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調查問題加載中,請稍候。
若長時間無響應,請刷新本頁面
作者:李曉華(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產業布局研究室主任)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讓貧困群眾真正富起來,就要增加他們的收入、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平。在現代經濟中,傳統生產要素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比較有限,技能、知識、數據等新型生產要素的作用日益突出。增加貧困群眾的收入也需要提高他們的知識和技能,幫助其及時獲取市場信息、暢通商品流通渠道。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數字經濟已成為引領全球經濟社會變革、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之一。在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的進程中,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和數字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完善的數字基礎設施是共同富裕的堅實基礎
“要想富,先修路”。在數字經濟時代,“路”不僅指公路、鐵路等交通基礎設施,作為信息傳遞通道的數字基礎設施也是其中應有之義并且其重要性不斷提高。我國地域廣闊、城鄉和區域間發展不均衡,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然而農村特別是偏遠地區人口密度低、距中心城市距離遠,光纖、移動基站等基礎設施的建設以及資金投入力度仍需進一步加大。2015年國務院提出加快高速寬帶網絡建設推進網絡提速降費的目標和舉措,政策實施五年來固定網絡和手機上網流量的資費水平降幅都超過了90%,使欠發達地區居民不但用得上寬帶網絡,而且用得起。在全國通信“村村通工程”及電信普遍服務試點等政策及項目的推動下,我國的寬帶網絡覆蓋率持續提高,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移動通信網絡,4G基站數量占到全球4G基站數量的一半以上,人均享受的信息基礎設施水平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全國行政村通光纖和通4G比例均已經超過98%,即使是邊遠地區的老百姓也能共享數字經濟發展的成果。未來,要進一步解決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投入問題,一方面國家需通過各類專項資金、稅收優惠等方式加以支持,另一方面,電信運營商也應主動將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舉措。
數字經濟全面助推農民共同富裕
光纖、寬帶網絡是信息流動的“高速公路”。信息高速公路可以促進經濟欠發達地區與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信息聯通,信息進村入戶打破了城鄉間的“數字鴻溝”,從多個方面帶動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脫貧致富。
數字經濟促進了知識在農村和偏遠地區的傳播。經濟欠發達地區要實現經濟發展,要靠教育提高人的素質、解放人的思想、掌握更多的現代化生產知識和技能。但農村和偏遠地區的教育資源供給相對匱乏,師資水平較低,也缺少圖書館、書店等獲取知識的來源。互聯網不但聚集了大量的專業化知識,新型商業模式的發展也進一步提供了形式活潑、群眾喜聞樂見的知識產品形態,有力地促進了先進思想、文化和現代化知識、技能在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傳播。在通信基礎設施的支持下,疫情期間課程由線下轉向線上期間,偏遠地區孩子也能通過移動網絡上課,做到“停學不停課”。此外,偏遠地區的群眾還通過互聯網獲得市場經濟的意識,增進對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學習,并將學到的知識用于當地的生產活動中。
數字經濟促進了市場信息的雙向流動。現代經濟活動的開展需要及時了解各種相關信息,而互聯網是各種信息傳遞的樞紐,也是人們及時了解市場信息的渠道。借助于互聯網,經濟欠發達地區的群眾可以及時了解扶貧開發和產業扶持政策,及時掌握外界市場需求及其變化,及時調整產品結構,滿足市場需求。同時,也可以通過電商平臺、社交網絡、在線旅游和外賣平臺等渠道,將本地的特色商品、自然風光、文化旅游資源及時發布出去,帶動鄉村旅游、餐飲及民宿等產業的發展。
數字經濟拓展了農村特色產品銷售渠道。農村特別是偏遠地區的原生態農副產品蘊含各地特色,迎合了生態、健康、多元的消費新趨勢。但是傳統的線下流通渠道成本高、覆蓋范圍有限,更關鍵的是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存在嚴重的信息阻隔,產銷難以實現對接。電子商務具有貨架空間無限、輻射范圍廣、開店成本低等特點。通過教授農民學習掌握網上開店技能、完善農村物流基礎設施能夠將農村特別是偏遠地區的特色農副產品銷往全國各地。電商的發展也為農村地區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2014年起“電商扶貧”列為十大精準扶貧工程之一,一些大型電商平臺積極對接地方政府,合作完善縣村服務網點、孵化農業區域品牌,并通過自營直采、開設扶貧頻道、扶貧產品流量支持等方式,幫助欠發達地區線上銷售特色農產品,以“電商扶貧”帶動農民致富。
數字經濟帶動了地方特色產業集群發展。電商平臺的作用不僅在于帶動農村特色農副產品“上行”,而且在帶動產業鏈延伸、深加工產業發展等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一是農副產品線上銷量的提升會帶動當地產業鏈從初級農產品向深加工農產品延伸,吸引外部農產品深加工企業投資或本地創業型企業發展,形成特色農產品深加工產業集群。二是一些縣、鄉發揮自己的自然資源或既有產業優勢,積極發展家具、特色服裝等適合本地自然資源和勞動力稟賦的特色產品,并將電商作為銷售的主渠道。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一大批各具產品特色的電商產品產業集群,僅在淘寶平臺上就有淘寶村5425個、淘寶鎮1756個,其中淘寶村年交易額超過1萬億元。電商平臺在帶動特色產業集群發展、就地創業就業、帶動農民增收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數字經濟有效解決了農民融資難問題。農民種植養殖活動存在明顯的積極性、周期性,每個生產周期開始時都需要采購種子、化肥、農藥、農膜、種苗、飼料等農資,但是在產品銷售出去后才能獲得收入,在生產周期的初始階段就存在資金需求。農民很難通過傳統金融機構獲得資金支持,即使銀行愿意給農民貸款,但是由于審批流程和周期長,也很難適應農產品季節性、周期性生產的資金需求。互聯網平臺通過對農民歷史經營數據、產品線上的銷售訂單數據、農業衛星遙感大數據的分析,可以高效完成對農民資金需求的評估,不需要繁瑣的線下申請審批程序,快捷完成放貸審批,解決農民季節性資金需求,幫助農民更好地開展農業生產、增加收入。
數字經濟帶動優質農資和消費品下鄉。農民不僅需要農產品通過更有效的渠道銷售出去,也需要獲得更好的農業生產資料和消費品。傳統的線下流通體系在農村地區比較薄弱,造成廣大農村地區的商品相對匱乏。通過電商平臺以及電商平臺公司、物流和快遞公司開辟的線下配送渠道,農民對種子、化肥、農藥、農業機具等農業物資不但有了更多的選擇,而且價格更低、送達及時;同樣,電商平臺有豐富且物美價廉的消費品可供選擇,農民能夠足不出戶實現“買全球”,改善農民生活品質,增強獲得感、幸福感。
數字經濟為農民創造了新的收入來源。在線直播、短視頻等新型互聯網商業模式為大眾提供了展示才藝、技能和日常生活的平臺,農民可以做“主播”吸引大量粉絲,并從中獲得收入。直播與電商相結合形成的電商直播進一步豐富了農副產品線上銷售的形式,能夠更加形象、有效地宣傳產品,引導銷售,一些地方領導也主動通過直播的方式為家鄉產品代言。直播電商通過打造網紅產品、塑造地方品牌有效帶動了農副產品銷售和品牌價值的提升。
數字經濟開辟農民共同富裕新空間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要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讓脫貧基礎更加穩固,成效更可持續,數字經濟發展仍然是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推動力。隨著數字技術的顛覆性創新不斷涌現,新模式新業態將成為向廣大農村地區傳遞知識和信息、展示和銷售農村商品和服務的更有效渠道,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將進一步推動農業的數字化轉型,發展精準農業、智慧農業,促進農村各類產業提升創新能力、提高生產效率、進行業態創新、改進客戶服務、創造更多價值,在此過程中進一步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共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