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調查問題加載中,請稍候。
若長時間無響應,請刷新本頁面
【編者按】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實踐過程中,建構了一個個精神坐標,形成了獨特的精神譜系,這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支柱和寶貴財富。在迎接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之際,為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大力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賡續共產黨人精神血脈,光明網理論部將陸續推出系列理論稿件,闡述中國共產黨人百年來形成的偉大精神,彰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當代價值。敬請關注!
作者:王炳林(教育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
在一百年的光輝歷程中,中國共產黨在領導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實踐中不斷熔鑄鍛造形成了一脈相承、接續發展的革命精神譜系,并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不斷豐富與延伸。這些革命精神是中華民族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創造輝煌業績的精神支柱。開展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研究,用革命精神引領人、感染人、鼓舞人,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應有之義。
什么是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譜系
所謂譜系,就是從一個單個的根源,連續擴大、形成枝蔓,最終成為一個龐大的系統、一個整體。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譜系就是一個同根同源的龐大系統和 整體。從縱向上來看,這些革命精神貫穿中國共產黨百年發展歷程,黨在革命、建設、改革的不同的歷史時期都形成了獨具特色而又一脈相承的偉大精神,這是能夠稱為譜系的重要原因。從橫向來看,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形成的偉大精神包涵人物、事件、會議、地域等多個方面,偉大精神的內容則涉及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外交、科技、生態等等方方面面,從而形成了系統完整的精神譜系。
貫穿精神譜系的核心要義是什么
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集中體現著中國共產黨人政治覺悟、意志品質、思想道德和工作作風,是黨的一系列優良傳統和革命風范集中概括。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一部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奮斗史,也是一部不斷鑄就崇高精神的文明史。
黨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培育、形成的革命精神,有各具特色的科學內涵,同時這個精神譜系又是一個整體,貫穿其中的精髓要義值得深入研究。我認為,以下幾個關鍵詞值得關注。一是理想。這是精神譜系的靈魂。沒有堅定的理想信念,不可能成為偉大精神,正所謂“革命理想高于天”。所有的革命精神中都有理想信念的支撐。二是為民。這是精神譜系的價值追求。黨的革命精神都堅持以人民為主體,堅持人民至上,為了人民、依靠人民。如焦裕祿精神所體現的親民愛民、沂蒙精神所展現的軍民魚水情等,都是中國共產黨初心使命和根本宗旨的體現。三是奉獻。這是精神譜系的崇高風范。凡是能夠成為精神的,都體現了“奉獻”二字,奉獻給國家、奉獻給民族、奉獻給他人。如科學家為了研制“兩彈一星”隱姓埋名,無私奉獻。雷鋒精神、北大荒精神、兵團精神等等都蘊涵著偉大的奉獻精神。四是奮斗。這是精神譜系的堅實基礎。偉大實踐孕育偉大精神。所有精神都離不開“奮斗”二字。沒有艱苦卓絕的斗爭和堅持不懈的奮斗,就不可能形成偉大精神。如鐵人王進喜以“寧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豪邁誓言和頑強奮斗,為我國的石油工業作出了卓越貢獻。五是創新。這是精神譜系的偉大動力。從道理開辟、理論發展到科技探索,都離不開偉大的創新精神。創新不是盲目蠻干,而是要尊重科學、尊重規律。精神譜系中蘊涵的創新都是以尊重科學為前提的。
精神譜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精神譜系雖然是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和特殊的歷史環境下形成的,但是也有一些共同特征。一是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統一。每一種精神的形成,背后都有著深厚的理論淵源,既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之一,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光大,是中國共產黨革命文化的一個生動體現。同時,所有的精神都不是坐在屋子里研究出來、想出來的,而是在實踐當中孕育出來的。學習研究精神必須和學習研究偉大斗爭實踐有機結合。二是個體與整體的統一。每一種精神當中都有代表性人物,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提出的:“在一百年的非凡奮斗歷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頑強拼搏、不懈奮斗,涌現了一大批視死如歸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頑強奮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獻的先進模范。”這三個“一大批”都是精神的主要載體,是我們學習的榜樣。這些人既是個體,又構成偉大的整體,我們要把這些革命烈士、英雄人物、先進模范放在人民群眾、放在黨的組織發展當中去考察,才能夠看到偉大精神的群眾性、看到力量源泉。三是歷史性與現實性的統一。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都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形成,有一定的歷史背景,發揮了一定的歷史作用,但是他又不限于歷史,是不斷傳承的、與時俱進的、跟現實緊密聯系且有現實指導意義的。正因為如此,這些革命精神才是永恒的,是跨越時空的。
(本文系作者在“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理論研討會”上發言,光明網記者鄭芳芳整理,已經作者審定)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