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馬亮(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5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完善科技成果評價機制的指導意見》,明確將完善科技成果評價機制作為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當前國際經濟格局復雜多變,全球疫情大流行和中美貿易摩擦,使構建新發展格局意義重大。如何提升科技創新能力,解決關鍵核心科技“掐脖子”的難題,盡可能降低中國高新科技的對外依賴度,就成為至關重要的問題??萍汲晒u價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指揮棒,所謂“指哪打哪”,科學合理的科技成果評價機制,有利于引導和激發科技人員創新活力。
科技成果評價涉及評價什么、誰來評價、如何評價和評價結果如何使用等關鍵問題,正確回答這些問題,才能做好科技成果評價工作,真正發揮其正確的“指揮棒”作用。不可否認的是,當前科技成果評價存在許多值得關注的問題,包括評價籠統化、指標單一化、標準定量化、結果功利化等。唯有切實解決這些問題,才能端正科技成果評價取向,增強科技成果評價效能,使科技人員可以心無旁騖地投身科技活動。
科技創新的每個階段都會形成不同的成果,并需要采取有差別的評價指標和標準,而不能“一刀切”地籠統評價?;A研究的主要成果是期刊論文,而應用研究的關鍵成果則凸顯為可以轉化和商業化的發明專利。簡單化地使用論文級別和數量這種單一指標來衡量科技成果,就可能使科技人員只注重發表了幾篇論文,而不關心科技成果是否可以得到轉化并產生經濟社會效益。這會扼殺了科技創新的轉化潛力,使科技活動看似成果斐然,實則難以得到應用。因此,要建立多階段、多層次和多維度的科技成果評價體系,對科技成果進行精準化評價。
科技創新不是以數量論英雄,而是要凸顯科技創新的原創性和影響力。依靠“工分制”來考核科技人員,通過數量來激勵科技人員,都是不可取的做法。要進一步破除“五唯”等不良科技成果評價導向,減少簡單化、數量化和功利化的評價手段,使科技成果評價回歸注重質量和原創性的本位初心。
科技成果是產出,更是結果和影響。要將科技成果與科技活動區分開來,對其評價要注重結果導向??萍纪度牒涂蒲许椖坎皇强萍汲晒?,不應將其作為科技成果評價的“分子”或加分項;恰恰相反,要將其視為科技成果的“分母”或減分項。如此進行評價才能破除科技人員的“課題情結”,避免重投入輕產出的錯誤科技導向。
學術同行和市場主體對科技成果的評價最有發言權,要發揮專家和企業對科技成果的評價專長,避免評價的過度行政化。一篇論文的質量如何,不應僅僅以是否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來評價,而也應以其是否得到了學術同行的認可來評判。一項應用研究的價值如何,要請風險投資者和企業家來評價,并接受市場的檢驗。
在科技成果評價結果應用方面,既要包容科技創新的失敗風險,又要提供強有力的多元激勵,使科技人員有動力和勇氣去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將科技成果評價與薪酬獎勵簡單直接掛鉤,固然可以增強科技人員的激勵力度,但卻可能扭曲其激勵結構。這可能使科技人員更加注重確定性和安全性很高的短期研究,而不愿長期追蹤高風險的研究課題。長此以往,科技創新的原創性不夠,關鍵核心科技“掐脖子”的問題也無從破解。
完善科技成果評價機制,意味著要破除“出身論”的狹隘觀念,真正做到“英雄不問出處”。要確立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作為科技創新主體的地位,在科技成果評價時不對其另眼相看,真正凸顯評價的公平公正公開原則。比如,在科技人員和科技獎項的評選中,要向真正在創新一線的企業科技人員和團隊傾斜,凸顯對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的重視和引導。
科技成果評價機制好不好,要讓科技人員來評判。要定期對科技成果評價機制進行評估和檢討,傾聽科技人員的感受和認知,及時糾正不合理的評價導向和做法,避免評價機制扭曲失靈帶來的負面影響。不良的評價機制很難即刻清除,良好的評價機制也無法在一夜之間建立起來。需要長期不懈地完善科技成果評價機制,形成和鞏固良性健康的評價文化,使評價機制持續促進科技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