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調查問題加載中,請稍候。
若長時間無響應,請刷新本頁面
6月10日,由全球化智庫(CCG)主辦的“國際抗疫合作:機遇與挑戰”論壇于下午及晚上分兩個場次在CCG總部舉辦。作為全球智庫抗疫合作云論壇的分論壇四,來自美國、日本、德國、俄羅斯、印度、克羅地亞、烏克蘭等國的20多位智庫專家及國際組織代表在中國智庫的組織下,圍繞論壇主題分享了真知灼見。
“國際抗疫合作:機遇與挑戰”論壇現場? (姜奕名/攝)
世界各國需要更多交流與合作
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外事負責人弗朗西斯科·特里格認為,當下人們最需要的是一個反思、分析和研究的空間,以提出更多富有創造性的解決方案。世界需要建立起更有效的協作機制,促進國際、國內相關機構的交流往來。
馬來西亞金斯利戰略研究院主席丹斯里楊元慶強調,疫情證明了國際合作和多邊主義的重要性。在東亞,金融、國際貿易和基礎設施建設都亟需這種合作。
意大利經濟發展部前副部長杰拉奇表示,部分行業的全球化程度有所降低,如旅游、交通業,但以數字產業為代表的全球化趨勢有所加強,綜合考慮,他不認為經濟全球化正在衰退。
CCG創始人兼理事長王輝耀認為,疫情對全球經濟的沖擊是嚴重的,是史無前例的。發展中國家受到的沖擊更加嚴重。全球各方力量應該團結起來,現在是時候推進合作、共同應對疫情了。
發揮多邊組織更大力量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副行長艾德明認為,這場疫情凸顯了多邊組織開展合作的重要性,如亞投行與亞洲開發銀行合作開展了一系列財政援助計劃,這是確保國際體系向各國提供所需支持的重要組成部分。
德國材料經濟研究所創始所長烏爾里希·布魯姆表示,全球亟需建立更加穩定的經濟和政治秩序,要重視發揮世貿組織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多邊機構的積極作用。
日本貿易振興機構香港負責人長谷川裕同樣強調通過國際組織的努力,加強各國合作。鑒于面對面通信與會晤的劇減,他認為,這會加劇國家間的不信任,需要建立遠程通信的新常態,建立更堅韌的互信體系。
危機不應被政治化
印度中印基金會創始主任阿奴斯卡·普拉薩德提出,當前世界最大的危機是領導力危機。人道主義固然重要,但我們需要將人道主義與領導力結合起來,通過學習來提升應對危機的能力,而不是為其他國家的發展和追趕感到不安。
尼泊爾喜馬拉雅共識研究所創始所長龍安志同樣認為,當前全世界人們都應該團結起來,在拯救人類生命的共同事業中攜手合作,而不是像美國這樣,將一些與疫情相關的問題完全政治化。
埃及前副總理齊亞德·巴哈·埃爾丁認為,面向未來,我們必須避免重復過去。這需要批判性地審視當前經濟、社會和政治框架,攜手努力創造一個更美好和繁榮的世界。
(光明日報記者 姜奕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