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教華影全國校園電影院線總經理 熊殷
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如何用真理的強大力量引導學生,增強學生的四個自信,厚植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是一個重大的時代課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講好新時代思政課,好教材是重要基礎,馬文同志的新著《共產黨員的力量》正是這樣一部好教材。
《共產黨員的力量》一書從思想、黨性、方法、行動四個方面闡述了共產黨員力量的源泉和結構,為我們揭示了共產黨員之所以擁有堅定的理論信念、超強的團結意識以及能夠始終堅持群眾路線不斷創新發展的原因。
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之“鈣”,沒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關乎事業成敗。人的精神一旦被喚起,迸發出的力量將是無窮無盡的。《共產黨員的力量》一書告訴我們,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走向勝利的精神保障,是我們世代傳承的紅色基因和精神族譜,也是戰勝任何困難、抵御各種誘惑的決定因素和重要法寶。共產黨員唯有堅定理想信念,加強自我修養,在勝利和身處順境時不驕傲不浮躁,在困難和身處逆境時不消沉不動搖,方能經受住各種風險和困難考驗,自覺抵御各種腐朽思想的侵蝕,永葆政治本色。
只有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使我們的黨更加團結統一、堅強有力,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共產黨員的力量》一書告訴我們,堅持黨的領導,維護黨的核心,確保黨的團結,是中國共產黨成功的關鍵。共產黨員唯有把黨的團結視為黨的生命,在共同的政治信仰和革命信念的指引下,不念個人恩怨,不計榮辱進退,公正無私,光明磊落,勇于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方能保持黨內高度統一和團結一心,確保正確的政治方向。
歷史是人民創造的,英雄的人民創造英雄的歷史。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共產黨員的力量》一書告訴我們,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一切向人民負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和初心所在,也是黨的力量之源。共產黨員唯有牢記宗旨,不忘初心,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緊緊依靠人民,與群眾生死相依,方能贏得人民的真心擁護和大力支持,戰勝各種艱難險阻,取得偉大勝利。
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創新之路永無止境,既沒有終點,也沒有休止符,必須做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始終勇立時代的潮頭。《共產黨員的力量》一書告訴我們,克服困難和挫折,需要銳意進取、勇于創新,就是要打破常規,學會從多角度思考問題,走前人未曾走過的路。創新發展是中國共產黨人最鮮明的政治品格和工作態度,是黨的事業興旺發達的關鍵所在。共產黨員唯有以創新的精神和科學的態度去認識、把握和遵循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勇于破除思維定勢,沖破傳統觀念桎梏,方能適應時代特色,緊跟形勢發展,不斷開拓前行。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強調,“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為青年學生提供怎樣的精神食糧,關系到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共產黨員的力量》書中的一章章,一節節,條條入理,篇篇緊扣共產黨員的力量。對當代大學生來說,這些力量正是非常必要的精神食糧。
思政課要讓學生聽得進去,必須要加以創新。隨著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青年學生的興趣和口味逐漸變得多元化,思政課教學不能局限于“滿堂灌、照書念”,而應多考慮青年學生的興趣愛好,以青年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讓大家接受知識、學到真理、養成信念。實現思政課創新,需要學校和老師突破思維局限,打開想象空間,這考驗著學校和老師的教學觀念和智慧。學校只有真正費心思做好思政課創新,沿用好辦法、改進老辦法、探索新辦法,不斷增強思政課的針對性、時代感和吸引力,學生才能在思政課上走心。《共產黨員的力量》一書出版發行,為大學生思政課提供了新的教學內容,對于提升大學生思政課的鮮活性、可讀性增添了新的力量。學校通過創新黨課形式,開展系列主題活動,充分發揮新型教育形式對廣大師生思想引領和價值導航的重要作用,深化革命傳統教育,有助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激發廣大師生的愛國主義熱情,實現“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教育使命;有助于滿足青年學生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為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打造全新的平臺,用實際的行動和創新的方式,傳遞新時代“共產黨員的力量”。