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10月12日至13日,由中國人民外交學會、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合作局、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聯合國拉美經委會聯合主辦的第二屆中國—拉共體高級別學術論壇暨第六屆中國—拉美和加勒比智庫論壇在京召開。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王靈桂,中國政府拉美事務特別代表、中國公共外交協會副會長邱小琪,智利前總統愛德華多?弗雷(Eduardo Frei Ruiz-Tagle),牙買加前總理布魯斯?戈爾丁(Bruce Golding),聯合國拉美經委會秘書長阿莉西亞?巴爾塞納(Alicia Bárcena),墨西哥外交部美洲機制與組織司司長、拉共體國家協調員埃弗蘭?瓜達拉馬(Efraín Guadarrama),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大學聯盟秘書長羅伯托?埃斯卡蘭特?塞梅雷納(Roberto Escalante Semerena)出席論壇開幕式并作開幕致辭。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所長張曉晶研究員、北京師范大學一帶一路學院執行院長胡必亮教授在會議單元環節作主題發言。
本次論壇的主題是“中拉合作:共迎挑戰,共創未來”,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行,來自中國、巴西、智利、阿根廷、秘魯、墨西哥、古巴、牙買加、玻利維亞、哥倫比亞等國的官員、學者、外交使節、企業家代表以及新聞媒體記者等各界人士共百余人參加了此次論壇。與會各方圍繞中拉發展互鑒、全球挑戰下的中拉“一帶一路”和“健康絲綢之路”、中拉新興合作領域:數字經濟與能源轉型、面向未來的中拉合作:國際新格局下的新方向四個議題進行深入的交流與對話,聚焦中拉雙方發展理念與發展需求對接,探索促進中拉整體合作升級的新動能和新機遇,就中拉雙方如何協力推動高質量合作發展交換意見和建議。
與會者一致認為,中拉進一步的發展需要繼續在中拉命運共同體思想的引領下,在互學互鑒中穩步實現。中拉在各自的發展歷程中都積累了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經驗,通過發展互鑒,有利于總結和提煉發展知識,增進中拉雙方的相互理解和信任,進而擴大發展共識,對接發展戰略,推動和實現共同發展。這也是中拉發展互鑒要努力實現的目標。在此基礎上,與會者指出,中國與拉美地區的互學互鑒應該是雙向的。拉美地區經濟受新冠肺炎疫情重創嚴重萎縮,而中國率先控制疫情,有序推動復工復產,并實現經濟的正增長。中國經濟形勢的改善和進口需求的增長為拉美地區改善外部環境、實現出口復蘇提供重要動力。拉美各國可以借鑒中國疫情防控的成功經驗,有效推進中拉疫苗研發合作,在遏制地區疫情方面發揮更重要作用。同時,拉美地區是生態脆弱與氣候變化問題最為嚴峻的地區之一,對環境問題具有高度敏感性,在減少碳排放方面取得一定成效,積累了大量有關低碳減排的技術條件和產業實力。了解該地區碳減排的實踐經驗和舉措,有助于推進中國經濟結構低碳轉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面對疫情帶來的全球性危機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會者指出要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推進中拉關系,堅持危中尋機,推進共建“一帶一路”,對接共同發展需求。除了建設更緊密的互聯互通伙伴關系,加強基礎設施“硬聯通”以及規則標準“軟聯通”,還應在公共衛生、數字經濟等“新基建”領域開拓合作新局,打造“中拉健康絲綢之路”“中拉數字絲綢之路”,通過加大政策引導和對接,共同推動中拉務實合作轉型升級。
中拉合作已經步入提質增效的新階段,除鞏固傳統合作優勢外,還要在“優化存量、尋找增量”上下功夫。與會者認為,數字經濟和能源轉型有可能成為促進合作升級的新動能。中拉雙方要在繼續深化基礎設施、能源、農業等傳統領域合作的基礎上,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順應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趨勢,推動能源產業轉型升級與清潔發展,實現中拉產能合作高質量跨越發展,推動中拉全面合作伙伴關系邁向更高水平 。
與會者指出,中拉同屬發展中國家,在推動世界多極化、維護多邊主義方面擁有共同利益。全球新格局下,中拉雙方在未來的發展中要加強在多邊舞臺及全球治理中的溝通協作,積極維護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正當權益,形成共同推進南南合作、完善全球治理體系的新時代戰略協作伙伴關系。拉美一體化組織作為協調拉美和加勒比各國整體立場的有效機制,為中拉關系發展提供了直接的“一對一”對話平臺,有效節約外交資源,有助于在世界經濟“新常態”和國際政治變局中,塑造體現發展中國家理念,為推進中拉雙方整體合作提供全新的歷史機遇。
論壇閉幕式環節發布了“第二屆中國—拉共體高級別學術論壇暨第六屆中國—拉美和加勒比智庫論壇成果文件”。本次論壇的舉辦得到了中國外交部的高度關注與支持,是中國—拉共體論壇2021年活動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推動中拉雙方高質量合作提供了有效途徑。(供稿:張冰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