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正在閱讀:【光明網專論】在新的趕考之路上大力繼承發揚偉大建黨精神
首頁> 理論頻道 > 正文

【光明網專論】在新的趕考之路上大力繼承發揚偉大建黨精神

來源:光明網-理論頻道2021-09-28 09:17

調查問題加載中,請稍候。
若長時間無響應,請刷新本頁面

  作者:彭世杰(浙江紅船干部學院黨史黨建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浙江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首次闡述了偉大建黨精神,將其內涵精辟概括為“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指出“這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偉大建黨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的先驅們在建黨實踐中表現出的獨特精神品質,是早期中國共產黨人價值理念、道德品質、人格操守的集中體現。過去一百年,中國共產黨在偉大建黨精神的激勵和引領下,向人民、向歷史交出了一份優異的答卷。現在,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的趕考之路上,我們要將偉大建黨精神繼承下去、發揚光大,使之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成為廣大黨員干部承前繼后、開拓奮進的不竭精神源泉。

  偉大建黨精神蘊含了追尋真理、堅守信仰的高尚政治靈魂,為走好新的趕考之路提供了強大精神支柱

  理想信念是個人、政黨、國家、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基礎,具有強基固本、凝魂聚氣的重要作用。理想和信念是相輔相成的統一體,理想是人們追求的目標,信念是人們朝著這個目標前進的意志和定力。理想崇高,才能堅定信念;信念堅定,才能堅守理想。偉大建黨精神充分體現了早期中國共產黨人在探索中選擇、確立、堅守、捍衛共產主義理想并為之不懈奮斗甚至英勇犧牲的精神狀態。

  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范學校讀書時就提出,人生不能單以解決衣食住為滿足,還應該追求“吾人理想之世界主義”。他在不斷探索實踐中最終選擇了馬克思主義并為之奮斗了一生。陳望道在翻譯《共產黨宣言》的時候,母親給他送來粽子和紅糖,但是他下意識地把墨汁當成了紅糖,吃得滿嘴是墨,卻還稱贊“夠甜了,夠甜了”。在有信仰的共產黨人心中,理想的“味道”比紅糖還甜。正是這種精神之“甘”、理想之“甜”,成為中國共產黨能夠在艱險中誕生、在磨難中成長、不斷發展壯大、不斷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支柱。

  走好新的趕考之路,就要從偉大建黨精神中汲取理想信念的力量,堅守中國共產黨的政治信仰,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要深入挖掘建黨時期革命先驅、英雄模范的先進事跡,學習他們為共產主義不懈奮斗、甚至獻出寶貴生命的精神,在學思踐悟中樹牢理想信念,更加自覺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指導實踐,矢志不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偉大建黨精神蘊含了上下求索、勇擔使命的醇厚政治底色,為走好新的趕考之路筑牢了信念基石

  勇于擔當是中國共產黨的鮮明特質和政治底色。縱觀古今中外歷史,從來不乏勇于擔當的政黨和人物。但是,從來沒有一個政黨或群體像中國共產黨這樣,所面對的敵人如此之強大、所付出的生命如此之悲壯、所創造的業績如此之輝煌。偉大建黨精神充分體現了早期中國共產黨人在積貧積弱的舊中國主動承擔起救國救民使命的責任擔當。

  1840年以來,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成為無數國人和仁人志士為之上下求索、為之浴血奮斗的事業。早期中國共產黨人就是一群胸懷國家民族大業、主動擔當救國救民責任的有識之士。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李大釗,“釗自束發受書,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業,實踐其所信,勵行其所知,為功為罪,所不暇計”。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致力于結束戰亂頻仍、民不聊生的困境,主動肩負起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的歷史使命。憑著強烈的擔當精神,我們黨不可逆轉地改變了近代以來內憂外患、任人宰割的歷史遭遇,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

  走好新的趕考之路,就要從偉大建黨精神中汲取勇于擔當的力量,傳承好中國共產黨人與生俱來的責任意識、擔當品質,自覺肩負起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歷史使命。要學習早期中國共產黨人身上主動擔當民族、時代使命的精神,自覺接過歷史的接力棒,牢固樹立在其位謀其政的意識,敢擔當、勇擔當、甘擔當、善擔當。新時代更是一個需要擔當的時代,黨員干部要進一步增強“有多大擔當才能干多大事業,盡多大責任才會有多大成就”的意識,真正做到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樹立正確的發展觀、政績觀、責任觀、權力觀,才能更好地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向黨和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偉大建黨精神蘊含了人民至上、甘當公仆的根本政治立場,為走好新的趕考之路提供了強大道德支撐

  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100年來,我們黨之所以能夠由小到大、由弱到強,帶領中國人民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一次次偉大飛躍,其根本原因在于黨始終堅持人民立場,能夠保持敬畏人民、服務人民、感恩人民的優秀品德,把實現人民根本利益作為自己奮斗的最高目標。偉大建黨精神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初就心系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把為人民服務鮮明地寫在自己旗幟上的根本政治立場。

  建黨時期,正是因為黨內匯聚了一批真誠關心人民疾苦、把人民群眾利益放在首位的共產黨人,使我們黨具有一種區別于其他政黨的先進性。黨的早期工人運動領袖鄧中夏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鄧中夏父親曾給他謀得一份在北洋軍政府任職的好差事,但他卻退了“委任狀”,跟他父親說,“我不做官,我要做人民的公仆,公仆就是大眾的長工……開創一個人人有飯吃,人人有衣穿的新天地”。正是我們黨順應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堅持以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歸屬,才使得黨在歷史和人民的選擇中成為執政黨,并在長期執政過程中使執政基礎更加穩固。

  走好新的趕考之路,就要從偉大建黨精神中汲取為民服務的力量,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當做一以貫之的奮斗目標,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學習早期共產黨人身上真誠為民、真心為民、與人民同甘共苦的優良作風,始終保持對人民群眾的赤子之心。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就要始終牢記黨的根本宗旨,牢固樹立群眾觀點,扎實踐行群眾路線,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斗,不斷夯實強黨興國的堅實根基,匯聚起推動黨的事業不斷發展壯大的強大力量。

  偉大建黨精神蘊含了刀刃向內、自我革命的鮮明政治品格,為走好新的趕考之路提供了強大政治保障

  勇于自我革命,從嚴管黨治黨,是中國共產黨最鮮明的品格。自我革命,從本質意義上來講,就是一種主體自覺、自發進行自我省思、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超越的行為。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中國共產黨要實現崇高使命,始終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就必須進行自我革命。

  偉大建黨精神充分體現了早期中國共產黨人為建立起區別于資產階級政黨、“除了國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沒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的馬克思主義政黨而進行自我革命的無私與勇氣。據統計,早期中共黨員當中,很多都家境殷實,他們放棄原來優越的物質生活而甘愿冒著生命危險投身革命的選擇表明,中國共產黨人的革命已經超越了封建社會官逼民反式的革命,是一種為著多數人的幸福生活而努力的自覺革命,而投身這場革命的人,首先進行了一場“革命者先革命”的自我革命。正是這種自我革命的自覺和勇氣,使我們黨具有天然的先進性,并能在失誤和挫折面前化險為夷、轉危為安。

  走好新的趕考之路,就要從偉大建黨精神中汲取自我革命的力量,勇于正視問題、查找短板,敢于猛藥去疴、刮骨療毒,確保黨的肌體的健康和活力。要學習早期中國共產黨人勇于革命的精神和態度,認真檢視自身存在的問題,激濁揚清、祛病療傷,不斷增強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的能力。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以“打鐵必須自身硬”的自覺和勇氣,陸續開展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推進黨的自我革命常態化,實現黨的革命性再造。我們必須把黨的自我革命進行到底,將其作為一種習慣、一種自覺、一種追求,在自我審視、自我否定、自我揚棄中實現自我超越。

  恩格斯曾經指出:“一個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樣達到這個目的的政黨,一個真正想達到這個目的并且具有達到這個目的所必不可缺的頑強精神的政黨——這樣的政黨將是不可戰勝的。”100年前應運而生的中國共產黨就是這樣一個政黨,以實現共產主義作為最終奮斗目標,并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百年壯闊歷程中,產生了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紅色精神譜系。偉大建黨精神是引領我們黨誕生、出征的精神,是一個蘊涵豐富的巨大精神寶庫。盡管黨的歷史方位和歷史任務已經發生變化,但偉大建黨精神不會因時空轉換而過時。在踏上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的趕考之路上,我們要一如既往地傳承和弘揚好偉大建黨精神,永葆中國共產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把我們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

[ 責編:劉冰雅 ]
閱讀剩余全文(

您此時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聞表情排行 /
  • 開心
     
    0
  • 難過
     
    0
  • 點贊
     
    0
  • 飄過
     
    0

視覺焦點

  • 提高糧食生產適應氣候變化能力

  • 如何理解貨幣政策的“適度寬松”

獨家策劃

推薦閱讀
發展數字經濟是我國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面對創新涌現、迭代迅速的發展態勢,我國積極順應數字經濟發展規律,審時度勢調整發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機制,關鍵在于推進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糧食政策創設與制度創新,調動和保護好農民種糧積極性,讓農民種糧有奔頭,讓政府抓糧有動力。
2025-03-26 16:25
在當前中國的發展進程中,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是兩個至關重要的戰略方向。這兩大戰略的實施,不僅關系到中國現代化進程的推進,也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關鍵步驟。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機構、人才、設施等創新要素最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創新。城市的創新及發展,既需要制定明確的目標,還需要遵循一定的規律和原則。
2025-03-18 09:13
全過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進機會公平、打破利益藩籬,讓維護社會正義的機制更加完善,持續性地疏浚社會成員上升發展流動渠道,確保每個個體都擁有人生出彩、夢想成真的機會。
2025-03-03 10:49
契合數字化、智能化的傳播格局,適應Z世代擁抱變革、表達活躍、實踐奮進的代際特征,以更鮮活的話語、多元的樣態實現有效觸達,彰顯理論的生命力與引領力,是做好新時代理論傳播的應有之義。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產業作為國民經濟最重要的先導產業、基礎產業和戰略性產業,正在通過生產要素、生產資料更新、重組,生產關系、生產制度重塑,成為最具潛力、帶動力和深刻影響力的新質生產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帶一路”的主要目標之一是通過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實現共建國家的共同發展與繁榮。經過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標志性項目相繼建成并投入運營,為共建國家帶來了許多實實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經濟學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的角色,應該是在科學決定氣候目標的基礎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實現該目標,而不是將經濟考慮凌駕于科學之上,由經濟學決定溫升應該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數字絲路是我國新時期發展的戰略性選擇,是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新階段。數字絲路貿易的偉大實踐正在使古老的絲路煥發出新的光輝。
2024-10-10 16:04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國際關系學科建設顯著加強,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建設路徑都更加明確,要求更加清晰,學科建設明顯提速,突出體現在學術創新、實踐支撐、人才培養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鎮化進程的學科建設涵蓋了高等教育體系中為適應新型城鎮化發展需求而設立的大量相關專業和研究方向,在實踐中也是由一個龐大的職業群體共同推進著與中國現代化進程相伴的城鎮化進程。
2024-10-03 09:55
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實踐,為理論創造提供了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為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奠定了堅實基礎。
2024-09-19 11:05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的深入,數智化將為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帶來更多的機遇和動力,助力中國實現美麗中國建設和“雙碳”目標,為全球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網絡梗”越來越成為網絡空間講好正能量故事的優良載體。加強“梗能力”建設,是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高質量傳播的重要途徑。
2024-08-06 10:17
與“修昔底德陷阱”的預設恰恰相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推動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和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向前發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將具有高碳匯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區域納入生態保護紅線范圍當中,實施具有規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數字治理,本質上是數字技術向多元治理主體賦能增效的過程,其目的是在數據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礎上,從多個層面對治理系統的感知、決策和執行能力進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時,我們更需要的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謂“理論”。
2024-06-21 16:53
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必須用好總體國家安全觀這一強大思想武器,自覺運用其方法論原則武裝頭腦、指導實踐,從整體上把握國家安全,不斷開創新時代國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