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問題加載中,請稍候。
若長時間無響應,請刷新本頁面
作者: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博士后 王赫奕、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 金燦榮
中印互為重要鄰國,是僅有的兩個人口超過10億的大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0月11-12日在金奈同印度總理莫迪舉行會晤時指出,未來幾年是中印實現民族復興的關鍵期,也是中印關系發展的關鍵期。我們要對中印關系把舵定向,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規劃中印關系百年大計,為中印關系發展注入強勁內生動力,攜手實現中印兩大文明偉大復興。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習近平主席賦予了中印關系新的內涵。
(一)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背景下,中印兩國具有諸多共同點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包含三點重要的內涵:其一,國家間政治經濟聯系的緊密程度是過去任何時期都無法比擬的。隨著國際社會的演進,各國相互依存的程度與互相交流的深度仍在進一步加強,文明沖突、全球治理、恐怖主義等跨國跨區域的全球性議題叢生,使得任何國家都沒有辦法單獨應對。國家間的緊密聯系和彼此依賴達到唇亡齒寒的程度。這些國際性問題與困境都需要中印兩國更應及時有效開展戰略溝通,增進彼此了解合作,牢牢把握兩國關系發展的大方向。其二,新興國家群體性崛起,使得國際格局開始發生結構性改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亞非拉眾多國家的民族解放,使它們擺脫了帝國主義的奴役,新興國家也具備了崛起的先決條件。中印作為新興國家群體內的主要力量,兩國的崛起是南北國家實力差距大幅度縮小主要原因,新興國家的發展與崛起離不開中國,同樣離不開印度。其三,全球的政治經濟治理體系曾經由西方國家主導,如今西方國家與新興經濟體在該體系中的身份與作用有了重大轉變,全球化的推動力與阻力發生了逆轉。新興國家開始在國際社會上構建自己的全球性國際機制。
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背景下,中印同為金磚國家的重要成員,同為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同為具有中高速增長優勢的國家,兩國利益訴求的交匯點和共同點日益增多。印度的“香料之路”和“季風計劃”與中國倡議的“一帶—路”具有很高的相似度;印度提出“印度制造”和產業振興政策,與“中國制造2025”的戰略目標又具有一定程度上的一致性;印度提出的以增加自身在東亞的影響力為目標,讓印度成為強大國家的“向東看”和“向東行動”,與中國通過共建“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借此進入“太平洋-印度洋時代”,具有同樣的戰略取向。
中印之間諸多的共同點決定了兩國的合作成為必然,并且中國與印度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的共同利益與共同訴求,在國際社會上的政治、經濟、文化以及外交領域上的交流與互動也將愈加頻繁,曾經的歷史爭端與外交分歧所暗含的“偶然性”不再符合兩國的發展趨勢與戰略目標,合作共贏的“必然性”才符合兩國的根本利益。到21世紀中葉時,中印兩國都將成為重要的世界性大國,都會向世界展現出新的國家形象,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國際背景,注定了中印兩國會在世界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世界的中心也必然會進一步地向東方轉移。所以兩國要從戰略髙度以及中印關系長遠發展角度再次認識與定位兩國關系的新基點,發現兩國根本利益的交叉點與契合點,在國際與區域事務中加強戰略協作,形成互利共贏的合作模式。
(二)中印兩國合作是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必然選擇
貿易保護主義與反全球化行為在西方發達國家日益盛行,這就對包括中印在內的新興經濟體造成損害。面對這種情況,單一國家在西方國家主導的國際秩序下無法發揮太大作用,這就要求以中印兩國為代表的新興國家必須要深化務實合作,拉緊利益紐帶。面對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西方國家與新興國家在國際秩序中的身份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全球經濟重點正在從發達經濟體向新興經濟體,中印兩國之間合作的不斷深化以及開放政策,是對抗西方國家貿易保護與反全球化的有力武器。正如習近平主席指出,兩國應該也完全可以走出一條兩個相鄰大國友好合作的康莊大道。同時,中印兩國經濟發展存在著很大的互補性,政治建設同樣具備很大的借鑒性,如何取長補短將是兩國政治經濟合作獲得成功的重中之重,更是共同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必然需求。
中印兩國在處理國際與地區事務上更趨務實、更加理性。摒棄過去,以現實和未來的發展為落腳點,是維護中印兩國關系發展的關鍵所在。近年來,印度希望在未來的發展中,一躍進入到發達國家的行列當中,而中國希望在21世紀構建一個能夠惠及中國十幾億人口的全面小康社會,兩國的出發點與期望值基本一致。由此構建的寬松的國際環境,容易營造出和諧穩定的周邊氛圍。兩國的通力合作,能夠實現經濟與社會上的和諧發展,能夠在瞬息萬變的國際環境下共同面對各類國際風險。這是中印兩國政府經過相當長一段時間討論的戰略選擇。戰略目標與需求的相似性,是兩國能夠維系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國際與地區穩定發展共享利益的基礎。戰略需求的相互性,能夠化解中印關系在近半個世紀以來各種恩怨與矛盾。
中印攜手而非相爭,可以在百年未有的大變局中加速量的積累,滿足兩國最大的現實需要,更可以抓住時機,將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作為雙方迅速發展的戰略機遇期。雖然現在中印兩國在個別問題上仍有分歧,雙邊關系復雜且多樣。但是任何兩個國家間的關系都不可能完美無瑕、毫無沖突,雙邊關系的矛盾和沖突是無法避免的,最重要的不是問題是否存在,而是在于雙方能否冰釋前嫌,管控分歧。因此,中印需要以互信為基礎,以更開放、包容的胸懷擁抱彼此,如習近平主席所說,無論從哪個角度看,中印都應該是和諧相處的好鄰居、攜手前行的好伙伴。實現“龍象共舞”是中印唯一正確選擇,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根本利益。
(三)中印關系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演進與發展有著重大影響
當前國際形勢下,中印在維護全球穩定和推動發展方面肩負著越來越重要的責任。“龍象共舞”,受益的不僅僅是中印兩國,對整個國際社會同樣具有重大的意義。中印的崛起一方面可以共同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另一方面也使得“變局”的演進過程加速、變革程度加深,賦予了“變局”更大的張力。20世紀90年代,印度開始經濟改革,該國的經濟總量排列在世界的第16位,而中國排列在第九位。到2008年金融危機的爆發,中國超過德國成為世界第三,而印度進居世界第12位。到2018年12月,中國位居世界第二,而印度經濟總量達到2.73萬億美元,位居世界第7位。綜合考慮印度近些年的經濟增速,相信將在不久后,超過英法位列世界的第5位。綜上所述,中印兩國分別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七大經濟體,正在從原先的國際經濟舞臺的邊緣走向國際經濟舞臺的中心。
兩個國家怎樣構建和諧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同時在世界發展中起到積極性作用?這就需要中國與印度達成共識,并設計未來發展藍圖,其中兩國領導人之間的默契尤其關鍵。“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新興大國群體間存在的共同特征,遠遠多于新興大國與守成大國間的共同特征,并且與后者之間具有典型的結構性差異。中印兩國的合作可以加速“新事物對舊事物的取代”。在這個大變局變化過程中,中印兩國要始終堅持和平與發展的戰略目標;而不是搞對抗,搞你輸我贏的零和博弈。
這次中印領導人金奈的非正式會晤,為兩國關系發展創造了新契機。習近平主席指出,中印要相互成就、相互“照亮”。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中的中印兩國,要旗幟鮮明地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和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堅定維護多邊主義和以世界貿易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保障發展中國家的正當發展權益。當然,也要盡早達成“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承擔起對世界的責任,在世界舞臺上實現“龍象共舞”,共同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