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蔡勁松(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公管學院院長、人文社科高研院院長,教授、博導)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中,全面回顧總結了黨的百年奮斗歷程和取得的偉大成就,深刻指明了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目標和發展方向。同時,特別強調新的征程上,必須“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科技自立自強”,進一步強化了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的地位和作用。
我國高校作為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通過培養創新型人才為國家建設特別是世界科技強國建設提供人才支撐;另一方面,通過不斷提升自身科技創新能力為科技自立自強、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作出不可替代的貢獻。世界范圍內,高校在一個國家科技競爭力中的核心地位和創新資源儲備庫作用,早已形成共識。美、德、英、日等發達國家高校的科技創新長期處于引領位置,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這些國家都十分注重通過強化國家頂層戰略設計保障高??萍紕撔陆^對優勢;重視在優化高??萍紕撔抡吲c治理體系中支持高水平科技創新團隊建設,持續引育科技人才、匯聚融合創新智力資源;注重以高??萍紕撔鲁晒母咝мD化應用打造創新生態的良性循環,等等。
“十三五”以來,我國高校建設了60%以上的國家重點實驗室(科技創新平臺),高水平創新成果集中涌現,近年來在國家科學技術獎勵中高校獲獎比例持續保持高位,成為我國知識生產、自主創新的重要策源地。但在取得顯著科技創新成就的同時,我國高??萍紕撔屡c治理仍突出存在三方面的不適應和挑戰:一是,科技治理從理念更新上為高??萍紕撔绿峁┗A保障不足,需要從傳統的科技“管理”轉變為現代科技“治理”,不斷拓展完善高校科技創新及其發展模式的新理念、新機制;二是,科技治理從制度體系上為高校科技創新提供支撐保障不足,亟待共同探索打造相互契合、互為動力的制度牽引與支持平臺;三是,科技治理從實現路徑上為高校科技創新提供建設保障不足,需要加快構建以知識、技術和治理創新一體化為內核的科技創新體系建設路徑,最終實現創新機制目標、政策決策價值和建設路徑保障的統一。新時代背景下,我國高校應積極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科技強國建設主戰場、國家治理現代化重大需求,以科技治理效能激發高校自主創新動能為突破口,進一步發揮高校在國家科技自立自強體系中的支撐與示范帶動作用,不斷夯實高校作為國家戰略性科技力量的基礎性地位,一體推進高??萍紕撔履芰涂萍贾卫硇艿母哔|量高水平發展。
第一,深化改革,創新高校科技治理體制機制。一是加強高??萍贾卫眢w制改革的頂層設計。著力解決制約高??萍紕撔碌慕Y構性、政策性、體制性矛盾與障礙,建立國家層面“統一領導、高效協同、治理有序”的高校科技治理體制機制,探索高??萍贾卫砭C合改革試點,促進高??萍贾卫斫Y構向現代化轉型、創新主體向現代化轉向、治理效能向現代化轉化。二是夯實壯大高??萍贾卫碇黧w。進一步發揮國家科技、教育等職能部門的主導作用,根據不同科技創新治理主體功能定位和使命要求,加快推進高??萍紕撔路诸惞芾砀母?,促進“政產學研用”在理念、機制和執行上的大力協同,引導和支持各類創新主體加強協同創新。三是探索高??萍贾卫硇聶C制新模式。探索構建適應科技自立自強需求的高校科技創新協同治理模式,強化統籌高校科技治理“內部、外部”兩個治理維度、“理念層、機制層、執行層”三個治理層面、“制度體系化、目標效能化、方式智能化、實踐閉環化”四個治理內核、“機制與政策互構融合、項目與平臺優化融合、學科與團隊交叉融合、風險與預防并置融合、問題與需求牽引融合”五個治理路向、“機制影響-政策供給-要素集成-研發產出-風險評估-動態適調”六個相互支撐、相互促進、相互耦合的治理途徑。
第二,對接需求,完善高??萍贾卫碚唧w系。一是健全完善高??萍贾卫碇贫润w系。加強高校科技治理制度體系化建設,強化高??萍及l展與立法互動,促進國家科技治理相關政策的修訂與完善。完善激勵高??萍紕撔碌恼叻芍贫取⒋龠M科技成果轉化等法律法規機制。二是發揮高??萍贾卫碚唑寗拥臓恳δ?。研究出臺深化高校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加快推進高??萍贾卫憩F代化實施細則等系列文件。聚焦國際科技競爭前沿,在關鍵技術領域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和高效的治理手段推進技術標準化、標準國際化,加快相關政策與技術標準相互認可、轉化運用。三是促進高??萍贾卫碚吲e措落地。總結梳理、修訂匯編“高??萍紕撔轮卫碚叻ㄒ幭盗形募?,增強政策透明度,擴大政策知曉度,提高政策落實率,形成政府政策統籌引導、高校具體政策措施配套推進的良好制度環境。
第三,雙輪驅動,增強高校科技自主創新能力。一是以科技治理效能催生高校自主創新動能。堅持科技創新和科技治理雙輪驅動,促進高校科技治理從目標需求、資源配置、平臺創建到人才聚集、研發產出、創新循環等,全面實現治理效能提升。加快高??萍冀M織模式創新,鼓勵跨學校、跨地區、跨行業、跨學科組建協同創新團隊,健全協同創新與集中攻關機制,培育形成高??萍紕撔录焊偁巸瀯?。改進高校重大科研項目立項實施與過程管理,探索“揭榜掛帥”和合同化管理新機制。二是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中的高校貢獻。圍繞國家重大需求和強化戰略科技力量,加緊布局、加強統籌,加快推進高校科技組織模式創新。不斷優化高??蒲谢夭季郑С指咝⑴c國家實驗室建設,創建國家研究中心。給予高校國家級、省部級重點科研創新平臺基地持續穩定的支持,促進優勢學科領域、交叉前沿方向實現國際上的并跑領跑。強化高??萍紕撔缕脚_管理與績效評估,建立健全高校智庫管理機制。圍繞關鍵核心技術和前沿共性問題,對接創新鏈和產業鏈,重點深化校企合作,加快推進高??萍汲晒D化應用。三是提升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能力。重點聚焦數理基礎智能、信息材料能源、生命生物科學、空天深地深海等前沿交叉領域,組織實施一批具有基礎性、前瞻性、戰略性的“卡脖子”重大攻關項目,促進項目、基地、人才、資源協同聯動,著力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和顛覆性原創成果的重大突破。
第四,優化環境,營造高??萍紕撔铝己蒙鷳B。一是涵育高??萍紕撔挛幕?。實施高校科技創新“轉學風、提質量”攻堅行動,樹立正確的科研創新觀和績效觀。改進高校科技評價方式和途徑,在評價導向上落實國家意志、戰略需求、特色牽引和政策驅動,探索“一校一策”的科技治理制度政策創新,探索提供“診斷式”評估、“預警式”監測、“促建式”評價反饋,提高高校自主創新活力與效率。二是引育科技“創新+治理”型雙領人才。加大高??萍几叨巳瞬藕鸵涣鲃撔聢F隊引育力度,完善激發高??萍既瞬欧e極性的科學評價及約束、激勵機制。加強知識產權、科技治理等相關學科建設,加強法治、公共管理和科技復合型人才培養,努力打造一支既懂法律、公共管理又懂科技的專家型、國際化高層次人才隊伍。倡導以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統籌高校科技發展和安全為重要內容的現代科技治理理念,讓高校創新成果得到尊重、創造活力競相迸發。三是加強高校科研倫理建設。弘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健全激勵高??萍脊ぷ髡吒墒聞摌I、創新作為、恪守倫理的體制機制。探索構建“事前預防-過程管控-事后追責”全過程、多維度高??萍紓惱碇卫頇C制,不斷完善高校自身的科技倫理責任體系,促進高??萍紓惱碇卫碛袚梢?、有據必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