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調查問題加載中,請稍候。
若長時間無響應,請刷新本頁面
作者:孫長學(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經濟體制改革必須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2022年經濟工作要求中明確提出,改革開放政策要激活發展動力。要抓好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任務,穩步推進電網、鐵路等自然壟斷行業改革。調動地方改革積極性,鼓勵各地因地制宜、主動改革。為進一步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改革部署,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在2022年開年之初,《總體方案》的出臺備受社會關注。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是一項具有牽引作用的關鍵性改革任務,綜合改革試點是新時期推進改革采取的正確方法策略,是堅持試點先行和全面推進相促進,著力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的重大舉措。此次《總體方案》出臺和實施必將進一步激發改革效能,增強市場主體預期,提升經濟穩定發展后勁,有效推動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向廣度和深度進軍。
一、改革試點總體方案的特點和亮點
《總體方案》的出臺,是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的具體落實,標志著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進入縱深推進階段。此次《總體方案》具有諸多特點和亮點。
注重凸顯綜合改革規律特點。為了遵循改革推進規律,適應新時期改革向縱深推進的新特點新要求,避免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單兵突進面臨困境和掣肘,《總體方案》充分體現系統思維,強調推動各領域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舉措相互配合、相互促進,提高不同要素資源的組合配置效率。
鼓勵不同地方探索差別化試點。《總體方案》強調要牢牢把握正確的改革方向,聚焦要素市場建設的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和市場主體反映最強烈的問題,鼓勵地方結合自身特點開展差別化試點探索。差別化還體現在不同要素改革要求上,力爭在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等要素市場化配置關鍵環節上實現重要突破,在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基礎制度建設探索上取得積極進展。
充分發揮要素協同配置效應。全面深化改革突出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工作也更加強調系統集成、協同高效,推動各領域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舉措相互配合、相互促進,提高不同要素資源的組合配置效率;同時注重國內國際協同,提高全球先進要素集聚能力,注重改革與激勵相容。
不斷創新豐富要素市場新內涵。《總體方案》延續了以往政策文件的表述,但也采用了一些新提法。比如,探索“原始數據不出域、數據可用不可見”的交易范式,探索建立數據用途和用量控制制度,實現數據使用“可控可計量”,提出發展數據資產評估、登記結算、交易撮合、爭議仲裁等市場運營體系,穩妥探索開展數據資產化服務等,其中,“數據資產”是對“資產”范疇的拓展豐富,數據資產化服務將催生現代服務業的新領域新業態。同時,《總體方案》提出環境市場、綠色要素交易等,是適應綠色發展、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和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新要求提出的新舉措。
統籌改革試點與風險管控。調整政策和推動改革要把握好時度效,必須堅持穩中求進,堅持先立后破、穩扎穩打;必須加強統籌協調,堅持系統觀念。《總體方案》要求從實際出發,堅持以安全可控為前提,尊重客觀規律,科學把握工作時序、節奏和步驟,做到放活與管好有機結合,切實防范風險,有助于穩步有序推進試點工作開展。
二、近年來各地探索實踐為綜合改革試點夯筑良好基礎
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是具有牽引作用的改革,一直是經濟體制改革的兩大重點和主攻方向之一。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經濟體制改革必須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實現產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這為新時期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之后,各地在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中,都十分注重探索要素市場化改革實踐,特別是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更進一步明確并系統設立了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的目標、方向和舉措,有力激發了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活力與積極性。近年來,一些地方、一些領域逐步積累了有益經驗,中央先后批準深圳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浙江省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等等,為這次《總體方案》出臺實施打下堅實基礎。
《總體方案》既是對下一步改革走深走實的系統部署,很大程度上也是對前期基層和群眾改革創新涌現出的亮點、經驗的肯定。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讓改革創新的“星星之火”在綜合試點的軌道上進一步釋放裂變效能。
比如,近年來“標準地”改革成為資源要素配置市場化改革的重要實踐。廣東佛山,以民營經濟、制造業享譽海內外,佛山在創新產業用地方式上不斷摸索前行,全市劃定352個“產保區”,多措并舉保障350平方公里產業用地,優化工業用地土地供應方式,允許彈性年期出讓,鼓勵標準廠房建設等。2018年浙江省在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中,將德清“標準地”試點向全省復制推廣,并為各地爭相學習借鑒。
成都、重慶是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在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上先行探索改革試點經驗。2015年開始,原國土資源部推出農村土地“三項制度”改革試點,進一步積累了宅基地和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改革經驗。2019年以來,國家批復的11個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有10個都被賦予開展建立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試驗任務,這些都為這次《總體方案》探索深化農村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改革創造了有利政策條件和實踐基礎。
2015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在部分區域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的總體方案》,四川省作為改革創新試驗區之一,將改革范圍延伸至科技成果所有權這一核心問題,尤其是西南交通大學2016年出臺“西南交大九條”,明確將職務發明成果由國家所有變為國家、職務發明人共同所有,將“事后股權獎勵”變為“事先產權激勵”,為此次《總體方案》推出健全職務科技成果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積累了有益經驗。
三、加強綜合改革試點精準治理和風險管控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近年來,經濟體制改革按照系統集成、協同高效的要求縱深推進,在精準實施、精準落實上下足功夫。下一步,要注重加強綜合改革試點精準治理,加強薄弱環節投入力度,統籌改革試點與風險管控,高水平駕馭綜合改革試點朝著既定方向行穩致遠,推動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改革走深走實。
突出試點突破和突出改革效能。中央一再強調,改革政策要實,改革要敢于較真碰硬。綜合改革試點不是爭取“戴帽子”,更不是靠改革政策“吃偏飯”,試點地區要實實在在真試點、真改革,在批復實施方案和授權下,立改廢釋并舉,以制度創新成果和高質量發展充分展現改革效能。
精細精準做好改革試點風險管控。黨中央把安全發展貫穿國家發展各領域全過程,注重防范化解影響我國現代化進程的重大風險,而系統做好綜合改革試點風險管控也是題中應有之義。做好改革試點工作,要完善推進落實機制,在風險總體可控前提下,科學把握時序、節奏和步驟,積極穩妥推進改革試點任務實施。
要精心選好具備一定改革基礎的試點單元。要素市場是高標準市場體系的關鍵部位,要素市場綜合改革試點不同以往“倒逼式”改革,更符合先行先試的改革邏輯。因此,選好改革試點單元至關重要,要著力避免各地不顧自身條件和改革基礎,一哄而上。將優先考慮選擇改革需求迫切、工作基礎較好、發展潛力較大的城市群、都市圈或中心城市等,開展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嚴控試點數量和試點范圍。同時明確改革試點資源布局傾向,黨中央、國務院授權實施以及有關方面組織實施的涉及要素市場化配置的改革探索任務,原則上優先在試點地區開展。
以清單方式加強綜合改革試點授權。《總體方案》提出授權事項清單,這是新時期推進改革的重要方式創新。新時期依法推進改革,權限不足是地方普遍反映的痛點,可以預見,在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中,將以清單批量授權方式賦予試點城市或地區更多自主權。
建立健全綜合改革試點監督評估機制。完善監督評估機制是科學推進改革試點的需要。試點過程中要加強動態跟蹤分析,開展試點效果評估,重要政策和重大改革舉措按程序報批。為此,今年落實《總體方案》的一個重點,是要高質量編制好實施方案,并按程序報批。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要建立多元化的評估體系,不僅有部門、地方的自評估,也要積極推行第三方評估。同時,綜合改革試點不是終身制,要引入淘汰機制,試點地方要在社會監督和專業評估之下曬出成績單,明確改革試點既是動力,更是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