸結構、優化能源結構、強化污染防治三個方面入手,從交通運輸規劃、設計、建設、運營、養護的全生命周期推動低碳減排。同時,要積極推動中長途運輸以節能低碳的鐵路、水路為主,倡導綠色出行,積極推廣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載運工具,建立交通運輸碳排放監測平臺和綠色低碳交通激勵約束機制。
綜合交通運輸面臨的現實挑戰
正如《規劃》所指出的“我國綜合交通運輸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边@種不平衡、不充分在一體化、智能化和綠色化三個方面,都有一定的體現。
在一體化方面,公路、鐵路、水路、航空、管道等五種傳統運輸方式的融合發展還存在不足。盡管我國已經按“大部制”對交通運輸行政體系進行改革,但不同交通方式還是分別規劃、建設和管理的,協同性需要進一步完善,如鐵路與港口銜接不足、與地方軌道交通融合不夠。在交通人才培養中,課程體系缺乏“綜合性”,在以單一運輸模式為特色的培養模式下,一些畢業生的知識能力難以適應綜合交通運輸發展的需要。在科技創新布局方面,多是按照不同的運輸形式來組織實施,較少從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來開展基礎研究和共性關鍵技術研究。
在數字化方面,盡管交通運輸行業提出加快推進“數字化”轉型發展的目標,但實際推進中還存在不少問題。第一,當前各地的交通智能化、數字化工作以硬件設施建設為主,投入巨大,實施工程眾多,但缺少關鍵技術的突破創新。第二,交通運輸行業產生了大量的數據,但對海量數據缺乏有效的管理、挖掘和應用。第三,交通數字化場景同生產、生活、商業場景之間還沒有充分融合,導致交通數據的價值沒有充分挖掘,“交通+”商業模式有待推廣。
在綠色化方面,交通運輸行業圍繞“雙碳”戰略的發展路徑還不清晰。首先,支持綠色交通發展的相關政策的導向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或者靶向作用不夠精準。其次,缺乏市場化的經濟手段,激勵作用不夠顯著,碳交易、綠色債券、綠色貸款等金融支持手段尚未廣泛建立。再次,企業因為成本增加而對采用綠色技術還比較缺乏積極性,企業作為主體亟需增強實現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的使命感、認同感、獲得感。
推進一體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的建議
“十四五”時期,交通運輸行業要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為目標,推動交通高質量發展,大力推進交通運輸的一體化、數字化、綠色化發展。
第一,要制定實施支持《規劃》落地的政策體系。分析制約《規劃》落地落實的政策瓶頸,加強研究,對政策效果進行預判分析,加強跨部門協同,制定針對性、可操作的政策。特別是,要根據《規劃》提出的政策目標,進一步研究制定綜合運輸服務規劃、交通氣象保障規劃、數字交通規劃等系列規劃,出臺分領域的行動計劃,確保規劃的落地。
第二,要加強綜合交通運輸人才培養和智庫建設。面向綜合交通運輸,修訂現有的強調單一運輸模式特色的培養方案,編寫教材、改革課程,強化數字化、綠色化的能力模塊,同時,注重實踐能力培養,培養出能夠適應綜合交通運輸需要,解決多式聯運、聯程運輸等綜合性問題的復合型人才。發揮綜合性高等學校的比較優勢,建設一批以“多學科、交叉型、綜合性”為特色的交通運輸新型智庫。
第三,要加強綜合交通運輸科技創新能力建設。建議在交通科技布局和組織上,除了圍繞五種交通形式組織科技攻關之外,還要聚焦共性的科學問題開展研究。要加強對一體化、數字化、綠色化的共性技術開發,推動數據、平臺、場景的開放,培育交通科技產業生態圈,發展交通科技產業。
第四,要加大綜合交通運輸的示范應用。今后五年,我國將繼續保持大規模的交通運輸投資和建設,有序推進交通強國建設試點示范,建立健全試點成果總結和系統推廣機制。以綜合交通運輸引導鄉村振興、城市建設和城市更新,實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和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