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駱小平(華北電力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明確強調,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能源是包括鄉村在內的現代社會生活生產不可或缺的基礎條件,沒有充足可靠的能源保障,就不可能真正建成小康社會和推進鄉村振興。因此,鄉村是否振興、能否振興,加強能源保障,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是關鍵。
鄉村振興需要能源保障
在現代化進程中,能源作為當今世界評判“現代化”的標志性要素首當其沖。世界上的能源,不論何種形式——石油、煤炭、天然氣、太陽能、風能、核能、潮汐能、生物質能等,都來自于大自然。鄉村作為大自然的承載地,天然成為能源的來源之地。對于鄉村來講,能源更是發展農村產業、農業生產、農業社會和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質基礎,是貧困地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不可或缺的基本條件。
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就沒有整個國家現代化。鄉村振興戰略體現了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本質要求,高度契合農村能源高質量發展的方向。反之,農村能源作為鄉村振興的戰略性物質基礎與動力基礎,將發揮全面激發鄉村發展活力的作用。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農村水利基礎設施網絡建設,構建農村現代能源體系,不僅是建設現代農村經濟體系的迫切需要,也是凈化美化農村生態環境、提高農民生活品質,實現鄉村振興發展目標的迫切需要。這些目標的實施和實現與能源的供給和保障緊密相關。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和推進,農村地區的能源需求將呈現持續增長的態勢。要讓數量巨大的農民群眾都過上更美好的生活,需要充足的能源作為保障。
鄉村振興對能源治理提出更高要求
站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推進的新起點,擺在能源行業面前的一個重大時代課題是如何繼續保持脫貧攻堅中的好勢頭,進一步探索鄉村振興的創新道路。
鄉村振興的總要求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這給能源保障助力鄉村發展指明了目標方向。“產業興旺”要求加強農村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能源供應效率和穩定,以適應現代化農村生產方式的能源供給形式滿足鄉村生產用能需求。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打造農業全產業鏈”“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產業強鎮、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等目標任務,這就要求在能源供應上提供相應的融合支撐。“生態宜居”要求優化農村能源結構,加強農村能源清潔高效利用,推動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和利用,減少環境污染,優化鄉村生產生活環境。《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明確提出,構建農村現代能源體系。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農村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能源的開發與使用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前進。“鄉風文明、治理有效”能夠推進移風易俗、文明進步,加強和創新農村社會治理基礎,使農民綜合素質進一步提升、農村文明程度普遍提高,同時有助于推動農村能源消費革命,擴大清潔能源消費。“生活富裕”則要求將農村能源發展與增加農民收入、提高生活質量水平有機結合,同時降低農民生產生活用能成本、提高用能效率,提升能源供應品質。
隨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脫貧攻堅目標的實現,如何進一步加快脫貧地區特別是易返貧地區的能源資源開發利用和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資源優勢盡快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幫助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培育新產業,不斷增強貧困地區內生發展活力和動力,依然是能源行業的重要任務。
新能源發展助推美麗鄉村生態振興
當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依然在農村。作為重要的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農村能源供應是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重要動力和支撐。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逐步建成較為完備的能源工業體系,基本形成了煤、油、氣、電、核、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多輪驅動的能源生產體系,能源儲備體系不斷健全,能源輸送能力顯著提高。尤其是新能源資源豐富、收益穩定且與生態環境友好,對推動鄉村振興和惠民利民成果豐碩。“十三五”期間,新能源發展迅速,應用規模不斷擴大,成本持續降低,清潔替代作用日益顯著。水電、光伏、生物質能、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成為農村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共建成2636萬千瓦光伏扶貧電站,建成了成千上萬座遍布貧困農村地區的“陽光銀行”,惠及6萬個貧困村、415萬貧困戶,被評為國家“精準扶貧十大工程”之一。在助力鄉村脫貧進程中,將能源行業發展與國家戰略任務聯系起來,發揮了能源扶貧的巨大作用。如“光明工程”“農網改造”“水電農村電氣化”“送電到鄉”等政策措施的推出和落地,大大改善了農村用能條件,為廣大農村提供了發展空間。同時,光伏發電扶貧向農村集體經濟產生資產收益,將光伏發電的利潤通過公益崗位和扶貧濟困方式保障貧困戶增收。這種模式實際上實現了三重效果:一是實現了“造血扶貧”的效果;二是通過項目來往,能源企業可以鍛煉出培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能力;三是能源企業與鄉村基層村兩委的協商推進工作促進了基層組織治理能力的提升。
當前,雙循環、碳達峰、碳中和等目標也要求能源行業思考如何將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統一。未來,更要堅持把新能源行業的清潔優勢轉化為鄉村振興的生態優勢,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先進理念,全面推進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