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張馨藝(西南石油大學土木工程與測繪學院教師);張莉(西南石油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經中共中央批準,“七一勛章”頒授儀式于6月29日上午10時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首次頒授“七一勛章”并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百年來,我們黨矢志踐行初心使命,團結帶領人民開辟了偉大道路、建立了偉大功業、鑄就了偉大精神、積累了寶貴經驗,在中華民族發展史和人類社會進步史上寫下了壯麗篇章。
縱觀歷史,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走過了一條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不凡奮斗之路,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看似不可逾越的難關,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值此之際,從三個歷史維度回顧黨的光輝奮斗歷程,認識黨的偉大貢獻,對于全國人民滿懷信心投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從人類文明史的維度看,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偉大貢獻為人類文明走向更加光明的前景提供了新動能
人類歷史上曾經出現過許多輝煌燦爛的古代文明,但在進入世界歷史之前,各種文明的歷史只算是民族史或地區史,其影響力存在歷史局限性。近代工業革命以后,資本主義為開拓世界市場,將人類帶入世界歷史階段,人類文明從各自獨立發展向世界范圍的相互滲透和互為鏡鑒的方向演進。然而,資本主義的發展雖然給人類帶來新的生產方式,也為世界的貧富差距和人的異化埋下了禍根。尤其是隨著殖民擴張的加快,伴隨而來的是西方列強對亞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區人民的剝削、掠奪、壓迫和奴役。在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后,帝國主義強國主宰的殖民擴張使世界和平遭到嚴重破壞,中國這個古老的東方大國也深受其害,面臨著極其嚴峻的生存危機。在危急關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沖破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國獲得了獨立,有力地支援了廣大亞非拉國家反對帝國主義侵略、尋求民族獨立的正義斗爭,極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革命斗志,推動了全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的解放進程。站起來的中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相繼實現了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強引擎,連續14年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穩居世界第一,并以大國擔當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更加美好的人類未來。與此同時,中國在追求民族復興、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和世界大同的過程中為世界現代化進程提供了新模式,為建構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提供了新方案,為世界文明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從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的維度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使社會主義運動煥發了新活力
從1516年托馬斯?莫爾的《烏托邦》一書問世以來,社會主義實現了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從一國到多國的發展。在實踐中,第一次無產階級政權的偉大嘗試——巴黎公社雖然只存續了72天,但作為無產階級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建立自己政權的第一次嘗試,巴黎公社在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1917年11月,列寧領導的俄國十月革命取得勝利,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第一次把科學社會主義從理論變成了實踐。隨后,列寧領導蘇聯開展了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并粉碎了帝國主義的武裝干涉和國內叛亂,保衛了新生的蘇維埃政權。
列寧去世以后,斯大林領導蘇聯黨和人民開展大規模社會主義建設,鞏固和建設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豐富了社會主義理論。但由于在經濟、政治和思想文化領域出現了重大偏差,所形成的蘇聯模式為社會主義運動帶來了嚴重負面影響,以致蘇聯模式無法擺脫教條主義的束縛而日益走向僵化。隨著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進入低潮,“歷史終結論”開始受到追捧,社會主義向何處去的問題擺在了每一個信仰馬克思主義的人的面前。
中國共產黨是一個敢于面對挑戰迎難而上的政黨,是一個在不斷奮進中鑄就輝煌的政黨。中國共產黨在百年歷史中始終在克服困難和破解危局中不斷前行,在轉危為機和化險為夷中不斷前進。面對世界社會主義運動所出現的曲折,中國共產黨堅持馬克思主義信仰不動搖,堅持改革開放不停步,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有機結合,使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在中國煥發出新的活力,扭轉了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陷入低潮的趨勢,終結了“歷史終結在資本主義”的論斷,保存了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寶貴火種。
如今,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取得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讓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和世界更加光彩奪目。在全球經濟低迷、增長乏力的大環境下,中國靚麗的發展數據讓世界矚目,為世人驚嘆。在變局中,“風景這邊獨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表明,社會主義沒有消亡,也不會消亡。事實雄辯地證明,社會主義沒有辜負中國,中國也沒有辜負社會主義。
從中華民族文明史的維度看,中國共產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正引領中華民族大步邁向偉大復興的新征程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創造了悠久燦爛的中華文明,在歷史長河中為世界文明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然而,1840年以后,由于西方列強的入侵,近代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難。馬克思在《中國革命和歐洲革命》中寫到,“滿清王朝的聲威一遇到英國的槍炮就掃地以盡,天朝帝國萬世長存的迷信破了產,野蠻的、閉關自守的、與世界隔絕的狀態被打破……這個帝國的銀幣——它的血液——也開始流向英屬東印度。”中華民族一度到了瀕臨亡國滅種的危險境地,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成為中國人民的歷史任務。而這個任務責無旁貸地落到了先進生產力的代表——中國共產黨人的肩上。
中國共產黨主動承擔起了歷史賦予的重任,把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團結帶領中國人民用28年的時間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新中國,中國人民站了起來;用40多年的時間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基礎上進行改革開放,迎來了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在擁有14億人口的中國取得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勝利,創造了經濟快速增長、社會長期穩定,取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重大戰略成果。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在一個有著幾千年封建社會歷史的國家實現了最廣泛的人民民主,用幾十年的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綜合國力顯著提升,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顯著增強,成為世界上中等收入人口最多的國家,充分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