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調查問題加載中,請稍候。
若長時間無響應,請刷新本頁面
作者: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 胡敏
每年年末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來年宏觀經濟政策的表述一向是經濟界人士關注的重點,黨中央確定的宏觀經濟政策取向直接影響著來年市場主體的投資策略和對產業布局的考量。
面對嚴峻復雜的國際形勢、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沖擊,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明年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其中,保持宏觀政策的“可持續性”“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都是最引人關注的“最新提法”,也引發經濟界人士的多方面解讀。
疫情時期的宏觀政策有力有效,保住了就業保住了增長
即將過去的2020年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極其不平凡的一年,特別是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經濟運行的正常節奏,我國經濟發展受到了不小沖擊。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黨全國上下迅速打響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奪取了抗疫斗爭重大戰略成果。我們在有力有序遏制疫情蔓延的同時,在宏觀政策方面采取更大的力度、更有效的政策,用非常之舉應對非常之事,通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大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努力推進復工復產復商復業,多措并舉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確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最大限度地減少疫情對經濟的沖擊,穩住了經濟基本盤,最終取得了疫情防控重大戰略成果,在全球率先實現了經濟正增長,而且經濟增長好于預期。
為應對疫情對宏觀經濟沖擊帶來的種種不確定性,今年兩會在制定宏觀政策時,基于近年來我們應對經濟下行壓力態勢已經連續幾年采取的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基礎上,政策力度更大、政策手段更密集、政策覆蓋面更廣。
在積極財政政策上,采取特殊時期的特殊舉措。今年赤字率按3.6%以上安排,財政赤字規模比去年增加1萬億元;同時發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這是改革開放以來第三次發行特別國債。中央還創新性地建立了特殊轉移支付機制,要求2萬億元全部轉給地方,資金直達市縣基層、直接惠企利民。強化階段性政策與制度性安排相結合,通過進一步下調增值稅稅率、減免中小微企業社保繳費率和延緩小微企業所得稅繳納等,加大減稅降費力度,預計全年為企業新增減負超過2.5萬億元,助力市場主體紓困發展,擴大消費和投資等。
在穩健貨幣政策上,著眼于貨幣工具的靈活適度,綜合運用降準降息、再貸款等手段,引導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明顯增長,確定大型商業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速要高于40%,強化商業銀行對穩企業的金融支持,鼓勵銀行合理讓利,實現金融機構與貸款企業共生共榮,推動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便利獲得貸款,同時鼓勵支持企業擴大債券融資??傊诒3至鲃有院侠沓湓5耐瑫r,積極推動利率持續下行,讓企業綜合融資成本明顯下降。
同時,繼續把就業優先政策置于宏觀政策層面,綜合運用財政、貨幣和投資等政策聚力支持穩就業。
這些富有針對性的宏觀經濟政策都有力地紓解了疫情對經濟的沖擊,比較好地實現了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鶎舆\轉的任務,在密集的宏觀政策實施中,還運用改革開放的辦法,促進穩就業、保民生、促消費,擴市場、穩增長的有機結合,走出了一條有效應對沖擊、實現良性循環的新路子。
發揮后疫情時代宏觀政策的最大效應
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明年宏觀經濟政策定了基調和方向,既體現了堅持穩中有進的工作總基調,又體現了統籌發展和安全的系統思維方法,其政策涵義是十分豐富的。
首先,在強調宏觀政策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后面增加“可持續性”“不急轉彎”,是著眼于對當前國內外形勢變化的科學研判后作出的正確選擇。當前,國際疫情形勢演變仍然樸素迷離、十分復雜,疫情變化和外部環境存在諸多不確定性,疫情的大流行對全球經濟恢復還是一個極大的變數,疫情沖擊導致的各類衍生風險不容忽視。中國經濟身在其中難以獨善其身,因此,在國內宏觀政策選擇上必須繼續做好對各種不確定不穩定性因素的應對。同時,我國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從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經濟運行數據看,盡管我們前11個月經濟恢復態勢良好,但從主要經濟指標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全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增長、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等,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生產經營恢復態勢,都還沒有恢復到2019年經濟運行的正常態勢。所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也就是說,財政貨幣政策還是需要保持一定的刺激力度,“不急轉彎”就意味著宏觀政策要有一個彈性空間。
其次,明年是我們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要努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才能在我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后勝利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奠定扎實的物質基礎和信心基礎,避免經濟大起大落,因此就需要強調“把握好政策的時度效”。“時”和“度”就在于宏觀政策的力度和節奏,政策的“進”要“進”得果斷及時,政策的“退”也要“退”得平滑和留有余地。政策的“效”則是政策實施的落腳點,內含著宏觀政策實施的質量和效果。黨中央始終強調宏觀政策要注重前瞻性、協同性、有效性,要重視預期管理,提高宏觀調控的科學性,著力于搞好跨周期政策設計,提高逆周期調節能力,促進經濟總量平衡、結構優化、內外均衡。這就要求政策制定上必須系統考量,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準有效。因此,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用好寶貴時間窗口,集中精力推進改革創新,以高質量發展為“十四五”開好局。其中,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質增效、更可持續,保持適度支出強度,增強國家重大戰略任務財力保障,在促進科技創新、加快經濟結構調整、調節收入分配上主動作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觀杠桿率基本穩定等。
再次,宏觀政策實施也必須堅持底線思維,在政策實施中要平衡好穩增長和防風險。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認真研判了大力度地實施刺激性政策可能引發的政策后果。近年來我國經濟運行處于下行態勢,這一變化是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后,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于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化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的必然表現,周期性、總量性、結構性矛盾疊合又疊加新冠肺炎疫情這一外部因素的沖擊,宏觀經濟政策必須在促進發展和防范風險之間尋找到最佳結合點。因此,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并沒有回避過強經濟刺激政策可能產生的后遺癥,明確提出,要“處理好恢復經濟和防范風險關系”。要抓實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工作,保持宏觀杠桿率基本穩定;要健全金融機構治理,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嚴厲打擊各種逃廢債行為。結合市場監管政策,還要堅決反對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最后,宏觀政策必須在新的形勢下與時俱進地創新。《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強調,健全以國家發展規劃為戰略導向,以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為主要手段,就業、產業、投資、消費、環保、區域等政策緊密配合,目標優化、分工合理、高效協同的宏觀經濟治理體系。即將開啟的“十四五”規劃是我們即將進入新發展階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時期,宏觀經濟政策在構建新發展格局這個新命題中必須也能夠有所作為。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總結過往我們應對嚴峻挑戰下做好經濟工作的五個規律性認識中,將“科學決策和創造性應對”作為化危為機的一個根本方法,也是“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在抗擊大風險中創造出大機遇”的一條寶貴經驗,實施宏觀經濟政策就是科學決策、平滑經濟波動的重要內容,體現著現代宏觀經濟治理能力和水平。所以,后疫情時代的宏觀政策必須既要適應當前,更要著眼長遠,科學精準實施好宏觀政策,做到相機選擇、應時而變,發揮出政策的最大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