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問題加載中,請稍候。
若長時間無響應,請刷新本頁面
作者:國防大學軍事管理學院軍事管理理論教研室原主任、教授 嚴安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下午就推進軍事政策制度改革舉行第十六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并發表講話。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軍事政策制度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要保障,軍事政策制度改革是對我軍的一次制度性重構,關系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把人民軍隊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關系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強軍興軍,是壯闊艱難的偉業
現代化的大國軍隊,已經成為一個龐大而復雜的體系。中國的國防必須基于全國力量、獲得全民支持、凝聚全體意志。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我們的軍隊是人民軍隊,我們的國防是全民國防。當代中國的強軍興軍大業有一個明確的奮斗目標:力爭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按照黨中央的戰略部署,我們正堅定推進整體性、革命性改革,從領導管理體制、聯合作戰指揮體制,到軍事力量規模結構和政策制度等,都在經歷大規模、深層次的重塑。我們要努力實現軍事理論現代化、軍隊組織形態現代化、軍事人員現代化、武器裝備現代化,并確保在未來5年里,軍隊主要領域發展指標取得較大突破,關鍵作戰能力實現大幅躍升,整體發展布局得到明顯優化。我們要在大變革、大發展、大調整的國際環境中,甚至是在外部勢力把大國競爭強加于中國的嚴峻態勢下,頂住激烈博弈的壓力和沖擊,完成近代以來反復受挫的強軍夙愿;面對強軍目標所面臨的艱難考驗,我們必須使振奮尚武精神,擔起強軍大任。
強軍興軍,是極其緊迫的任務
一方面,祖國統一和國防安全時不我待、鼓聲急驟;另一方面,軍事現代化的征程上有特定需要跨越的時間坎。目前,一部跨代航空發動機的研發周期超過20年;一艘航母從設計、建造到形成作戰能力需要8-10年;戰略核潛艇的基本建造周期在10年左右;尖端導彈的研發周期長達20多年;一個優秀少校軍官的成長需要20至22年!要想在十五年間完成既定強軍任務,就必須將這些“周期率”一并打破。我們正在進行軍事領域的政策制度改革,按照強軍興軍的要求,我們必須以世界一流、能打勝仗為準繩,重構各軍種作戰構想、作戰概念和作戰條令,重塑戰略、戰役和戰術層級的軍事行動指導準則,重建各軍種人事、情報、作戰、后勤、計劃、信息系統等各領域的知識體系。一種現代化的作戰構想,應當展望未來15-20年可能出現的作戰樣式,進而確定打贏這種戰爭所需要的作戰能力和作戰理論,之后才能推進戰爭實驗和訓練實踐,最后才能形成作戰條令和相應的政策制度。由此亦可知道,二〇三五年這一時間節點,是何其緊迫!
強軍興軍,是不懈奮斗的使命
近代以來,強軍興軍是歷代仁人志士的竭誠追求和人生宏愿。多少先烈為了祖國和人民擁有一支戰無不勝的強大軍隊,殫精竭慮、灑盡熱血!革命戰爭年代,紅軍、八路軍、新四軍將士和他們的后來人,靠著與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在一個積弱積貧的國度、用簡陋到連敵人都會嘲笑的武器裝備,打出了一支雄視世界的強大軍隊。現在,在國際形勢越來越復雜的大環境下,我們更要發展和造就一支新的現代化的一流軍隊,取得舉世公認的強軍興軍成就。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軍委改革工作會議上號召全軍,要以高度的歷史自覺和強烈的使命擔當,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精神,堅決打贏改革這場攻堅仗,努力交出讓黨和人民滿意的答卷。歷史已經把艱苦奮斗、強軍興軍的神圣使命賦予這一代中國人,特別是中國軍人。唯不懈奮斗,方得始終。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強軍興軍的偉大事業,呼喚一場十多人億的恢宏奮斗。歷史的長河波瀾壯闊,卓越的奮斗鑄就輝煌。“風餐露宿寧非苦,且試平生鐵石心。”為了中國人民的強軍美夢終能實現,為了民族復興的豪邁時刻如期到來,讓我們勠力同心、奮斗不息!
追夢人必建功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