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光明網訊(記者 鄭芳芳)3月30日上午,中國人民大學人文社科成果評價發布論壇暨學術評價與學科發展研討會(2021·北京)在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大廈隆重召開。會議由中國人民大學主辦,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和中國人民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成果評價研究中心承辦,發布了《2020年度復印報刊資料轉載指數排名》和《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2020版)》兩項成果。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靳諾會見了與會領導和重要嘉賓,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副書記鄭水泉、中宣部出版局期刊處處長倪軼、中國編輯學會副會長孫文科、中國高等教育協會副秘書長王小梅、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傳媒監管處一級調研員何英等領導和嘉賓出席了會議。人文社科成果評價研究界專家學者、學術期刊與學術機構代表約80人參會,發布論壇同步在線直播。發布論壇由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主任、學術成果評價研究中心主任張可云教授主持。
靳諾在與嘉賓交談時,充分肯定了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和學術成果評價研究中心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并表示中國人民大學將繼續支持書報資料中心和學術成果評價研究中心學術品牌學術評價探索,支撐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建設。
鄭水泉指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的構建,是新時代賦予我們的共同使命,這一使命的推進離不開學術評價體系的支撐。他回顧并肯定了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和學術成果評價研究中心在學術評價方面做出的積極努力和取得的重要成果,表示中國人民大學將一如既往地推進學術評價實踐和理論的深化,為建立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評價體系做出應有貢獻。
孫文科強調了學術編輯在哲學社會科學成果評價的主體地位,肯定了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和學術成果評價研究中心在中國哲學社科學術研究發展進程中彰顯出不可替代的同行專家評議價值,并對人大書報資料中心和學術成果評價研究中心繼續堅持和發揮編輯的評價優勢和特色,促進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編輯行業與期刊出版社的發展寄予希望。
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副主任兼副總編、學術成果評價研究中心副主任錢蓉發布了《2020年度復印報刊資料轉載指數排名》和《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2020版)》兩項成果(詳見http://zlzx.ruc.edu.cn/pjcgfb/2020/pjfb.html)。在《2020年度復印報刊資料轉載指數排名》中,共有587種人文社科期刊、328家教學科研機構榜上有名。在人文社科綜合期刊綜合指數排行榜中,《中國社會科學》《學術月刊》和《探索與爭鳴》位列前三;在高等院校總排名中,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居于前三甲;在社科院、社科聯綜合指數排名中,處在前三位的是中國社會科學院、上海社會科學院和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在黨政干部院校排行榜中,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共湖南省委黨校(湖南行政學院)、中共浙江省委黨校(浙江行政學院)位居領先。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2020年版)》根據復印報刊資料2017年—2019年間的轉載數據和同行專家評議結果,最終遴選出《中國人民大學學報》《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探索與爭鳴》《馬克思主義研究》《文藝研究》《社會學研究》等741種期刊入選。
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黨委書記李紅宇研究員宣讀了入選期刊代表名單,與會領導為入選期刊代表頒發了證書。《學術研究》主編葉金寶、《華東師范大學(教育科學版)》主編楊九詮、《清華社會學評論》主編王天夫、中國人民大學科學研究處處長嚴金明分別代表入選期刊和上榜科研機構發言。
主旨報告由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總編輯高自龍編審主持,三位嘉賓圍繞“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成果評價的中國標準”的主題做了發言。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教授夏義堃的報告從管理范疇與職責邊界角度深入分析,提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評價應建構基于學術信任的學術共同體自律與多主體評價監督相結合的陽光評價體系與健康評價生態。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葉繼元教授著重探討了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評價體系的方法、路徑與策略。中國人民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成果評價研究中心主任助理楊紅艷編審闡述了中國特色學術評價應的基本特征,梳理出由政治標準、實踐標準、學術標準組成的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成果評價標準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