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調查問題加載中,請稍候。
若長時間無響應,請刷新本頁面
作者:賀敬壘(天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而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行則與馬克思主義自身的人民性是分不開的。正是因為馬克思主義的發展深深植根于人民、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人民的理論,并得到了人民群眾的認同、支持和擁護,才改造了中國,改變了世界,改寫了人類歷史,生動詮釋了“行”的理論品格。
一、理論立場植根于人民
理論立場是理論創設的基本立足點,直接決定了理論“反映誰的意志”“代表誰的利益”等一系列根本性問題。正如習近平同志所指出的,馬克思主義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場探求人類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學的理論為最終建立一個沒有壓迫、沒有剝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會指明了方向。與以往資本主義社會形形色色的反映并服務于資產階級的利益的思想理論不同,馬克思主義一開始就將自身立場和理論立足點置于廣大勞動群眾身上,將消滅人類社會剝削和壓迫,消除社會不公正不合理,實現人類全面解放,建立一個沒有壓迫、沒有剝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會則是其理論的最終使命。因此,立場植根于人民是其理論的鮮明特征。
首先,馬克思主義創始人馬克思、恩格斯深厚的人民情懷為馬克思主義的形成奠定了情感基石。從人類歷史上看,在馬克思主義產生之前,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思想理論往往都是統治階級的理論,是為占社會人口少數的統治者服務的,而廣大勞動群眾則往往是統治階級思想理論蒙蔽的對象。與以往服務于少數統治者的理論家不同,馬克思、恩格斯不僅深諳人民大眾疾苦,懷有厚重的人民情懷,而且還善于從被剝削被壓迫的人民大眾自身利益訴求出發來構建科學理論,將“人民解放”奉為自身理論的宗旨和使命。無論是馬克思在中學畢業時發出的青年要選擇“為人類幸?!倍鴬^斗的職業的倡議,博士畢業論文提出的愿為人類帶來幸福而犧牲自己的“人間的普羅米修斯”的愿望,還是關于萊茵省議會關于出版自由的辯論、萊茵省議會關于林木盜竊法的辯論、對摩塞爾河地區釀造葡萄酒農民的處境的同情都昭示出馬克思對勞動人民悲慘生活處境的同情;而無論是恩格斯通過對烏培河谷的工人的疾苦生活面貌的描繪,還是對19世紀中葉英國工人階級狀況的深入剖析,都表達了其對勞動人民艱難生活處境的憐憫。而改變勞動人民被壓迫剝削的舊處境,實現勞動人民自身解放不僅成為他們共同的愿望和追求,也是他們堅持理論為人民大眾服務的情感基石。
其次,從理論基石上看,唯物史觀作為馬克思主義形成的重要“基石”。其通過對人類社會發展動力的科學總結不僅發現了人類社會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客觀趨勢,更是在批判基礎上戳穿了各類英雄史觀以及從抽象原則和理性精神出發探尋人類社會發展動力的“謬論”,將人類社會發展動力牢固地建立在具體的現實的基礎之上。其不僅提出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歷史和社會財富的創造者,在社會變革中起著決定性作用的觀點,還認為只有堅持人民立場,遵從人民利益訴求,植根于人民自身解放事業才能激發人民創造歷史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推動人類社會發展進步,從而“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場探求人類自由解放的道路”,這些思想的提出更是集中彰顯了馬克思主義立場的人民性。
再次,在理論目標上,馬克思主義提出將共產主義作為人類社會發展的最終目標,然而共產主義的實現除了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矛盾運動不斷發展外,還與“人的自身解放”分不開,甚至一定程度上講人的自身解放程度也是衡量社會發展程度的重要標尺。因為馬克思主義強調,共產主義的實現則意味著“自由人聯合體”的形成。而只有當“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時,共產主義才能實現。在馬克思主義理論中,無論是馬克思主義對資本主義舊社會充滿剝削壓迫不平等不自由的揭露與批判,還是對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特征和圖景的設想,以及為實現共產主義而提出的戰略與策略思想都是建立在對“人自由發展”認識基礎上的,是以“具體的人”即人民群眾的自身解放為原則的??梢哉f,共產主義的實現就是人民大眾的自身解放,這也集中地體現出馬克思主義理論立場的人民性。
二、理論使命為了人民
“為了誰”是理論使命的話語體現,也是理論性質和目標的直接表達。馬克思主義誕生于19世紀中葉,雖然資本主義創造了“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的成就,但資本主義產生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并未終止,而是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愈發成為社會生產力發展桎梏的現象。這一時期,雖然自由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日臻成熟,但以增加勞動強度、延長勞動時間為特征的絕對剩余價值生產仍占資本主義剝削方式的主導地位,不僅工人缺乏福利保障,勞動與生活條件也十分落后,而且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甚為嚴酷,從而迫使工人反抗資本壓迫的情緒日益高漲,改變悲慘處境已成為廣大工人的強烈愿望;同時,資本主義生產受資本積累規律的支配,資本主義的發展帶來的是工人貧困的加劇與資本家財富的加劇同時增長,與之而來的是廣大工人雖然付出了艱辛勞動,但卻日益貧困,資本主義社會兩極分化嚴重,社會不公平現象加劇;再加上因資本主義基本矛盾不斷尖銳激化而帶來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周期性爆發以及資本主義經濟蕭條破敗現象的持續出現,在促使工業制成品的大量浪費的同時,也導致大量工廠倒閉、銀行破產、工人失業等社會現象,這也加劇了工人的生活困難。對此,如何才能擺脫資本主義的嚴酷壓榨,實現自我解放和公正自由也成為處于社會最底層的且占社會絕大多數的廣大工人階級的強烈愿望。在此背景下,形成一個能夠為了廣大勞動群眾自身根本利益,有效指導工人運動,實現工人解放的理論也成為被壓迫勞動人民的強烈呼聲。可以說,馬克思主義正是在其創始人馬克思、恩格斯解放勞苦大眾,謀求建立一個沒有壓迫、沒有剝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理想社會的奮斗目標基礎上產生的。而馬克思主義產生后,其也將自身理論立足點置于無產階級和勞動群眾根本利益基石上,將實現共產主義,解放全人類作為自身理論的重大使命和目標指向,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講話中指出的,馬克思主義是人民的理論,第一次創立了人民實現自身解放的思想體系。為此,馬克思主義雖然內容體系龐大,博大精深,但“歸根到底就是一句話,為人類求解放”??梢哉f,“為人類求解放”不僅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使命,也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與實踐價值所在。
從理論上講,作為一種引領人類解放的行動指南,馬克思主義只有在化解實踐難題中彰顯自身科學價值與實踐效力,充分表達人民呼聲和愿望,深刻反映群眾利益訴求,真正為人民而生,并成為人民群眾認識和改造世界的“理論武器”,才能獲取自身發展源源不斷的營養與動力。尤其是列寧主義、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等民族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形成更是分別立足于俄國和中國國家實際,為解決發展難題、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發展目標而逐步形成的,同時也是依據人民和國家發展的實際需要而不斷豐富完善的;
在實踐上講,正如馬克思指出的,理論只有掌握群眾,才能化為物質力量。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科學理論,其只有被群眾所掌握才能發揮出改造世界的強大力量。為此,為了實現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馬克思主義產生后就開始了與國際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發展歷史。正是由于馬克思主義切中工人生活實際,反映工人利益訴求,強烈批判資本主義剝削制度,同時又準確地揭露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及其矛盾的內在機理,科學地回答了經濟危機的根源,描繪了人類社會的最終走向,充滿了真理的力量。由此也極大地促進了自身在工人中的傳播與發展,使得自身理論地位在整個國際工人運動中間逐步脫穎而出,實現了由弱變強再到主導的轉變,不僅在維護國際無產階級整體利益,提升工人運動水平方面發揮了重要指導作用,還推動了社會主義由理論到現實、由一國到多國的飛躍,使社會發展朝著人類解放的既定目標駛進。
三、理論發展依靠人民
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指出,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歷史的創造者。而馬克思主義作為實現無產階級及全人類解放的科學指南,也是人們認識和改造資本主義舊世界、建設共產主義新世界的科學的世界觀與方法論,只有不斷與人民群眾謀求自身解放的實踐運動相結合,才能彰顯自身指導實踐的科學價值,贏得群眾的認同與擁護,從而獲得自身發展的營養。從人類思想史上看,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夠由馬克思、恩格斯創作的理論學說,而逐步發展成為歐洲乃至世界工人運動的理論,對整個世界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和社會主義建設都產生重要的指導意義,顯然也與廣大人民群眾對馬克思主義的價值認同和崇高信仰是分不開的。正是由于廣大人民群眾的認同與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才實現了由19世紀中葉工人運動中若干工人運動思潮中的一種而逐步成為國際工人運動中的主流思潮,繼而成為俄國的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再到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歷史源頭。當今世界,尤其是每次世界經濟危機以后,集中反映馬克思主義核心理念的重要著作《資本論》在資本主義國家的熱銷、暢銷,更是充分反映了廣大群眾對于馬克思主義解決現實難題的強烈期待。也正是在廣大群眾的推動與理論傳播下,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和影響力、感召力得以進一步彰顯而成為國際工人運動中最有影響的思想體系。在中國,正如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形成所展示的那樣,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建設與改革實際相結合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就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依靠人民群眾的實踐主體作用實現具體化的過程。馬克思主義不僅可以在指導人民實現自我解放實踐中獲得檢驗,贏得群眾的進一步認同,也能夠吸收人民群眾實踐中的先進經驗與智慧,實現自我完善與發展,使得理論更具有人民性。而無論是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還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以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形成都是廣大人民群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立足于中國實踐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成果體現。顯然,人民群眾正是豐富與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依靠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