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高玉林
2020年5月22日,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關鍵時刻,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開幕了。這是一次全國人民進一步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堅定信心的重要會議,是一次中華民族齊心協力、眾志成城、匯聚力量的重要會議,也是一次向世界宣示中國擔當、中國信心和中國定力的重要會議。
一是彰顯人民立場。為人民謀幸福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我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推出8個方面90項政策措施,及時有效促進了保供穩價和復工復產。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綜合研判形勢,對疫情前考慮的預期目標進行適當調整,穩就業保民生,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努力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面對尚未結束的疫情,我們堅持生命至上,堅決防止疫情反彈,堅決守護人民健康。篇幅不長的政府工作報告內容豐富、語言樸實,鼓舞人心、催人奮進。
二是匯聚中國智慧。一年多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認真行使立法權、監督權、決定權、任免權,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新成效。受疫情影響,本次大會是41年來首次延遲召開,會期較往年明顯縮短,政府工作報告也是改革開放以來最短篇幅,但內容并不“縮水”、要求并沒降低、責任并未減輕。眾多事項都期待代表們建言獻策、集思廣益、共商國是,為努力完成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貢獻力量。人大代表人民選,代言發聲為人民,我們相信他們勇于擔當、善于作為、精于謀策,一定把大會開成民主、團結、求實、奮進的大會,不負人民期盼、不負時代重托。
三是凝聚中國力量。越是面臨艱難險阻,越要發揮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顯著制度優勢,將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凝聚起最廣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人民在人類政治制度史上的偉大創造,是符合中國國情和實際、保障人民當家作主、體現人民根本意志和利益的好制度。人民有信心,國家有力量。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把黨的主張、人民意志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匯集智慧、凝聚共識、激勵士氣,將14億人民的意志轉化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磅礴偉力。大會是人大代表依法履職的機制,是連接社情民意的橋梁,是融合民意呼聲與國家治理的平臺。這次大會背景特殊、節點特殊、安排特殊,將通過視頻、電話、網絡等多種方式了解實情,共赴盛會的代表們深感任務更加緊迫、使命更加神圣、責任更加沉重。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離不開中國。新冠肺炎疫情是人類社會自二戰以來最嚴重的全球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我國在較短時間內有效控制疫情、關心關愛境外公民的同時,本著公開、透明、負責任態度,及時通報疫情信息,主動分享防疫經驗,加強國際合作,促進全球共同抗疫。面對公共衛生危機、經濟嚴重衰退、逆全球化等全球性挑戰,各國應攜手共進。通過這次大會,中國將向世界展示顯著的制度優勢,釋放鮮明的合作信號,傳遞堅定的中國信心,彰顯強大的中國定力。
歷史長河浩浩蕩蕩,奔流不息。眾力無敵天下,眾智無畏艱險。不論有多少波濤洶涌、風高浪急,只要我們穩住發展基本盤,把握發展主動權,抓牢發展新機遇,就能披荊斬浪、無往不勝!
相關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