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光明網訊(記者 劉夢甜)《中國歷史學前沿報告(2020)》4月28日在京發布。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黨組副書記,中國歷史研究院院長、黨委書記高翔出席發布會并致辭。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局長崔建民致辭;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社長王利民介紹報告出版情況;中國歷史研究院紀委書記、副院長,《中國歷史學前沿報告》主編路育松介紹報告總體情況,并發布中國歷史學2019年度大事、關鍵詞、研究熱點及優秀著作、論文;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副院長蔣穎介紹《2019年中國歷史學研究評價報告》情況。中國歷史研究院副院長李國強、中國歷史研究院黨委副書記余新華、中國歷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所長卜憲群、中國歷史研究院世界歷史研究所黨委書記羅文東等出席會議,相關科研單位、期刊代表及新聞媒體記者60余人參加。發布會由歷史研究雜志社社長焦兵主持。
高翔強調,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中國史學界要總結歷史經驗、把握歷史規律,充分發揮歷史學知古鑒今、資政育人作用,努力構建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新時代中國史學,為我們黨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歷史智慧。高翔從四個方面深入闡釋了構建新時代中國史學的指導思想和方法路徑: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歷史科學的重要論述是新時代中國史學的旗幟和靈魂;構建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是新時代中國史學的基本目標;打破學科壁壘、推動學科融合是新時代中國史學的學術特色;服務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新時代中國史學的根本宗旨。高翔強調,新時代需要歷史學的繁榮,也必將造就歷史學的繁榮;歷史學家們要不負時代,有所作為。
《中國歷史學前沿報告(2020)》由高翔作序,主要內容包括《今天,我們需要什么樣的歷史學》《2019年中國歷史學研究評價報告》以及歷史理論與史學理論、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中共黨史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世界史、考古學6個學科分報告。
《中國歷史學前沿報告》由中國歷史研究院歷史研究雜志社主持編寫,旨在通過持續推出年度前沿報告的方式,反映中國歷史學研究進展,探索新的學術增長點,努力構建權威、科學、公正的歷史學評價體系,為推動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新時代中國史學貢獻力量。
據悉,《中國歷史學前沿報告(2021)》的編寫工作正在進行中,將于年內公布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