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中央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狄鴻旭
5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回首新中國70年輝煌發展歷程,社會主義民主制度不斷健全,民主形式不斷豐富,政治組織效能不斷增強,參政議政水平不斷提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在新時代煥發新的生機活力。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重大斗爭中,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好三大攻堅戰等任務面前,各級政協組織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廣大政協委員在各條戰線上,將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用情懷使命書寫業績貢獻。當前,疫情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疫情防控步入常態化,在百年未有的時代變局中,需要在應對系列復雜風險挑戰的同時,如期完成脫貧攻堅和全面小康各項任務。作為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以及國家治理體系重要組成部分,人民政協認真履行各項職能,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作出了新的貢獻。同時,也不斷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優勢,努力交出黨和人民滿意的“政協答卷”。
建言資政,交出履職盡責答卷。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獨特優勢。結合目標任務,通過協商民主體系,廣大政協委員在深入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對黨在治國理政的決策部署、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事務建言獻策。通過決策的事前協商、實施落實等機制,相關界別委員的專業建議充分發揮資政效能。如在抗擊疫情中,通過提案“快速通道”,對疫情防控和其他時效性較強的提案及時分類處理,第一時間送有關部門并納入提案審查程序,為黨和政府工作的開展提供有力支持。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決定了政協心系國事、情牽民生的資政特點。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人民政協工作也有了新的總體要求。在具體工作中,必將有序有效推進專門協商機構制度建設,深入做好凝聚共識工作,強化委員責任擔當,把人民政協制度堅持好、把人民政協事業發展好。
凝心聚力,交出團結聯合的答卷。人民政協是鞏固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謀求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的制度保障。中國要飛得高、跑得快,就要匯集和激發近14億人民的磅礴力量。面對復雜形勢和艱巨任務,人心就是最大的政治,也是最強的力量。通過政黨、團體和社會各界關系的鞏固發展,在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旗幟下,把共同目標作為奮斗動力源和方向標,求同存異、聚同化異,致力凝聚海內外中華兒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最大政治共識。
凝聚共識是政協履職的重要成果,“維護核心、圍繞中心、凝聚人心”是工作方略和基本原則。打牢共同奮斗的思想政治基礎,豐富凝聚社會共識的工作手段措施。如在民族地區旅游業發展、宗教人才培養等方面,以民族地區發展夯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基礎,以宗教人才隊伍建設強化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保障,在特區法治建設、深化對臺交流等領域,努力推動“一國兩制”行穩致遠。凝心聚力更要聚焦于黨和人民關心的關鍵問題、緊要問題和具體問題,將“黨政所需、群眾所盼、政協所長”的具體特點發揮出來,推動人民政協成為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礎上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識的重要渠道,形成人民群眾的廣泛認知和高度認可,從而更好達成四面八方共識,匯聚五湖四海人才,產生團結的力量,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有效治理國家厚植政治和社會基礎。
完善優化,交出制度建設答卷。人民政協的制度建設具有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組成部分和動力構成的雙重特征。完善協商機構制度,豐富協商形式,健全協商規則,優化界別設置,健全發揚民主和增進團結相互貫通、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的程序機制建設,使人民政協成為治理體系建設和治理能力建設的優勢體現和亮點展現。
要將群眾路線貫穿治國理政全過程,而實行最全面的群眾路線,實現最廣泛的群眾動員,首先是要在最大范圍內界定和引導群眾。人民政協在本質上要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和激發人民創造,在政協工作強化理論武裝、開展履職活動、推進團結合作、健全制度機制、加強隊伍建設等各個方面,要更準確生動體現人民意志,全面具體反映人民意愿,不斷通過制度優化創新,把政協建設成發揚民主、參與國是、團結合作的重要平臺,把協商民主貫穿政協履行職能全過程,以協商有效凝心、以凝心實現聚力,更好把人民政協制度優勢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
相關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